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山水同眠與自然共舞?說到噪音投訴,聽說過投訴施工聲音大的、汽車胡亂鳴笛的、商家喇叭聲太吵的,那你聽說過投訴癞蛤蟆叫聲太吵的嗎?近日,成都市龍泉驿區一居民反映,龍泉驿區陡溝河公園一處池塘,每到4月,癞蛤蟆叫聲此起彼伏,吵得附近住戶夜不能寐,建議将池塘填平(5月15日 《成都商報》) ,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與山水同眠與自然共舞?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說到噪音投訴,聽說過投訴施工聲音大的、汽車胡亂鳴笛的、商家喇叭聲太吵的,那你聽說過投訴癞蛤蟆叫聲太吵的嗎?近日,成都市龍泉驿區一居民反映,龍泉驿區陡溝河公園一處池塘,每到4月,癞蛤蟆叫聲此起彼伏,吵得附近住戶夜不能寐,建議将池塘填平。(5月15日 《成都商報》)
根據我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其中所稱“環境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産、建築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所産生的幹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所稱“社會生活噪聲”,是指人為活動所産生的除工業噪聲、建築施工噪聲和交通運輸噪聲之外的幹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應該說,從法律角度看,蛙聲不屬于噪音。癞蛤蟆、青蛙的叫聲即便再吵,也屬于自然現象,并不在噪音整治的範圍之内。
癞蛤蟆是有益、有重要經濟價值、科學研究價值保護動物,是不允許私自捕捉的。有癞蛤蟆出現的地方,說明該地生态環境良好。關于青蛙、癞蛤蟆叫聲投訴的新聞并不少見,在海南三亞、江蘇宿遷、廣東東莞等多地,均發生過青蛙或癞蛤蟆叫聲擾民的投訴。但青蛙、癞蛤蟆的叫聲不僅不是擾民的噪音,而是大自然的寶貴饋贈。城市生态環境改善,回到了蛙鳴的自然生态,恰恰是一種原生态的美好生活。
癞蛤蟆、青蛙“進城”生活,落戶在公園和小區池塘及城市河流等處,它們吃蚊子、蒼蠅等害蟲,也在保護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讓市民的生活有了“田園味”。“枕着”蛙聲入眠,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對生态自然饋贈的“蛙聲”福利,市民應當多一分理解與包容,千萬不能擅自捕捉,或做出填平池塘、溝渠等違背自然之事,将癞蛤蟆、青蛙“趕出”城市。
宋朝詩人辛棄疾在詩詞中描述,“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這種情景,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田園生活。在城市裡能夠聽到蛙聲,說明生活的自然環境變好了。自然界的蛙聲,不同于人為地影響社會環境的噪音,部分市民如果确實覺得蛙聲太大擾民了,則可以采取關閉門窗等一些隔音措施,以減少蛙聲影響到自己的生活。市民要學會與自然和諧共處,希望城市裡能出現更多的“蛙聲一片”。(丁家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