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讀欣聲
∣聽國學
網絡書香
醉讀中國
紅樓之情
詩經之古
戲曲之夢
節日之意
……
每周二四六更新
【雅讀欣聲】
雅欣讀紅樓夢曲——《枉凝眉》①
↓↓↓
撰寫/講述:曹雅欣
洞箫 演奏:徐 波
雅讀欣聲
【文本閱讀】
雅欣讀紅樓夢曲——枉凝眉①
(一)有緣無分
《枉凝眉》,這是一首關于寶玉與黛玉的歎歌。“枉凝眉”,這三個字就寫出了他們兩人共同的生命形态:是黛玉枉自蹙眉嗟歎的無果,是寶玉枉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牽挂,是寶黛愛情的攢眉千度、情緣也無路。
黛玉與寶玉的眉目,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初進賈府時就有過特别描寫:看黛玉,是“兩灣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瞧寶玉,是“眉如墨畫……目若秋波,雖怒時而若笑,即嗔視而有情”,——眉目含情,是他們兩人共有的特征。
這是我們讀到這裡第一次打量到了寶玉和黛玉的面目,也是寶玉和黛玉兩人第一次互相凝視對方的眉目,他們心裡都在說:何等眼熟!何等似曾相識!他們,都是為情而生的眉眼。
眉之所以會“枉凝”,是因為情不得、意難平,所以總是不可展眉。
其實“枉凝眉”這三個字,同時也是他們的愛情觀:就算凝眉枉費,也要拼盡眉心愁,苦也生受。
《紅樓夢》第一回就名言,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仙草,她本是花木之身,所以歌裡稱她為“一個是阆苑仙葩”,“葩”就是花;而寶玉是下凡到人間的神瑛侍者,“瑛”就是美玉,也就是歌裡唱的“一個是美玉無瑕”。前世的他們,在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一個澆灌過另一個的生命、一個因此要償還那一個的恩情,這樣一段“木石前盟”,是早在他們落入紅塵成人之前、就締結了的緣,是在上一世就形成的、彼此相對的盟約。
所以今生得遇,正是這份奇緣眷顧。但最後的心事成虛,沒能終成眷屬,似乎又是奇緣不足。歌裡唱“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這個問題在三生石畔的靈河岸上沒寫答案,當初他們隻顧相逢,當神瑛侍者把手中的甘露澆給绛珠草的時候,未及思索想要灌溉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導緻今生兩人“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挂”,隻能是嗟也枉然,歎也枉然。
那麼,這份糾糾纏纏、使人歎息的緣分,究竟是在關照他們還是在戲弄他們呢?
不能責怪緣分。緣分,隻是解釋命運巧合的一種托詞:
一巧再巧,才叫良緣奇遇;
一巧無續,便叫做有緣無分。
有“緣”開啟,也要有“分”來續接,才是花好月圓。有緣無分,隻能花開無果。
就像《枉凝眉》裡唱,他們兩人“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說到底,寶玉和黛玉下凡到人間,隻是一段虛無的旅程、隻是一份虛拟的形象,看似是月亮般高潔出塵的姑娘、看似是花兒般英俊美好的少年,實則都是水中月、鏡中花,他們的根基不在人間,他們的來處不在塵世,他們的終結也不在紅塵,所以留戀人世裡的情緣、姻緣,必定會“心事終虛化”,連人都是虛化的,何況是塵緣呢?
他們兩個也都是彼此眼中的“水中月”、“鏡中花”,能欣賞而不能擁有。
有緣相知,無分相守,有緣熟悉,無分親密。
枉凝眉
一個是阆苑仙葩,
一個是美玉無暇。
若說沒奇緣,
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說有奇緣,
如何心事終虛化?
一個枉自嗟呀,
一個空勞牽挂。
一個是水中月,
一個是鏡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
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紅樓夢》
曹雅欣: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秘書長
代表作:《琴夢紅樓》《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