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雲港市婦幼保健院張曉燕 主任醫師
“爛嘴角”的飲食調理
“爛嘴角”顧名思義就是嘴角發火了,醫學上把這種嘴角發炎叫做“口角炎”或“口瘡”。
“爛嘴角”常發生在口角黏膜的一側或兩側。可表現為口角潮紅、起疱、皲裂、糜爛、結痂、脫屑等,病竈大小可從米粒至黃豆大小、成圓形或卵圓形,常常會張口就出血,吃飯說話均會顯得難受和不适。
西醫認為“爛嘴角”的發生與消化系統疾病及功能紊亂、内分泌變化、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睡眠狀況不佳等引發的植物神經功能失調、遺傳因素、微量元素鋅、鐵、葉酸、煙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維生素C、維生素D等的缺乏、營養不良、飲食過于精細等營養因素及個體體質、經常用舌頭舔嘴角、天氣因素等有關。
中醫則認為“爛嘴角”主要是由于飲食不節、心脾積熱、陰虛火旺所緻。
對于“爛嘴角”,西醫治療離不開消炎、止痛和促進潰瘍愈合;中醫則通過清胃涼血、滋陰瀉火、養陰生津等手段來辨證施治。而飲食調理可從骨子裡改善體質,從而得到标本兼治。
飲食調理如下:
1.予以軟食并注意清淡飲食和易于消化,症狀重者可給予半流質飲食。 并注意不要吃太燙、太涼或過冷的食物。全天食鹽不超過6克、烹調用油25—30克。
2.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适量,并注意少吃或避免食用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3.多食含鋅食物,以促進創面愈合,如:牡蛎、動物肝髒、瘦肉、蛋類、花生、核桃等。多吃富含B族維生素、維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潰瘍愈合。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番茄、茄子、胡蘿蔔、白蘿蔔、白菜、菠菜等。多吃富含維生素D食物,如動物肝類、魚類、乳制品等,需注意量的适宜,成人每周可酌情攝食動物肝類一至二次,每次約50克。
4.多曬太陽,每天可曬太陽15分鐘至30分鐘,并避免暴曬。
5.多喝水,可少量多次飲用白開水,忌咖啡及刺激性飲料。
6.慎食或少食辛辣、香燥、溫熱、動火的食物,如蔥、姜、韭、蒜、辣椒、胡椒、牛羊、狗肉、燒烤類食物等。
7.忌食過硬的食物,如烤制的燒餅、煎餅以及帶硬皮、硬殼的一些食物等。
8.慎食或少食偏性味的食物,如酸性的柑橘、西紅柿等。
9. 忌食過鹹的食物,如腌漬食物,方便食物等。
10.盡量不飲酒,如若必須飲則應慎飲酒或少飲酒,如抽煙請戒煙。
生活細節小貼士:
1.保持心态平和、心情愉悅、樂觀開朗。
2.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
3.注意口腔衛生,避免局部刺激以防損傷口腔黏膜。
4.保持大便通暢并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責任編輯
周烨
張曉燕 主任醫師
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能熟練應用傳統醫學理論,綜合分析營養與疾病的關系,并結合不同人群的營養與膳食特點,為患者提供科學實用的營養處方。
擅長:孕前營養優生幹預、孕産期優生優育營養指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壓病、便秘等營養指導和治療。
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