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6-30 19:00:46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1

在介紹FMEA之前,我們先看一個關于“考駕照”的案例: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2

教練:前面有人橫穿馬路,看見了嗎?

學員:看見了。

教練:好,踩油門過去,撞死他!

學員:我不敢。

教練:不敢還不趕緊踩刹車?

在這個案例中,教練并未直接告訴學員看見行人要踩刹車,而是将不踩刹車的後果——“撞死行人”告訴學員,從而達到警示作用,進而培養學員看見行人要踩刹車的意識,這其實就是一種FMEA思維。

FMEA最早于上世紀50~70年代運用于美國航空航天、軍工和汽車行業,随後開始逐漸被食品、醫療、通信等行業廣泛采用。

發展至今,FMEA已經滲透進各行各業,不僅成為了企業提高産品和過程設計能力的有力工具,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非常廣泛的應用。

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自己總是因為各種原因上班遲到,怎樣才能杜絕?

2)安排一次旅行,如何才能确保自身安全并達到旅行目的?

3)駕駛汽車,怎麼最大程度降低出現事故的風險?

4)假如自己是飯店老闆,如何保證同一道菜品每次做出來口味都一樣?

運用FMEA的思維或許能夠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3

什麼是FMEA?

FMEA(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e,(潛在)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是IATF16949體系中的五大核心工具之一,指在産品/過程/服務等的策劃設計階段,對構成産品的系統、子系統、零部件和對構成過程/服務的各個步驟逐一進行分析,找出潛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的後果,評估其風險,從而預先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風險,以提高産品質量和可靠性,确保顧客滿意的系統化活動。

總之,FMEA會盡可能地羅列出所有可能的失效模式,并對其進行分析和控制,強調的是預防失效的發生。

為什麼要進行FMEA?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4

1)FMEA有助于在産品設計階段對風險進行早期識别,大大減少後期變更(如圖紙、模具、設備等)的次數,從而降低産品開發成本;2)FMEA是控制計劃、SOP等文件編寫的重要依據;3)FMEA是公司技術經驗的積累和總結,可以為後續開發同類産品提供寶貴經驗;4)FMEA是IATF16949認證的重點審核部分,是汽車行業獲取客戶訂單的必備條件。

什麼時候做FMEA?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5

在設計和制造産品時,通常有三道控制缺陷的防線:

①避免或消除故障起因;

②預先确定和檢測故障;

③減少故障的影響和後果。

FMEA正是幫助我們從第一道防線就将缺陷消滅在搖籃之中的有效工具,因此容易理解的是,FMEA是在産品設計或生産制造之前完成的一項活動,如果在制造過程中才實施FMEA,則不能體現其預防缺陷的功能,這樣的FMEA活動将毫無意義。

如何做好FMEA?

最常用的FMEA包括DFMEA(Desig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設計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和PFMEA(Process 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過程失效模式及後果分析),DFMEA是對産品特性的定義和分析,PFMEA是對過程特性的定義和分析。

對産品/過程特性的定義包括三個維度:Severity(嚴重度)、Occurrence(頻度)、Detection——(不易探測度)三個維度的乘積被稱為風險系數(RPN),即

RPN=S*O*D

其中,S、O、D的取值範圍均為1~10,具體标準參考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版的FMEA已将RPN替換為AP表格,但總體思想是一緻的,都是需要識别出高風險的失效模式)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6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7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8

因此,做好FMEA的關鍵就在于正确的定義産品和過程特性,識别高風險失效模式,并對其進行優化改進,降低風險。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9

一、FMEA分析經典流程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10

核心邏輯:建立産品結構→導出功能要求→導出失效模式/後果/原因→風險分析→采取措施優化

1.規劃和準備

采用QFD、邊界圖、風險矩陣等工具确定分析的重點包括哪些範圍。

QFD——準确定義産品功能(FMEA分析的前提);

邊界圖——識别FMEA分析的範圍;

風險矩陣——對系統、子系統和零部件進行風險優先度判斷。

2.結構分析

采用框圖、結構樹等工具确定新開發的産品包括哪些系統、子系統和零部件。

框圖——識别分析範圍的内外部組件的接口關系;結構樹——對分析範圍的産品逐層分級為系統、子系統、零部件。

3.功能分析

功能是依賴結構實現的,采用功能網、參數圖等工具根據産品結構導出産品的全部功能。

4.失效分析

不滿足功能要求的情況稱為失效。本階段的重點是要識别失效模式、後果及原因,并采用失效樹、失效網等工具分析它們之間的關系。

5.風險分析

通過失效分析找出所有的潛在失效模式,并對其進行量化分析。

6.優化

根據風險分析的結果,對高風險的失效模式采取改進措施,以降低風險。

7.結果文件化

形成完整的FMEA報告,并進行動态化更新。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11

二、FMEA表格内容簡介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12

1.項目/功能/要求

項目:FMEA小組通過産品示意圖、邏輯框圖等識别的項目或零部件(如锂電池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鋁塑膜等);

功能:分析項目的功能,要求必須能夠達到顧客要求或者小組讨論的設計意圖(如正極材料為電池提供容量);

要求:輸入滿足每項功能的具體要求(如锂電池正極材料克容量滿足≥170mAh/g)2.潛在失效模式

指不能滿足功能要求的失效情況(如克容量<170mAh/g)3.潛在失效後果

對失效後果的分析,需要運用失效鍊分析方法,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1)對完成規定功能的影響;2)對系統内其他零部件的影響;3)對上級系統功能的影響;4)對廣義顧客滿意的影響;5)對安全要求和法規要求的影響。(如正極克容量偏低,會導緻電池低容,産品續航下降,降低顧客體驗感)4.嚴重度等級

嚴重度等級是對潛在失效後果影響程度的評價,一般而言,分數越高代表後果越嚴重,如涉及安全或法規問題,嚴重度等級一般是9~10分,需要注意的是,當嚴重度S≥8時,無論RPN值有多小,都必須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并且隻有通過設計修改才能降低嚴重度等級。(如正極克容量偏低導緻顧客體驗感降低,嚴重度5~6分)5.潛在失效起因

失效起因是對失效模式的原因分析,針對每個失效模式,盡可能列出其所有可能的失效起因。失效起因分析包括如下方法:1)5Why分析;2)4M1E分析;3)DOE驗證;4)FTA失效樹分析;5)頭腦風暴分析。(如正極克容量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來料批次一緻性差)6.控制預防/控制探測

指現有的對失效模式的預防和探測措施,并對其進行風險評價。預防——預防失效的起因和失效模式的出現,或者降低其出現的幾率;探測——探測失效的起因和失效模式的存在。(如正極克容量偏低的原因可能是來料批次一緻性差,控制預防措施為要求供應商提供每批次來料的扣電克容量數據,控制探測措施為内部小批量試驗驗證)7.風險系數RPN

RPN是對失效模式的量化分析指标,考慮了潛在失效模式發生後造成的嚴重後果、發生的頻率和發生後的探測難易程度。

RPN究竟大到何種程度才需要采取措施進行優化,目前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标,通常是企業根據自身經驗确定,不同的企業對RPN的标準要求不同,以下列出參考指标:

RPN≥125,表示風險嚴重,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風險;64≤RPN≤125,表示風險較大,需要進行評審确認是否有必要采取措施;RPN<64,表示風險較小,不必或暫時無需進行改進。

需要注意的是,RPN的三個量化指标S、O、D的優先級順序為S>O>D,即嚴重度始終要放在風險分析的第一位置,如S≥8時,無論RPN多小,都必須立即采取改進措施。8.建議措施

根據對RPN的分析确定高風險的失效模式,然後采取措施進行改進驗證,重新評價失效模式的S、O、D值,直到RPN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同時,我們要保證采取的措施及時體現在相應的文件上,确保措施的落實。

降低嚴重度(S):隻有通過修改設計,使原來的失效模式改變或不出現,才能降低嚴重度;

降低頻度(O):可通過修改設計來消除或減少失效原因的發生;如:防錯設計;修改設計尺寸公差;SPC控制等。

降低不易探測度(O):可采取更有效的設計控制方法;

如:增加設計确認/驗證;實驗設計DOE;改進測試設備/方法等。

總結:FMEA是一種預防失效的可靠性設計方法,其本質是針對風險的管理。

更多精彩内容請關注微信公衆号

五大工具與fmea的關系(五大工具二)1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