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有效策略?來源:【浙江教育報】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四種策略 ,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有效策略?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浙江教育報】
培養學生高階思維的四種策略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教學為例
●高階思維所面對的問題情境是複雜的、綜合的、不确定的。因此,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成為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
□杭州市勝藍實驗小學 潘燕莉
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心智活動或認知能力,概括、分析、評價、創造等都屬于高階思維的範疇。縱觀時下的小學語文課堂,雖然教師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已經比較重視,但是由于缺乏科學的訓練方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仍然普遍較低。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得到培養與發展?筆者提出了以下四種策略。
一、在概括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概括是人腦在比較和抽象的基礎上,把抽象事物的本質特點綜合起來推廣到同類事物上去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信息進行分析比較,發現事物的本質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可以使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得到提升。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憶讀書》一課為例,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閱讀時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點。課後題一中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說說作者回憶了自己讀書的哪些經曆,她認為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這一題考查的是學生梳理信息、提煉要點、把握課文主要内容的能力。要落實這一語文要素,教師指導學生分條列出不同信息,如可以用表格法進行梳理,也可以把所有的信息歸納成一段話,還可以使用符号在書中圈畫……學生自主選擇合适的方法梳理信息。當學生梳理出“讀書感悟”時,可以結合課後題二,談談對“我永遠感到讀書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樂”這句話的體會。當學生梳理出“讀書方法”時,可以結合課後題三“你是否贊同作者的這種讀書方法?”和同桌展開讨論,說明理由。這樣,教學時不僅抓住了閱讀的重點,使學生提煉要點的能力、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得到了提升,還突破了本課教學的難點,促進了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對學生來說,局部概括相對簡單,而概括整篇課文内容則困難許多,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各個自然段的内容進行比較與分類,找出自然段中相似内容的共性,以降低學生的概括難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有許多,可以借助關鍵詞語概括,可以抓住主要人物事件進行概括,還可以提煉文本主要信息進行概括等。教師依據課文内容的特點,采取适當的方法,讓抽象的概括變得具體可感,讓概括的路徑更為清晰。這樣的教學步驟,可以讓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在概括中得到穩步提升。
二、在分析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分析是指在頭腦中把事物或對象由整體分解成各個部分或屬性。分析雖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運用得比較普遍,但是由于教師在引導學生分析事物特征時容易受慣性思維及已有閱讀經驗的影響,學生在分析時因缺乏科學支撐緻使自身思維能力很難得到提升。因此,教師要理清分析的先後順序,為學生提供操作性強的思維路徑,以使他們的分析能力在抽絲剝繭中得到提升。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田忌賽馬》的課後練習為例,課後題二中提出讓學生連一連,再說一說:孫膑為什麼要讓田忌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這道題考查的就是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能力。不少學生往往不經思考就從表面現象出發進行回答,如有學生會說這樣的出場順序能夠讓田忌的馬在比賽中獲勝,這種沒有經過深入思考的回答不僅無法促進學生對課文内容的理解,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此時,教師應引領學生就齊威王與田忌賽馬時的規則進行分析,讓學生對田忌賽馬能夠取得勝利的原因有根本性了解。課文第二自然段中提到孫膑在連看了幾場賽馬比賽之後發現,“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上、中、下三等”,那麼在初賽時,齊威王的上、中、下三等馬分别對戰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馬,結果三比零,田忌敗。而田忌聽從孫膑建議改變馬的出場順序之後,比賽對陣情況轉變為:以下等馬對上等馬,上等馬對中等馬,中等馬對下等馬,結果二比一,田忌扭轉敗局,最終獲勝。
教學這一課時,教師通過讓學生對田忌賽馬的經過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得出結論:比賽時要重視整體的作用,隻要策略得當,比賽效果會截然不同,這正是“以己之長攻其之短,以己之短消其之長”。先對文本内容進行分解,再從整體上進行聯系,使學生的分析能力真正得到提升,也促進了高階思維的發展。
三、在評價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評價是對一件事或者人物進行判斷、分析後得出的結論。評價一般發生在認知階段與元認知階段。在認知階段,學生會基于主觀意識對學習内容進行評價,在元認知階段的評價則屬于批判性思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認知與元認知階段的訓練,以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按照先認知後元認知的順序發表對學習内容的評價,符合學生接受認知事物的特點,有助于學生評價能力的提升。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下冊《景陽岡》的課後練習為例,課後題四中提出了這樣的問題:“對課文中的武松,人們有不同的評價。你有什麼看法?說說你的理由。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魯莽,不聽别人善意的勸告。”
設計這道練習題的目的并不是探讨兩種觀點的對錯,而是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實際上考查的是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對人物的評價能力。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對武松進行初評價,這個評價是學生沒有經過深入思考的主觀評價,屬于認知評價。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再感知、再思維、再重建來獲得對武松這一人物形象的重新解讀與評價。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逐漸認識到武松看似不聽善意的勸告,很魯莽,實則“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一種自信、一種膽識、一種底氣,恰好反映武松的勇敢。
同樣,在學習“武松打虎”這部分内容時,有學生對武松的評價是,當武松真的面對老虎時十分害怕,一直躲閃。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理解武松面對老虎時一“閃”一“閃”又一“閃”的真正用意。學生從文中的一連幾個“閃”字中感受到了武松打虎是采取以退為進的策略。這一連三次“閃”,既讓武松看清老虎的虛實,又讓老虎體力耗盡,而這也正是武松機智、身手敏捷的反映。通過對文本内容的深入剖析,學生對武松的評價也會逐漸改變。
經由認知到元認知階段,引導學生對人物進行評價,可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發展。
四、在創造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創造屬于發散思維範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更多的是指讓學生能夠用語言把自己的新思想表達出來,是一個需要經過發散再聚合的學習過程。課堂教學中,教師依據學習内容特點為學生提供創造性學習活動實踐平台,可以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習能力。
以部編教材五年級下冊第九課《古詩三首》中《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為例,這首古詩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杜甫寫這首詩的時候,朝廷的軍隊已經收複了洛陽等地,長達數年的“安史之亂”即将結束,身在蜀地的杜甫聽聞這一消息不禁欣喜若狂,于是寫下了這首詩。在充分了解了曆史背景,逐字逐句理解詩意,體會詩情以後,教師可以讓學生将古詩改成小劇本。
學生要編劇本,首先得查大量的資料,如故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在唐代宗廣德元年(763)春天,以及杜甫妻子的身世、杜甫的孩子、從杜甫所在的蜀地到家鄉洛陽的路線圖……基于對詩歌背景、詩人身世的更多了解,學生創造性地編劇本就有據可依。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科知識和綜合能力巧妙融合,他們的語言文字整合能力、想象力、創新能力、決策力、批判性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依據文本内容特點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思想、意見、看法的機會,有助于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在創造中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讓學生從淺閱讀狀态逐步走向深度閱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刻解讀。教師可以通過概括、分析、評價、創造等多個策略來培養學生高階思維,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本文來自【浙江教育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