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葉心冉 安踏内部将旗下的衆多品牌劃歸為了三類:專業群、時尚群、戶外群。“時尚”的任務被交給了FILA(斐樂)、DESCENTE(迪桑特)、KOLON SPORT(可隆體育)等品牌;戶外群,毫無疑問是始祖鳥Arc’teryx、薩洛蒙Salomon等品牌。專業化、品牌向上的任務,安踏集團将其交給了安踏主品牌。
因此,消費者慢慢發現,科技性元素開始更多地在安踏主品牌身上出現。
8月8日,安踏集團宣布與華為運動健康的聯合共創項目揭牌。據介紹,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将與華為運動健康科學實驗室一道合作探索科技與運動的交互關系,推進運動産品表現與體驗。
安踏品牌副總裁、CMO朱晨晔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雙方會更多聚焦在材料開發以及運動科技的研發上,比如探究科技智能、大數據如何與運動産品産生更多交互等。
以安踏發布的“奧運冠軍跑鞋”為例,據介紹,雙方在該款産品開啟了首次合作嘗試,在開發階段,通過在跑鞋上搭載華為HUAWEIS-TAG跑姿監測設備,研發人員采集了大量包括奧運冠軍在内的跑者樣本實驗的數據,為産品研發、改進提供參考價值。
同日,安踏還向外展示了最新的自主研發科技成果——氮科技科技平台與碳管懸架系統。其中,利用氮科技打造的氮中底,實際上是運用在了北京冬奧會中國鋼架雪車選手闫文港所穿的戰鞋上,據朱晨晔介紹,之前鋼架雪車鞋一直為國外品牌壟斷,安踏利用氮科技打造的鞋中底,加之其他方面的研發,制作出了中國第一雙鋼架雪車鞋。氮科技中底主要是為了提升緩震、耐受性能,碳管懸架系統則是為了提升跑鞋穩定性。
朱晨晔表示,如何将奧運科技轉化成更多消費者能夠體驗到的運動産品是安踏未來要走的一個方向。
2021年,在成立30周年之際,安踏集團發布了新的十年戰略,安踏集團表示,到2030年,将累計投入超過200億元推動自主創新研發。
根據财報數據梳理,自2007年在港股上市以來,安踏集團累計投入了超56億元研發費用。2021年,安踏在研發方面的投入為11.3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2.3%。
朱晨晔介紹,安踏主要在供應鍊端、材料端、生産端的多環節進行研發投入,比如與清華大學、東華大學等高校及學術機構在材料科學、人體工程學、運動醫學等領域展開聯合研究。
去年7月,安踏主品牌發布未來五年戰略目标及24個月快速增長計劃——在未來5年,實現流水年複合增長18-25%;線上業務年複合增長30%以上,2025年占比達到40%;鞏固多層級優勢渠道,持續加強一至三線城市布局,流水占比超過50%,以及總體市場份額增加3%到5%,加速布局全球市場。
其中聚焦兩大方面,專業為本和品牌向上。前者,安踏計劃投入超 40 億元研發成本,一方面為國家隊打造比賽裝備,另一方面加快大衆商品運動科技的自主研發和叠代,主攻跑步和籃球兩大核心品類。後者,安踏計劃在一二線城市推 出" 安踏冠軍店 ",同時持續 推進“年輕化”。
曾有業内觀察人士指出,相比于李甯品牌“奧運冠軍”的品牌内核,安踏缺乏運動IP的基因,所以在品牌升級路徑上,安踏采用的辦法是并購模式,擴充品牌矩陣。
2019年,由安踏和其他投資者組成的投資者财團完成了對始祖鳥品牌母公司芬蘭高端體育用品公司 Amer Sports(亞瑪芬)的收購,安踏将始祖鳥、薩洛蒙、威爾勝等高端戶外品牌收入囊中。
不過不管是FILA黑馬姿态的成長,還是更多高端品牌的加入,安踏主品牌的發展問題也一直被外界所關注。
2020年,安踏主品牌宣布采用直面消費者(“DTC”,即DirecttoConsumer)的新業務模式,計劃逐步将經銷商門店收歸自有,到2025年自有門店預計可以達到70%的比例。這一步被業内認為是安踏主品牌改革的關鍵一步。
從渠道變革到研發投入,再到安踏主品牌有意為産品、門店打上“冠軍”烙印,可以發現,安踏集團對于安踏主品牌的提振動作愈加縱深。
朱晨晔透露,安踏内部已經在為2024年的巴黎奧運會做準備,還有推遲到2023年的杭州亞運會,“所以明後兩年,品牌的核心戰役會以亞運會和奧運會為主,會有全方位的配合舉措,從産品端、品牌端、零售端三位一體開展消費體驗升級。”
業内觀察人士指出,安踏針對奧運賽事、體育賽事所開展的品牌營銷、品牌資産積累,是否真的能融入進品牌内核,還需要市場和消費者長時間的檢驗,關鍵是看其能否通過這些故事真正與新一代的消費者産生共鳴和連接,并且真正被認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