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餘雯雯 通訊員 許麗麗
“怒發沖冠,憑闌處,潇潇雨歇……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一曲《滿江紅》,一生報國情。杭州嶽王廟作為英雄埋骨之地,一貫是曆代人民憑吊和瞻仰民族英雄嶽飛的聖地。
在嶽王廟北碑廊最西端,陳列着嶽飛《滿江紅·怒發沖冠》詞碑。碑文為明弘治十五年(1502)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所書。
今年是嶽飛誕辰920周年,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嶽廟管理處特别推出系列專題“走近嶽王廟”,帶您一起感悟嶽飛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今天推出的第二期,帶大家再讀《滿江紅》。
據清修《嶽廟志略》記載:弘治年間浙江鎮守太監麥秀重修嶽廟,讀嶽飛《滿江紅》詞,深為感歎,乃令浙江提學副使趙寬書寫此詞,刻石立碑于廟内。《滿江紅·怒發沖冠》詞碑通篇書法介于行楷之間,筆法沉穩健碩,一氣呵成。碑陰原有趙寬所作的《詞石刻碑陰記》,惜已不存。現碑系1979年據拓片複刻,碑高236厘米,寬111厘米。
這首《滿江紅·怒發沖冠》,不僅道盡嶽飛的壯志難酬,更抒發出英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嶽飛一生忠君報國。他出生、成長于動亂頻繁的北宋末年,在國家遭受入侵的形勢下毅然投軍報國。
十九年的戎馬生涯間,嶽飛憑借傑出的軍事才能,收複建康(南京)、三援淮西、四次北伐,率領嶽家軍同敵軍進行了數百次戰鬥,為南宋政權的建立和穩固立下赫赫戰功。
然而燦爛于千年星空、輝映于萬代後世的并非其戰績,而是他在抵抗外來侵略、收複失地鬥争、激勵民族鬥志中所彰顯的愛國主義精神。
正是他強烈、忠貞的愛國主義精神,讓《滿江紅》成為了千古絕唱,也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如今,《滿江紅·怒發沖冠》詞碑穩穩地放置于杭州嶽王廟碑廊之中,讓心懷感恩之心的人們前來叩開愛國主義教育的大門,共同緬懷英雄的豐功偉績。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