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中國詩歌的淵薮是《詩經》,它由風、雅、頌三個部分組成。
若論藝術性與思想性,風又居于首位。
風也叫國風,多是民歌,是從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這些民歌,藏着古人生活裡的秘密,既包含了他們對音樂曲調的總結,同時也折射出了那時的民情習俗。
《關雎》寫青年男子對姑娘輾轉反側的思慕之情——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卷耳》寄寓了妻子對征戰在外的丈夫的想念——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寘彼周行。
《鵲巢》以鸠居鵲巢起興,描寫婚禮的浪漫美妙——維鵲有巢,維鸠居之。之子于歸,百兩禦之。
……
這些詩句很日常,同時又很精煉、典雅,生動地展開了古人生活的動感畫卷。
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很容易淹沒在碎片化的信息裡,或者匆匆下滑的短視頻裡,再難尋覓到詩意。
一檔綜藝的宣傳片,擊中了主編——
踏春風,走入民間,采撷歌謠,歌亦是詩,以詩唱青春。
點開這檔節目,主編再度感受到了民歌的詩與美。
《春天花會開》
如果讓主編用四個字來形容這檔綜藝。
那應該是:新,強,炸,精。
新,新在賽制。
當一衆競演類綜藝,還在絞盡腦汁的設定嚴苛的比賽規則。
花裡胡哨的升級淘汰機制,加碼加量的玩各種對抗。
這檔綜藝已經另辟蹊徑,換上了一件新衣裳。
它,晉級名額不設上限。
現場400位知音團實時投票,買定離手了!
選手隻要達到每場規定支持率。
沒人攔您,請痛快的進入到下一輪吧。
這裡,主編捕捉到了一個小驚喜。
節目組用時代的特殊記憶點将知音團劃分成三個部分。
分别是收音機聽友、磁帶聽友、網絡聽友...
此處請速速對号入座。
我想,找到歸屬感的人一定不止我一個。
看完賽制我們再來看看選手和導師。
按經驗來講,無論是多好的題材,多牛的制作。
選人一定是重中之重。
咱們淺看一下這28組選手。
他們需要做什麼?
他們需要通過原創或改編的方式來展現民族音樂與流行的碰撞。
他們都是誰?
他們是《星光大道》總冠軍、《中國好聲音》冠軍、國風音樂劇女一号、電音民歌破圈者、金鐘獎金獎獲得者......
他們還是原生态天籁、國家隊唱将、學院派佼佼者、博士、黑怕女孩.....
好的,他們好像是一群神仙。
看到這裡,說對節目沒有期待那真的是瞎話。
強,實在是強。
照這個架勢發展下去,我不光有可能把音樂魂交出去,我還能交出我那甯死不屈說跪就跪 的膝蓋來。
再看伯樂團:
華晨宇,流行音樂先鋒代表。
花花對民族音樂的熱愛确實是有迹可循的。
由他編曲的《降臨》就是最好的例子。
b清樂羽調式,搭配編鐘的元素。
以音通感,大氣又古典。
譚維維,不用介紹了吧?
她對民樂的傳承,咱有目共睹。
此處就提一首歌:《給你一點顔色》。
華陰老腔與流行搖滾的完美結合。
是!真!的!殺!瘋!了!
其實,主編第一次知道華陰老腔是讀了陳忠實的文章,《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但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老腔别樣的韻味。
那一定得感謝譚維維。
秦腔 電吉他,磚敲條凳 各種民族樂器...
這視覺和聽覺的雙重暴擊,誰看了能不熱血沸騰?
最後一位,雷佳。
她是民族聲樂藝術表演博士。
曾獲得過“金鐘獎”音樂大賽金獎、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多種獎項。
追求極緻,溫婉大方。
在主編心裡,她是離民樂最近的人,妥妥的國家隊選手。
三個人,三種風格,三種經驗。
他們術業有專攻,對民歌有着獨到見解和堅持。
這樣的配置,在主編眼裡是相當炸裂的。
Ok,目前看來都很Ok。
那最後,咱們再來看看音綜的保障:制作。
湖南衛視的音綜品質,派爺還是相信的。
前有《我是歌手》,用豪華的音響配置,絢爛的舞美設計,為觀衆打造沉浸式聽歌體驗。
後有《時光音樂會》,用優質團隊賦予音樂别樣的内容和力量,給觀衆帶來一場又一場新鮮體驗。
毫不誇張的說。
近幾年,關于音樂的故事和回憶,基本上都出自湖南衛視的音綜。
那這次呢?
它精上加精。
不光請來了頂級音綜品質保障何彪、郭震為節目保駕護航。
還請來了張學友禦用音樂總監杜自持擔任樂隊總監。
四重保險,一環扣一環。
每一環都精準的打在了觀衆的爽點上。
沒别的意思,就是要喚起你的音樂魂。
就是要讓你看見民歌的未來和希望。
而對節目了解到這個地步。
主編才算是真的松了一口氣。
幸運的話,民歌的春天不光來了,沒準還帶來了最好的成長土壤。
或許這一次,真的該輪到民歌這朵花開了。
讓傳統的變成流行的。
怎麼變,靠的是選手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創作上沒有任何限制,鼓勵音樂多元發展。
所以,這裡有原創。
主編第一個想聊的是吉胡。
獨立音樂人,參加過《中國好聲音》。
但真正火出圈的原創歌曲,是被楊坤老師的翻唱給唱火的。
哪首歌?
答:《長子》。
這是一首獻給父親的,獻給彜族男性的歌。
在楊坤的演繹下,我看到一個成年人對生活的感悟。
這一次的初舞台,吉胡也選擇了這首歌。
吉胡唱的這一版,讓我看到的是少年的夢想。
同一首歌,兩種畫面。
這樣的感覺是極其新鮮的。
整個表演過程中,主編是被抓着走的。
好聽的旋律,神秘的彜語,哪怕是歌曲中短短的留白,都讓人思緒萬千。
在這空靈且美好的聲音裡,滿是少年對未來的期待和濃濃的思鄉之情。
最讓人感動的,還有音樂戛然而止之後。
整個現場先是鴉雀無聲,而後才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這種無聲,有着戳人的魔力。
這意味着什麼?
意味着每一個人都被男孩帶回了他的家鄉。
那裡群山阻隔,美麗富饒,風景如畫。
一出聲,就讓人産生共情。
我覺得這是他最厲害的地方。
這首原創新民歌,太成功了。
三段體,叙事歌。
這是彜族歌曲的一個特點。
吉胡把這樣的特點融進流行音樂中,再加上彜語歌詞的點綴。
讓這首歌既保留了民族音樂本身的美麗,又有了流行元素的助力。
你看,從旋律到歌詞再到唱法與情緒。
每一處,他都竭盡全力的表達着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主編認為,讓更多的人看到這群年輕人正在為民歌做的事兒。
就是這檔綜藝最大的價值之一。
這裡還有改編。
傲日其楞和小麥組合。
一位是蒙古族,一位是維吾爾族。
一位是《星光大道》的年度總冠軍,一位曾經在杭蓋樂隊當過貝斯手。
他們改編的是《橄榄樹》。
齊豫的版本大家都聽過吧?
那是一種永恒的美,純淨又浪漫至極。
而他們倆這一版,唱出了一種野蠻的生命力。
開場民族唱法先行,呼麥 鼓讓人眼前一亮。
什麼是呼麥?
這是阿爾泰山周圍地區諸多民族的一種歌唱方式。
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個時間完成兩個聲部。
而後曲調委婉連綿,緩緩向前,漸入佳境。
他們的音色高亢嘹亮,帶着草原般的遼闊,如一匹駿馬飛奔而來。
兩種民族唱法的碰撞,讓人聽的頭皮發麻,驚喜連連。
将民族唱法融進歌裡,用新的方式演繹出來。
既保留了歌曲原有的情感,又恰到好處的表達了新的感受。
這樣的改編,讓我們看到了民歌的可塑性。
既然提到經典改編,勇哥還想聊一聊Milk樂隊。
他們改編的是經典歌曲《鴻雁》。
這是一首來自内蒙古烏拉特的民歌。
這首歌既有對親人的思念,也有對鴻雁的崇敬。
從音樂到歌詞,都有着直抵人心的本事。
Milk樂隊對《鴻雁》做了兩個調整。
一、加入了樂器薩克斯。
二、整體旋律偏歡樂愉快向。
一曲畢,引發讨論陣陣。
知音團裡的年輕人,對這樣的改編甚是喜愛。
但咱們伯樂團有不同的意見。
這樣的信号,派爺很喜歡。
這絕對不是看熱鬧不嫌事兒大。
而是這樣的争議才能引發思考。
有思考,總能找到最适合的出路。
主編很喜歡華晨宇的點評:
是的。
創新是對的,人人都愛新的東西。
但我們要懂得和舊的事物建立聯系。
我們在做的事情是融合煥新,不是抹掉曆史。
所以,我們不能埋起民歌本身的風骨。
傳承,是不容忽視的。
更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要無限貼近時代的發展,我們又應不應該為了創作而創作?
這裡,還有老天爺追着喂飯的好嗓子。
可愛的四川女孩,拉丹珠。
主編私以為,你還可以稱呼她為反詐騙app代言人。
為啥?
因為接到面試邀請時,她還以為是騙人的。
她的聲音,喚醒了我内心對民歌的一種期待。
那是一種别樣的暢快與自由。
第一次,主編真的意識到。
世界音樂千千萬,但有一種感覺,得是自己國家的才能感同身受。
你信不信,有的人哪怕自己沒去過草原。
也能一嗓子,把聽她歌的人帶去草原。
為什麼?
因為我們的血液裡流淌着對祖國的熱愛。
節目第一期看完,主編我總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
真好呀。
我想每個看過節目的你也會不自主的發出這樣的感歎。
這檔節目,更新了我對民歌的理解。
原來咱們中國的民歌,是如此多樣且包容,柔軟又堅韌。
更重要的,這檔節目是真的把目光放在了民歌本身。
我真的看到它在為民歌做一個引領,尋一個方向。
無論是伯樂團和選手,還是知音團都在發表自己的觀點,傾聽他人的理念。
我認為,于民歌而言,這就是一個特别好的現象。
所以正如閻維文老師說的:我們應該珍惜這樣一個舞台。
我們應該讓中國自己的文化走的越來越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