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養老保險交滿多少年最劃算?
法律規定的底線是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滿15年。
那麼是否繳滿15年,就是最劃算呢?
不是的。有這種想法的人認為有工作單位參加社保,自己承擔較少可以接受,一旦失業了,就停交;有些人在失業期間,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自己繳納養老保險,等累計繳費滿15年也停交了,認為全部拿自己的錢交不劃算,隻要繳滿15年,有養老保險領就可以了。
其實這個想法是不理解養老保險政策,養老保險交的時間越長,交得越多,将來退休金拿的就越多,影響退休金高低主要有五個因素,一是辦理退休時上一年全省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月平均工資;二是本人繳費工資高低;三是繳費的年限(每1年發1%);四是本人個人賬戶的累計儲存額(與第二、第三因素關聯);五是個人賬戶建立前的視同繳費年限。
本人繳費工資高低看你每年每月的繳費工資與當期上年社會平均工資之比,是高于社會平均工資還是低于社會平均工資,算出平均指數。如果你每年的平均繳費工資額比社會平均工資高,則指數大于100%,退休金就比社會平均工資高。
現在好多單位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即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的60%,如果一直這樣交到退休,你的退休金計算時相當于在社會平均工資上打6折。故法律規定按實際工資繳納,隻有實際工資低于最低繳費基數時,才能按最低繳費基數繳納。具體繳費比例請看本專欄《不可不知的社會保險法律常識,你知道多少?》一文。
個人賬戶的累計儲存額受交費的早晚、時間的長短、銀行利率(按1年期利率計息)的影響。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繳納社保,年初繳比年底繳累計滾動的利息多。越早的養老保險繳費對退休金的影響越大。
如果考慮未來的通貨膨脹和曆年退休金增長因素,更應該盡早足額繳納養老保險。沒有工作單位,自己以靈活就業人員身份要堅持交到退休。
從最近連續十七年退休人員養老金調整标準看,也是按繳費年限長短設定檔次,形成“繳得越長領得越多”的激勵約束機制,隻有連續繳費,将來才能得到更多回報。
有些人擔心工作單位一直變,分散在各地繳納的養老保險怎麼辦?現在全國各地都可轉移,到退休時轉到常住地,根據累計繳費年限計算退休金。
養老保險符合投資大師巴菲特所說的滾雪球原理:"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很濕的雪”就是繳費的基數,基數低,雪球累積的慢,同樣的繳費年限滾出的雪球小。“很長的坡”就是繳費的時間,足夠長的時間(坡道),你的雪球才會越來越大,即使退休後的退休金增長,依然遵循滾雪球原理,增長越來越快的。
快把本文分享給你身邊的人,消除“繳滿15年即不繳”的錯誤觀念,不要讓他們再糾結養老保險交多少年劃算這個問題了。
我是永生,從事勞動保障監察工作二十多年,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點贊和轉發,每周與大家分享勞動法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