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01 03:40:21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劍閣峥嵘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李白《蜀道難》。李白所指的“一夫當關”的關,就是蜀道上享有“天下雄關”的劍門關,位于四川廣元劍閣縣劍門鎮的古蜀道上。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

劍門關關隘處于大、小劍山的中斷處,其狀如門。大劍山兩側陡峭的石壁連綿數百裡,形成一道天然城郭,至關口突然中斷,留下一道狹長的隘口。隘口兩壁石崖高聳,成了入川的必經之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讓我們記住了一個名詞“龍門山斷裂帶”,劍門關關隘就是受龍門山斷裂帶活動的影響而形成的。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這裡的蜀道泛指穿越大巴山和秦嶺之間溝通蜀秦的南北道路。自古以來,先民們經過無數次踏勘,在秦嶺和大巴山之間踩踏出穿山越嶺的七條主要道路:陳倉道、褒斜道、傥駱道、子午道穿越秦嶺;金牛道、米倉道和荔枝道穿越大巴山。這些道路,曆史上統稱為蜀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3

劍門處在金牛道的最險要處,立石為門,修築關樓(劍閣),成為重要的軍事要塞。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4

關于金牛道(劍門蜀道),有許多傳說故事。大意是說戰國秦惠王時期,蜀王不降秦,秦軍亦無道攻蜀。但蜀王好财,于是秦設計,鑿刻五石牛,并在石牛屁股後面放上金子,讓蜀人以為牛能拉金。蜀王以為然,即發卒千人,領五丁力土拖牛回蜀,道成乃通,這就是“石牛糞金,五丁開道”為金牛道的故事。金牛道是古蜀道的主幹線,又名劍閣道。金牛道在戰國時期已形成,其具體線路已難确考,但古今之路線都以“擇易而行,擇捷而道”為特點,與今之金牛道線路應大體符合,景區内有一段金牛峽棧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5

劍門關景區線路示意圖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6

劍門關景區南入口劍閣牌坊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7

關樓(劍閣)始建于三國時期諸葛亮。諸葛亮見此關隘險要,其狀如門,于是建關門把關通行稱劍門,有1700多年曆史,素稱“蜀北屏障、兩川咽喉”。關樓屢毀屢建,在冷兵器時代的上百次戰争中從未被正面攻破,無愧“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贊譽。景區立諸葛像。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8

三國蜀漢景耀六年(公元263年),姜維敗走漢中退守劍門關,3萬大軍駐紮在關口、營盤嘴、小劍山等廣大地帶,抵抗曹魏鐘會13萬大軍,堅守3月有餘。在蜀軍主力相持于劍閣之時,魏軍鄧艾采用迂回戰術,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越過700餘裡荒無人煙的小道,鑿山開路,奇襲四川江油兵臨蜀都城下,後主劉禅向魏軍投降,姜維不得不離關詐降鐘會,後因反叛失敗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姜維封平襄侯。景區有平襄侯祠、姜維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9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0

劍門關景區大美風光

大穿洞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1

一線天、石筍峰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2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3

劍門玻璃棧道也可以這麼玩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4

梁山寺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5

位于大劍山峰頂。大劍山古稱梁山,故以之為名,傳為梁武帝蕭衍修真之地。梁武帝是南朝曆史上有名的“菩薩皇帝”。梁山寺始建于唐代,曆代多有毀建,現存寺院為清代複建。

為了讓遊客有驚悚體驗,景區建有兩條險道,“猿猱道”和“鳥道”。李白《蜀道難》中感歎“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6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7

瞧這妹子,一路爬過來耗費了不少膽略,歇一歇,總算快爬到頭了。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8

休說蜀道難。蜀人能吃苦,看看這些背夫,看看川妹子,看看川爸爸。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19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0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1

景區天梯峽棧道

天梯峽又稱“後關門”、“銀牛峽”,峽名源自北宋王安石詩句:“劍閣天梯萬裡寒”。幽深的峽谷呈深“V”字形,風景秀麗,峽内建有棧道、索橋和高空滑索,俯望、仰望之,也令人膽寒。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2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紫氣東來(一夫當關萬夫莫開)23

Tips:

劍門蜀道核心景區主體包括“劍門關”與“翠雲廊”兩部分,分别售票。翠雲廊至今保留一段劍門古蜀道。古道原貌依舊,全長百餘公裡,青石路面寬敞平坦,道旁8005株千年古柏為路人遮風避雨,成為古道最有力的見證和重要的标志。翠雲廊古稱劍州路柏,民間稱“皇柏”。傳古柏為張飛所植,亦稱“張飛柏”。翠雲廊景區離劍門關景區10km。休稱蜀道難,莫錯劍門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