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又一年,馬上又到了過春節看春晚的時刻,
每年春晚老百姓最期待的就是語言類節目。
近40年的春晚曆程裡湧現了太多優秀的喜劇演員,
我們今天一起盤點一下。
01 陳佩斯
陳佩斯被人們稱為“小品王”,在他上春晚之前,
晚會上隻有歌舞等節目,是陳佩斯把小品這種藝術形式帶到了春晚的舞台上。
當陳佩斯和朱時茂帶着《吃面條》這個節目出現在彩排中的時候,
整個導演組都犯了難。
這個節目好不好呢?當然好,《吃面條》把在場的工作人員都逗得前仰後合,
可就是因為太逗了,反而讓總導演黃一鶴發愁:《吃面條》這個節目這麼好笑,
它适合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嗎?春節聯歡晚會是個盛大的文藝晚會,
《吃面條》這種讓人笑到失态的作品會不會影響春晚的嚴肅性?
黃一鶴猶豫了很久,兩種聲音在他的腦海裡一直争論,
一種是“春晚是全國觀衆都在觀看的節目,應該載歌載舞展示節日的歡樂氣氛,
既莊重又祥和,小品會産生不嚴肅的影響,難登大雅之堂。”
另一種聲音則辯稱:“春晚是給誰看的?當然是給老百姓看的,
老百姓還沒看到這個節目我們怎麼知道群衆不喜歡呢?小品能給觀衆帶來快樂,
難道觀衆的快樂不是所有做節目的人初衷嗎?
還沒有嘗試如何知道這種藝術形式是不可行的呢?”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争,黃一鶴最終還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拍闆決定:
“小品可以參加演出,但是你們要嚴格按照劇本演,千萬不要臨時加台詞給我捅婁子,
我拿出下半輩子的職業生涯陪你們倆賭一把,出問題有人怪罪我負責!”
看着導演認真的樣子,陳佩斯和朱時茂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演好,
否則既對不起觀衆也對不起導演。”他們的道具非常簡陋,隻有一把椅子,
一對碗筷。帶着這幾件道具,陳佩斯和朱時茂走上了1984年春晚的舞台,
讓觀衆第一次看到了小品。
事實證明這次大膽的嘗試是成功的,《吃面條》這個作品得到了觀衆的熱烈歡迎,
作品笑點滿滿,不僅沒有影響春晚的溫馨,還讓春晚得到了更高的評價。
小品沒有幾件道具,陳佩斯吃面和羊肉串的時候隻能“無實物表演”,
但精湛的演技還是蓋過了“假吃”的缺陷,觀衆認可的是好内容。
小品這個喜劇形式很快就被大衆接受,《吃面條》成為小品的開山之作,
陳佩斯這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被稱為“喜劇教父”,此後幾年頻頻登上春晚的舞台,
《王爺與郵差》《主角與配角》等作品都是他的經典之作,
不僅讓觀衆領略了小品的魅力,還讓更多的創作者有了奮鬥的方向。
陳佩斯不僅是“小品之王”,更是喜劇界的老前輩,
他的創作理念影響了不少喜劇人,他們的風格不一,
但目标都是和陳佩斯一樣的——創作出好的喜劇,
要讓觀衆在全家歡聚的時刻能哈哈一笑,徹底放松下來。
02 趙麗蓉
趙麗蓉老師最讓人難忘的是她那一口唐山話,在1988年的春晚上,
趙麗蓉和遊本昌(對,就是濟公的扮演者)合作了小品《急診》,
她扮演一個溺愛孩子的奶奶,用一大串标準的唐山話讓觀衆記住了這個老太太,
從那之後趙麗蓉就成了春晚的常客,而在此之前,她幾乎沒有接觸過喜劇,
趙麗蓉一直從事的,是評劇演出。
她是那個年代很常見的江湖藝人:不認字,文化水平有限,但一身的才華擋不住。
趙麗蓉老師沒有上過幾年學,演戲需要用到的台詞都是别人說一句她學一句,
死記硬背下來的。龐大的記憶量對趙老師來說算是基本功,
她從小學評劇,展示出了驚人的藝術天賦。
六歲就能登台表演的趙麗蓉15歲就成了“角兒”,
和評劇藝術家新鳳霞女士合作過《花為媒》《楊三姐告狀》等作品,
在評劇的舞台上不争不搶,頗有大家風範。
幾年後趙麗蓉老師的演技被發現,開始在大熒幕上出現。
在《西遊記》裡,趙麗蓉老師扮演了車遲國的王後,
沒有學過專業表演的她演技不輸當紅影星,在電影《過年》裡,
趙老師和李保田葛優等老戲骨同框飙演技,一舉獲得了東京電影節的影後,
成為第一次走出國門拿獎的女演員。
來到喜劇世界的時候,趙麗蓉已經60歲。
在小品的舞台上她綻放出了更為耀眼的光芒,1989年是趙麗蓉第二次登上小品的舞台,
比起上一年的《急診》,《英雄母親的一天》的内容要更為精彩,
笑點滿滿的效果呈現離不開趙麗蓉的演繹,那句“司馬缸砸缸”成為年度金句,
直到今天依然是難忘的經典。
此後幾年趙麗蓉在春晚的舞台上為我們帶來了更多精彩的喜劇作品,
她把唐山話發揚成有自己特色的方言,多年的舞台經驗讓趙麗蓉在表演時更加從容,
有人評價她的作品是“踏雪無痕”,看過的都說好,但就是不知道好在哪,
這才是一個喜劇演員的風範——有獨特風格,觀衆喜歡,同行模仿不來。
在小品中趙麗蓉融合了評劇等多種曲藝形式,每一個小品都讓人捧腹,
語言精練又深刻,還貢獻了不少流傳至今的金句。
“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來是come去是go,點頭yes搖頭no”
“探戈兒就是趟啊趟着走,三步一竄嘛兩啊兩回頭,五步一下腰,六步一招手”
這些經典台詞刻在了每一個觀衆的腦海裡,有人說出上句,我們本能就能說出下句。
趙麗蓉熱愛舞台,尊敬觀衆,為了《打工奇遇》裡那四個“貨真價實”的毛筆字,
不認識字的她硬是拿着筆在台下練了幾十個小時,才有了一氣呵成的效果。
即使在晚年被查出癌症後依然為觀衆帶來了小品《老将出馬》,
忍着病痛繼續為大家帶來歡樂。
如今趙麗蓉老師已經離開了我們二十多年,但她的《如此包裝》《媽媽的今天》等小品,
至今仍難被超越,經典會勇于流傳下去,趙麗蓉永遠活在觀衆心裡。
03 趙本山
去年有個流傳很久的段子:“我家的小朋友對着春晚追星,一會說這個小鮮肉的鼻子好好看,
一會兒誇那個主持人的口紅色号真不錯。感覺喜劇完了。
在我小的時候,鎮上有個年輕人因為在趙本山出場的時候放了鞭炮讓鄰居給揍了一頓,
我永遠懷念那個年代。”
當然“被鄰居揍”肯定是為了搞笑的誇張說法,這個段子從側面反映了那個年代,
趙本山到底有多火。
說他是天才一點也不為過,如果沒有趙本山,二人轉這門藝術很難有今天這樣的知名度,
趙半山自幼學習這門民間藝術,當時二人轉的演出裡充斥着一些比較粗俗的内容,
趙本山第一個提出了“綠色二人轉”的說法:要想這門藝術能更長久地發展,
就必須抛棄這些上不來台面的東西,用更優質的内容打動觀衆。
對于喜劇創作,趙本山也有自己獨特的心得:“文藝作品确實有教育人的可能性,
但是我不覺得小品的意義就是教育人,小品的意義隻有一個,那就是快樂。
一個人365天上學被老師教育上班被領導教育,差那一個晚上嗎?
小品的意義就是讓人感到輕松和快樂,其他東西都是虛的,觀衆的笑才是真的。”
1990年春晚上,趙本山和黃小娟表演了小品《相親》走入了觀衆的視野,
此後開始了漫長的摸索道路,《我想有個家》和《老拜年》等小品都是早期實驗的成果,
看起來并不是很成功,那些年真正火爆的小品演員是鞏漢林黃宏等人,
趙本山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
直到創作出了《紅高粱模特隊》趙本山才找到了自己的風格,他把東北文化和春節氛圍結合起來,
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爆笑的小品,從《鐘點工》到《賣拐》,從《心病》到《說事兒》,
趙本山連續上了20多次春晚,為觀衆奉獻了一個又一個有笑點有哲理的好節目。
一口東北話成了趙本山最大的特色,令人難忘。
和趙麗蓉一樣,趙本山的作品裡也有不少流行語,比如《賣拐》裡的
“你跺你也麻”“要啥自行車啊”,20多年過去到現在依然不過時。
除了流行語之外,趙本山的小品中還有一些另外的優點:
針砭時弊,敢說敢調侃。
“什麼運動看着讓人揪心?”--——“足球。”
“什麼運動更揪心?”——“我們的足球。”
這是趙本山調侃足球的梗,“村頭廁所沒紙了”是趙本山對一些作家的嘲諷,
這些台詞雖然會讓少數人感覺到冒犯,但更多的觀衆還是欣賞勇敢的作品的。
把東北文化發揚光大的趙本山據說在家鄉的地位很高,
吃飯都不用掏錢。這說明了一個真理:作品說不了謊,
真正敬畏觀衆的喜劇人,觀衆也會敬畏他。
04 範偉
範偉在小品的舞台上始終是憨厚樸實的性格,
從《牛大叔提錢》開始就和趙本山開始了合作,
此後的“賣拐”系列裡,範偉,趙本上和高秀敏成了最受觀衆歡迎的“鐵三角”,
看似不是主角的範偉為作品奉獻出了不少點子。
同是喜劇演員的鞏漢林曾經向範偉借過300塊錢,後來一直沒有提過還錢,
那時在1990年左右,300塊錢是一筆很大的數目,
範偉知道鞏漢林肯定是忘記了這件事,他很想提醒鞏漢林還錢。
但是範偉還有着東北人普遍的特點:好面兒。
他覺得自己主動讨債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不好意思和人家提,
一邊想把自己的錢要回來,一邊又害怕丢人。
範偉把這樣矛盾的心理加入到了《面子》這個小品裡,
把傷痛化成了觀衆的歡樂。
那句“沒病走兩步”也是範偉的創意,在私下的生活中,
範偉是一個腼腆害羞的男孩,但是到了春晚的舞台上就成了雷厲風行的“彪哥”,
“臉大脖子粗”是對他形象最準确的概括。在春晚的舞台上,
範偉沒有像趙本山那樣神級的表現,他能做到的就是穩紮穩打做好配合。
都說範偉是小品屆的綠葉,正因有着如此稱職的綠葉,
小品才能完整,主角才顯得更奪目。
05 宋丹丹
春晚上扮老太太的喜劇演員很多,但最獨特的那個一定是宋丹丹,
32年前,宋丹丹原本是年輕貌美的話劇演員,為了喜劇甘心扮醜,
在《懶漢相親》裡,她穿着花棉襖戴着綠圍巾說出了那句經典台詞:
“俺叫魏淑芬,女,29歲,至今未婚。”
此後就順利成了和蔡明并肩的“小品女王”,為了和趙本山搭檔,
她主動扮老,化上老年妝裝“老太太”,台上的宋丹丹和趙本山搭配默契,
一口一個“我是白雲,我叫黑土”,看起來是一對好搭檔,
誰也想不到後台的兩人是怎樣的針鋒相對。
面對同一個作品,宋丹丹總是有和趙本山不一樣的想法,
雙方都想用自己的風格演,常常為了一場戲一句台詞發生争執,
到年三十的晚上依舊不分輸赢,隻好決定:你演你的我演我的,
既然我們都無法說服彼此,那就互不幹涉。
每次春晚前的彩排都是最折磨人的,經常因為一個字反複排練,
導演和演員意見不同,演員和演員也各有說法,
壓力最大的時候,宋丹丹甚至忍不住崩潰痛哭,
但她沒有想過中途放棄,擦幹眼淚還是繼續排練小品。
觀衆的歡笑,是宋丹丹用自己的汗水和淚水換來的,
作為喜劇演員宋丹丹無疑是成功的,發展到一定程度後,
宋丹丹不想被小品限制戲路就不再上春晚,回到了普通演員的軌道上,
給觀衆帶來了不少除喜劇之外的優秀作品。
05 沈騰
新生代的喜劇演員裡,沈騰是最受歡迎也也最成功的一個,
在《今天的幸福》裡,沈騰為了安慰有産後綜合症的妻子,
喊來自己的好朋友上演了一幕“穿越戲”,
以“郝建”的形象在小品的舞台上發光。
他和搭檔馬麗一度被認為是趙本山和宋丹丹的接班人,
“沈馬組合”接棒兩位前輩成了春晚的常客,沈騰的小品特殊的地方在于,
除了有笑點之外,還具有很難得的正能量。
在小品《扶不扶》裡,針對“路上看到老人摔倒是否應該攙扶”這個問題,
沈騰給出的答案是:人倒了可以扶,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來了。
在《投其所好》中,他和馬麗合作展示了一個隻會溜須拍馬不幹實事的形象,
諷刺意味滿滿,讓觀衆在歡笑的同時也能獲得思考。
在春晚的舞台上佳作不斷的沈騰已然成為喜劇屆的領軍人物,
他不僅是“郝建”,還是百億影帝,
但凡是喜劇電影,都以“含騰量”做噱頭,
沈騰的參演就是觀衆最大的期待,電影的票房就不會低。
而沈騰自己的公司——開心麻花制作的電影票房也一樣令人矚目,
《夏洛特煩惱》一舉讓喜劇電影重新煥發了活力,此後的《西虹市首富》
《溫暖的抱抱》等作品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喜劇市場不景氣的今天,
一直堅持創作的沈騰是一股清流,期待他能帶來更好的作品。
近幾年,觀衆明顯感覺到“小品越來越沒意思”“春晚喜劇沒有之前的好笑了”,
我們熟悉的小品演員也逐漸消失在了舞台上,像宋丹丹蔡明趙本山這類老演員給出的理由是:
“春晚的壓力太大,我現在年紀大了真的弄不了了,太難了。”
而年紀輕輕又在因春晚小品一夜爆紅的小沈陽也放棄了小品,他的理由更讓人深思:
“小品我已經放棄了,第一我已經研究不出好的包袱來了,
第二現在的小品都是喜頭悲尾,總想着最後要怎麼感動人,我不喜歡那樣,
我喜歡逗大家笑。”
除了“喜頭悲尾”式的小品泛濫以外,網絡的流行也是很大的一個原因,
觀衆在短視頻等快訊平台每天都能獲得各種各樣的新鮮感,
回過頭再看還用着老套路的小品很難喜歡起來,對觀衆來說,
小品越來越不好笑了。
而對喜劇創作者來說,觀衆的笑點越來越高了,
要想抖出一個不錯的包袱已經越來越難了,這就好比現在的生活條件好了,
人們平常也能吃到大魚大肉,等過年的時候再看見這些東西隻覺得司空見慣,
很難有新鮮感。
要想使小品重新煥發生命力,就需要創作者尊重它的喜劇原則,
先保證小品的笑點,如果一味追求“感人”的說教,
隻會引起觀衆反感
希望今年的春晚能出現讓人開懷大笑的小品。
那些年創作出精彩小品的喜劇演員裡,你最懷念哪一個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