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時不時都能聽“僵屍肉”這個詞。
聽上去感覺肉成了木乃伊似的,總會有些害怕,生怕自己出去吃飯所吃的肉,都是僵屍肉。
的确,有些不良商家的确會用一些陳年凍肉進行出售,這些肉也悄無聲息出生在宵夜攤、餐廳。
所謂的僵屍肉,就是放置冷凍很久的肉,這些肉的年齡甚至還可能比你都還要大。
從理論分析,極低溫下冷凍保存,肉品裡的細菌等微生物便能夠抑制,隻要保存條件足夠好,冷凍保存肉類長達三、四十年,也并不會有太大的健康隐患。
當然,這也是理論。
我國對冷凍肉的保存期也進行一系列規定:
凍牛肉可貯存在低于-18 ℃ 的冷庫内,但貯存期不宜超過12個月;
冷凍水産品可包裝完好地貯存在-15 ℃ 直-18 ℃ 的冷庫内,儲存期不得超過9個月 。
而國外情況也有一些差異,據美國FDA的推薦規定:新鮮肉類以及禽類不能超過1年,新鮮魚類和貝類則不能超過6個月。
總而言之,常見的肉類冷藏時間都不能超過1年。
實際上冰箱冷凍室的溫度,會常年保持在零下5度左右,在這種低溫環境中豬肉并不會被細菌侵害,而且也不會發生氧化反應,所以就不會出現變質的情況。
不過有一種可以在低溫環境下生存的細菌,它就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李斯特菌,這種細菌會在低溫下對肉制品進行分解,容易導緻放置冰箱一年的豬肉受到細菌污染。
隻要在處理豬肉的時候,就需要完全烹饪熟透,才可以消滅李斯特菌。
不過長期冷凍會導緻豬肉細胞結構被破壞,豬肉中的水分也會消耗殆盡,即使能吃口感也會特别糟糕,從這個角度來看,恐怕沒有人願意吃這種豬肉。
正常情況下如果并不是特别着急吃豬肉,很多人都會将吃不完的豬肉放入冰箱的冷凍層,在低溫環境下豬肉最長可以存放2個月左右,前提是并不會影響豬肉的口感和鮮度。
在儲存豬肉,為了盡可能降低細菌污染以及食物中毒,在保存上可以進行這樣技巧:
1、密封
将豬肉放入冰箱之前,先将豬肉裝入密封袋或真空袋中,不僅可以避免生熟混雜、細菌滋生,而且還能有效避免冰箱被食品污染。
2、切塊
如果一次性購買太多豬肉,最好提前分解成小塊,然後分别裝入不同的密封袋中,這樣每次做菜的時候隻需要拿出一塊即可,而其他豬肉也會因為頻繁接觸空氣而變質。
3、加工
想要大批量的存儲豬肉,就應該将豬肉進行二次加工,比如可以做成香腸、臘肉、熏肉等,這樣不僅可以延長保存時間,而且也可以避免豬肉變質或變味。
看到這裡,有人就會問:不是都說沒問題嗎?為啥這些僵屍肉還是會被海關查封呢?
事實上,僵屍肉事件最大的安全問題,不是肉保存多久的問題,而是走私。
要知道,既然是走私肉,來源并不明确,無法辨認究竟是來自戰略儲備,還是其餘病死豬而來呢?
這樣的肉,不僅沒有經過正常的檢驗檢疫,運輸和冷凍保存條件也無法得到保障,即便是新鮮的走私肉,食用安全風險依然很高。
若這些走私肉落入到一些小餐館、小商販,通過鹵制、煎炸或者其他烹饪方式處理後,濃油赤醬等風味蓋住了肉類的不新鮮,食客也難以辨認區分。
因此,要想吃到放心的冷凍肉,還是建議去正規渠道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