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饒州府鄱陽縣有一個百姓名叫張宗德,娶妻吳氏,四十多歲了依然無兒無女。将近五十歲時,妻子突然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張有化。張宗德喜不自勝。
但張家務農為生,家業貧薄。三年之後,張宗德因病離世,吳氏守寡撫養幼子。家中缺少勞力,家境愈加貧寒。母子倆食不果腹,朝不保夕,更不要說為有化延請老師讀書識字了。
後來,張有化長到十六歲。此時的他,性情忠厚,為人誠實,從不敢做些膽大妄為的事,尤其懂得順從母意。母親罵他埋怨他,他從不肯還嘴,偶爾打他,他心裡也沒有一點怨氣。
吳氏後來染上一種病,四肢無法活動,早晚僵卧在床上。張有化早上問安,晚上問寝,如果送湯送藥送吃的,都是雙手奉上,雙膝跪在床前,口稱:“老母親請進食。”天天如此,毫無半句怨言,始終孝敬從來不曾怠慢。時間長了,家裡捉襟見肘,入不敷出,他自己就每天隻吃一餐,心裡隻知有母親,不知有自己。
但他也知道,這樣長久下去不是辦法。于是有一天,他不得已哭着跪在母親面前,說:“家裡吃的用的都沒有了,難以度日。老母親貴體欠安,按說孩兒應該日夜不離膝下侍奉,無奈情不得已。我思考再三,打算暫且到鄰居家裡去做傭工,攢些工錢來奉養老母,不知母親意下如何?”
母親聽罷,落淚說道:“我兒,你才十幾歲,年紀輕輕就去幫人做傭工,隻是辛苦了你。你去吧,但要記得早晚千萬回來,我還需要有人看顧。”張有化答道:“孩兒怎敢遠離?我去的人家,離自家不過半裡路,每天自然都要回來幾次侍奉您的,老母不必挂心。”
于是兩人含淚告别,張有化去往鄰居陳酉家做傭工。每天大清早,他準備好食物和湯藥,跪奉在床前請老母用完,然後再去主人家去上工。
接近中午,主人家送有點心,凡是屬于自己那一份的,張有化全都打包帶回家,跪着送給母親食用,接着又去田裡做工。午後在主人家吃完飯,他又抓緊時間回趟家,做好午飯或湯藥,仍然跪奉給母親,等母親吃完才去上工。夜裡收工回到家,置備晚飯,跪送母親吃好。打掃幹淨家裡,一切安妥後,敬跪告訴母親:“孩兒去歇息了。”就這樣辛辛苦苦,他一邊做工一邊照顧母親,整整三年。
主人見張有化做事勤懇,為人誠實,對母親至孝至親,想幫他娶妻。張有化謝道:“多蒙老官厚恩賜我一份工做,贍養老母足夠了,哪敢過高奢望?老官又要幫我娶妻,真的不敢接受了。況且我家中貧窮,母親又卧病在床,承蒙您老官大度,每天都容許我偷偷回家照顧母親,感恩不盡了,今生不能報答老官的大恩大德,來世做牛做馬報效您了。”
主人說:“不是我指望你報答我,是看你真正是個孝子,感動到我了,所以才想到幫你娶妻,以繼承你張家香火,做點善事哪裡想過要報答?”
張有化回家,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說:“有這樣的好心人,肯替你娶妻是一樁美事,我心裡也很高興。”
張有化卻說:“那老官是個忠厚的長者,生平講義氣,聽到别人的醜事幫人掩飾,聽到别人的好事幫人宣揚。他非常敬重孝悌忠信的好人,也讨厭奸盜詐僞的壞人。他看我少言寡語,勤奮做事,又同情我母親老邁,家裡貧窮,所以有意幫襯我。但是我想,我不過是替他家做傭工,收了工錢又回家奉養老母,怎麼好意思要他代我娶妻呢?”
母親聽了他這一番話,點點頭,說:“你這樣想也是對的,這件事還是你自己拿主意吧。”
第二天去到主人家,主人問張有化:“我跟你說的親事,你心裡做何打算?”張有化說:“承蒙老官您的好意,本來這件事敢不聽從!但我想了很久,實在不能過分辛苦您,所以還是算了。”主人還是勸他,張有化再三推辭,主人也隻能不再堅持。于是給了張有化二十多擔稻子,十多疋棉布,讓他帶回家贍養母親。張有化見主人真心誠意,慚愧地接受了。
當地人聽說了這件事,無不對張有化欽敬有加,親朋好友都說:“這孩子不過一個粗俗農夫,這般孝道懂事,太感動人了。”
沒多久又過了半年,母親病又轉重,說是想吃鹿肉。張有化四處訪尋,一時間哪裡讨得到這東西?他見母親想吃得要緊,又無法弄到,一橫心,将自己身上的肉,用快刀割下一小塊來。頓時鮮血淋漓,昏倒在地,不醒人事。
也是他的孝心感動了神明,忽然有一神人,拍着他的頭說:“我這裡有藥,給你敷上傷口就愈合了。”張有化漸漸蘇醒起身,看見神人幫他把藥敷上。
張家有個鄰居,名叫何廷桂,他聽到張家有異樣動靜,趕忙進來查看,恰好看到神人在為張有化敷藥。何廷桂進到屋裡,神人随即就消失不見了。何廷桂近前一看,隻見張有化身上鮮血淋漓,便急忙打聽怎麼回事,還問:“難道是剛才那個消失的人要殺你嗎?”
張有化用微弱的聲音回答道:“不是的,是我母親病重,想吃鹿肉,我到處找也找不到,隻能将自己身上的肉割下一點,給母親吃。”何廷桂驚得目瞪口呆,忍不住歎道:“你這是真有孝心,但怎麼這樣傻啊!”
于是何廷桂把此事告訴了張有化的母親。吳氏聽後,也是驚駭不已,瞬間四肢居然能夠活動,病當即好了。她起身抱着兒子大哭,說:“鹿肉沒有就算了,怎麼有這樣的孝心,割肉給我啊!吓得我汗流浃背,膽顫心慌。”于是讓人把有化擡到床上休息。
母親看着兒子身上的傷口,關心地問道:“這刀口上的藥是什麼人給你敷上的?”張有化本來不想告訴她,母親再三詢問,他才不得不說:“我痛倒在地,不省人事,忽然有一個人拍我的頭,跟我說話,還幫我敷上了藥,過了一會兒,那人又不見了。”
母親驚訝地說:“還有這種事?這人莫非是神仙嗎?”過了一會兒,村裡人紛紛前來探望圍觀,得知事情經過,禁不住個個驚歎:“想不到有這樣孝順的人,真是老天爺的造化啊。”
過了半年,張有化的母親又病了,這一次服藥無效,請來醫生也治不好,過了半個月後,吳氏終于壽終正寝。
張有化哭得死去活來。等他平複心情,禁不住又開始犯難。家中本就貧困,如今為母親治病又掏空了家底,此時已是一貧如洗。鄰居親戚看他如此孝順,紛紛贈送布帛、錢米,幫他安葬母親。張有化不敢接受,再三推辭,說:“感謝大家的關照看顧,恩重如山!怎敢又領受大家的如此厚贈?心意領了,财物決不敢接受。”
鄰居親友說:“我們看你一片孝心,着實感動,所以才盡點微薄之力,贈送一點東西。你還是收下,不要推辭了。”張有化看衆人真心實意,也就一一道謝收下。
于是開設道場,為母親超度。張有化在母親墓旁搭建茅屋,守墓一年。見他始終恪守孝道,何廷桂聯合衆人,寫了申文呈報縣衙,為他請求旌表:
呈狀人何廷桂等,呈為懇恩表揚純孝事。鄉有愚民張有化,三歲失父,遺母吳氏。家貧親寡,不能業儒。傭工奉養,孝敬克全。母病幾危,思食鹿肉。遍求無有,割己肉以供奉。孝格天神,使神人而藥救。化幸其命,母病勿藥而愈。伊母捐世,廬墓一年。衆等目擊,世不常有。懇恩旌表,以隆風化。為此具至。
湯知縣接到衆人呈文,才知道自己治下竟然有這樣一個百姓,善良敦厚,至孝至敬,割肉供母,感動上天神人。于是發出一道申文,申聞上司,請求旌其孝德。
上司不久回文批複:參得孝子張有化,事母孝敬,竭力服勞。昏定晨省,奉養嘉隆,割肉驚愈母疾,廬墓更見真誠。于道克全,斯人天地間生者也,合宜旌表。仰該府縣造匾迎送張氏之門,以旌表孝德,以激揚風化。
湯知縣随即上奏請旨,得到朝廷恩準。很快府縣官員接到明文,制作牌匾,迎送到張有化家中。
(出自《律條公案》)
我是笑古奇今,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别忘了關注和點贊哦,會有更多精彩内容源源不斷推送給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