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炒萊菔子的療效

炒萊菔子的療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4:05:58

炒萊菔子的療效(萊菔子功用奇效)1

萊菔子,俗名蘿蔔子,首載于《日華子本草》,性味辛甘平,歸脾肺胃經,為臨床常用的消食化痰藥。

現代中藥學概括其功效為:消食化積,降氣化痰。多用于食積不化,痰涎壅盛等症。如治療便秘、不寐、癰腫等病證,均奏良效。至賤而有殊功,豈堪埋沒,聊以志之。

臨床使用萊菔子,應嚴格區分炒用與生用,因兩者之功效迥然有别。

炒萊菔子重用:降氣通便、豁痰甯神

一、降氣通便:《本草綱目》記載,“萊菔子之功,長于利氣。生能升,熟能降。”據筆者長期驗證,炒萊菔子降氣除脹之力類似枳實、厚樸,而降氣通便之力則優于枳實、厚樸,故可用于各種實秘。

因本品辛甘平,質潤多脂,降氣開郁而不傷陰,若加入辨證方藥中,又可用于各種虛秘。如臨床常見的習慣性便秘,多因脾陰不足,腸燥津虧。此證初服麻仁丸有效,久服則效差甚至無效。乃因麻仁丸中有大黃、厚樸之苦燥,久用之,傷陰化燥在所難免。

筆者治此等虛秘,喜用《傷寒論》之芍藥甘草湯,常用量為白芍30~50g,生、炙甘草各5~10g,以大滋脾陰,再加草決明、肉苁蓉各30g潤腸通便,療效頗佳。但遇少數頑固性便秘用之乏效時,必暫加炒萊菔子30~50g降氣開郁,奏效方速。

如治席某,男,60歲,患習慣性便秘五年餘,常服三黃片、麻仁丸,外用開塞露等,不用藥則不能自行排便,十分苦惱。

診得舌質略紅,苔薄白欠潤,脈弦澀。審系脾陰不足,腸燥津乏。用上方4劑乏效,腹脹難忍。患者急欲服瀉下藥,筆者阻之,仍用上方,加炒萊菔子50g,一日連服2劑,大便即通,腹脹大減;連服5劑,大便一日1次,甚通暢,腹脹已除。為鞏固計,去炒萊菔子,加黃芪、當歸各30g補氣養血,續服12劑。随訪年餘未複發。

臨床見有小兒便秘者,大便堅如羊矢,便時哭鬧,又艱于服湯藥。治此者,可将萊菔子炒熟,搗細。1~3歲,每服3g;4~7歲,每服5g。開水調成糊狀,兌少許白糖,每餐前頓服,3~4日即見效。

二、豁痰甯神:不寐一症,病因病機多端,而以痰熱擾心為常見。治此症一般用黃連溫膽湯加味,療效可靠。但若連服數劑不見起色者,可能是痰甚且頑。元代醫學朱丹溪說:“萊菔子治痰,有沖牆倒壁之功。”故可重加炒萊菔子豁痰以甯神。

如白某,女,37歲,失眠一年餘,常服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等中成藥,仍難入眠,每隔幾夜,必服西藥安定片才能勉強淺睡三四小時。平時頭暈胸悶,舌紅苔黃膩,脈滑稍數。筆者用黃連溫膽湯加膽南星、天竺黃、石菖蒲、遠志等4劑,仍無顯效。乃加炒萊菔子30g,又服4劑,睡眠明顯改善,效不更方,再加炒棗仁10g(軋細吞服),續服18劑,睡眠質量進一步改善,丢掉安定片。

生萊菔子内服催吐痰食、外用解毒消腫

1.催吐痰食:《日華子本草》稱萊菔子“水研服,吐風痰”。但用水研服,很不方便,水煎服可否?筆者無病時曾嘗試用生萊菔子30g,搗破,水煎40分鐘,濾取藥液約200ml,頓服。服後約半小時,便覺頭暈,胃脘不适,嘔惡欲吐,而後筆者催吐風痰或宿食,便單用生萊菔子一味,水煎頓服。

如治陸某,男,66歲,宿患慢性支氣管炎,因外感誘發,氣喘痰鳴。已服小青龍湯加味數劑,外感已除,仍咳嗽氣急,喉如曳鋸,胸膈滿悶,苔白厚膩,脈滑數,予生萊菔子50g,搗破,文火煮沸1小時,濾取藥液約200ml,頓服。服後約半小時,呃呃連聲,頻頻咳吐黏涎,移時達半痰盂。咳喘痰鳴、胸膈滿悶随之大減。轉予香砂六君子湯合三子養親湯,連服6劑,漸漸康複。

又曾治張某,男,16歲,因吃湯圓及幹魚片過多,胃脘滿悶,嗳腐嘔惡,頭暈目眩,西醫授以“饑餓療法”,已兩餐未食;又服多酶片、山楂丸等亦不效。予生萊菔子50g,煎服法如前,服後不及1小時,便頻頻嘔吐,并瀉下酸臭糞便,胃脘頓覺輕松,轉以七味白術散善後。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從正,極擅吐法,以為邪去正自安。後世罕用吐法,或懼催吐藥傷正氣。而用生萊菔子催吐痰食,效快而不傷正氣,值得推廣。

然而當今有的藥房備用的萊菔子,竟有生與熟不分者。而其始作俑者,或為近代名醫張錫純先生。張氏認為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

筆者曾數次試驗:于辨證方藥中加生萊菔子15g,脾胃虛弱者服後多有惡心欲吐之感。可見張氏不分生熟混用之說,不足為訓。

2.解毒消腫:《日華子本草》謂萊菔子“同醋研,消腫毒”。筆者亦曾驗證之。

一學生,男,18歲,左腋下忽生一癰,皮色不變,腫痛灼熱,西醫診為“腋下淋巴結炎”,肌注青黴素,外敷魚石脂,3日乏效。患者左上肢活動受限,夜間灼痛難寐。

予生萊菔子300g,搗極細,用适量食醋調成糊狀,攤在塑料薄膜上(厚約0.5cm),敷于患處,外覆紗布,再用膠布固定,一日一換;同時内服柴胡清肝散合五味消毒飲。

敷藥當晚疼痛灼熱大減,連敷4天,癰腫全消。又曾用食醋調生萊菔子細末,外敷産後乳癰(急性乳腺炎),效亦佳良。

本文摘自《我的中醫之路—一位當代名醫的治學與師承曆程》作者餘國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