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唐代的大詩人,他一生中寫下了很多詩歌,其中不乏傳誦千古的名篇佳句。不過,在李白去世之後,有些人出于各種目的,曾拿自己或他人寫的詩歌來冒充李白的作品。因此,直到今天,對于有些詩歌到底是不是李白的作品,學術界也一直存在争議,沒有定論。
李白一生中寫下了很多傳誦千古的名篇佳句。
例如下面這首曾被稱為是李白作品的《笑歌行》(也稱《笑矣乎》):
“笑矣乎,笑矣乎。君不見曲如鈎,古人知爾封公侯。君不見直如弦,古人知爾死道邊……今日逢君君不識,豈得不如佯狂人。”
這首詩看上去風格怪異,内容俚俗,确實不太像李白的其他多數作品。因此對于這首詩,曆史上就存在争議,今天,研究李白的權威專家們也無法判斷它到底是不是李白的作品。不過,宋代大詩人蘇轼卻認為這是一首僞作,并不是李白本人的作品。蘇轼的這種判斷可信嗎?有一個例子或許能說明蘇轼在這個問題上的判斷力。
宋代大文豪蘇轼斷定,有些署名李白的詩歌根本不是李白寫的。
《蘇東坡全集》中記載,有一次蘇轼從古孰堂前經過,看到那裡寫着題為《十詠》的一組詩,署名是李白。蘇轼就覺得這些詩很可疑,應該不是李白的作品,因為詩的詞句太淺陋了。後來,蘇轼見到了他的朋友孫藐,孫藐告訴他說,王安國曾經說過,那些詩不是李白寫的,而是李赤寫的,因為在秘閣中有李赤的詩集,《十詠》這組詩就收在這部詩集中,而李白的詩集中并沒有那些詩。
這就證明,蘇轼最初的判斷是完全正确的。可見,蘇轼作為一代文豪,對詩歌的欣賞和判斷能力是非常卓越的。
除了《十詠》外,蘇轼還認為《歸來乎》、《笑矣乎》、《贈懷素草書》等詩都不是李白的作品,這些詩大概是唐末和五代時期的貫休、齊己等人寫的。為什麼做出這樣的判斷呢?因為蘇轼認為這些詩水平太次(絕凡)。
蘇轼還認為,因為李白的詩歌風格豪逸,對于語句卻不是非常講究,“(詩)集中往往有臨時率然之句”,所以後來那些平庸的文人們才敢把自己的詩歌冒充李白的作品。蘇轼認為,如果李白的詩歌也像杜甫的詩那樣,又有誰敢冒充他的詩歌呢?
可見,蘇轼顯然是認為杜甫的詩歌在格律和詞句上要比李白的詩歌嚴謹得多,以緻于别人很難模仿和冒充。實際上,在古代有不少人都持這種類似的觀點。雖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李白的詩歌要比杜甫的詩歌優秀,但有些人顯然并不這樣認為。
李白、蘇轼和王安石,都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文人騷客。
例如宋代的王安石曾經從四位著名詩人的詩歌中選了部分詩歌編輯了一本詩集,在這四位詩人中,排第一的是杜甫,第二是歐陽修,第三是韓愈,第四位才是李白。有人問他,為何李白被排在最後呢?王安石回答說:“因為李白才高而識卑,他的詩歌中,寫酒和美女的,又占了十之八九。”可見,王安石雖然認為李白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但他也認為李白的詩歌存在明顯缺點,題材格調不高的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李白的詩歌比不上歐陽修和韓愈的,更比不上杜甫的詩歌。
當然,蘇轼和王安石的這種看法也隻是一家之言而已。無論如何,李白的詩歌還是非常傑出的,别人要想冒充,也得具備一定的水平才行,否則,就會被蘇轼這樣的大行家一眼識破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