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鄂州現在歸哪一個市管

鄂州現在歸哪一個市管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6 16:14:07

鄂州現在歸哪一個市管(鄂州原來名稱武昌)1

鄂州西山上的吳王孫權避暑行宮

近些年,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加洪山區與東鄰鄂州市融城發展速度迅猛,武漢地鐵8号線與11号線都已經開到了鄂州。特别是鄂州與武漢接壤的葛店地區這幾年有很多武漢的大學在那裡建設分校與新校區,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而且鄂州與武漢相鄰地區的很多固定電話的區号都變成了武漢的區号027,而網絡上一直在鬧,說鄂州就要并于武漢了。

我們今天要談一個新話題:鄂州原名叫武昌,武昌原名叫鄂州,雙方為何要名稱置換?

公元219年,在劉備于漢中之戰取勝之後,蜀漢的大将關羽于同年率領荊州之兵直逼荊州北部重鎮:樊城。正當關羽一路高歌凱旋的時候,卻在樊城腳下被曹魏的大将曹仁死死地給牽制住了,關羽連日攻打,都難以攻下。最後曹魏也回過神來了,在于禁七軍被淹之後,又派出了素有謹慎勇武之名的徐晃,前來救援,導緻關羽再難寸進。

正在這時,東吳大都督呂蒙又趁機使計偷襲了關羽的大後方荊州,成功地斷了關羽的後路,逼得關羽進退維谷隻能向益州方向撤退,但最後卻死在了麥城。

至此,先因荊州之矛盾,又因關羽之死,孫劉兩家原本“友好”共同抗曹的盟約,就徹底破碎。在很長一段時間内,東吳和西蜀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局面,還相互攻擊,孫權還做了一個讓蜀國徹底傷元氣的事,火燒劉備七百裡連營,從此,雙方都根本難以抵擋北方強大的曹魏。

孫權在拿下荊州以後,立刻做了一件天大的事,那就是遷都武昌。武昌是荊州前線,孫權就是要告訴東吳的将士們,東吳的滿朝文武包括他孫權本人,都與大家一起保衛荊州。

隻要荊州丢了,那麼東吳就宣告滅亡。當然這隻是一種提高士氣,提升危機感的好辦法。荊州真丢了,孫權還是可以回南京去的,這隻是帝王們的謀略。

孫權前期的确是一位敢于奮鬥的主公,當他戰戰兢兢地從劉備手裡奪取了荊州,殺掉了關羽以後,其實他就知道了,孫劉兩家必有一戰。

既然一定要打一仗,那麼孫權肯定是要做好準備的。在荊州前線布防重兵這是肯定要做的,此外那就是遷都。

孫權在鄂州地區興建吳王城,并且改名武昌,正式将都城遷到這裡。當時在南京的大臣們都瘋了似的死谏,目的就是不希望孫權遷都。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資産全都在南京,你說遷都就遷都,這資産貶值了到哪兒說理去?都城的意義是非凡的,光房産都能掉價一大半。

可是孫權絕對不會理睬這種事情,他的果斷使得他赢得夷陵之戰的重大勝利。整個都城都在前線,文武百官以及他們的家眷,也都被遷到了這裡。果真有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氣魄。那些将士們在前線打仗,一聽說自己的主子在後面督戰,那他們的戰鬥力肯定會提升不少。最關鍵的是,這些将士們的家人們,也都跟着遷徙到了這裡。家人安危是男人們奮鬥的動力,為了保住家人們的生命,将士們也定然會拼死命為孫權效忠。

夷陵之戰中,以陸遜為首的東吳将士們,個個浴血奮戰,終于徹底擊敗了劉備,保住了自己的國都。在戰略上,孫權取得了大勝。

後來的孫權遷都回南京,是為了開啟帝王大業。

鄂州現在歸哪一個市管(鄂州原來名稱武昌)2

武昌的老城牆“起義門”

曹丕在北邊登基稱帝,劉備在西邊登基稱帝,唯獨孫權隻是吳王,還是曹丕敕封的。其實孫權很想稱帝,隻是當時條件還不夠。

他一方面要對付強大的劉備,必須要借助曹魏的力量。另一方面在擊敗劉備後,又要反過來聯合蜀漢,以制衡曹魏的入侵。

擊敗劉備和曹丕以後,孫權覺得高枕無憂了,在劉備歸天以後,他也正式稱帝了。稱帝以後的孫權,再次将都城遷回了南京。

當年孫權為西防劉備東進,北禦曹操南侵,因為當時的武昌周邊無險可守,孫權為拱衛都城,于是在黃武二年(223年),在長江上遊一百多公裡的東南“形勝之處”——江夏山(今武漢市武昌區長江邊的蛇山)頭築一軍事城堡,取名“夏口城”。“夏口”,是武昌古城的第一個名字。

為什麼取名“夏口”呢?因為這座城正面對“夏水”(漢江)的出江口。“夏水”,曆史上也叫“漢江”、“漢水”、“流浪水”。古時夏水并沒有一個固定的出江口,江水呈彌漫狀态流入長江。“夏水的出江口”上至荊沙洪湖,下至漢陽以下的陽邏,主要的出江口是指漢陽以上的沔陽地區沿江一帶。

“夏口城”建在蛇山頭,西臨長江,東至今民主路橫街頭,南依蛇山,北對沙湖,夯土築城,城圍四、五裡。在臨江處的黃鹄矶上建有一軍事瞭望崗樓,這就是最早的黃鶴樓。站在岡樓上,遠望長江,上下遊幾十裡一望無餘,與漢陽龜山隔江相望,是座“欲牢不欲廣”的軍事城堡。

公元281年,晉武帝為便于管理,對全國行政建制進行調整,在江夏郡下重設沙羨縣,并将縣治從塗口(今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移至夏口城,至此始,夏口成為一個縣級行政中心。東晉太元初,改沙羨縣為汝南縣,縣治仍在夏口城。

南朝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設置郢州,管轄五個郡,範圍包括湖北鐘祥以下的漢江流域,監利和陽新間的長江流域以及湖南沅江以北地區,州府設在夏口,改“夏口”城名為“郢城”,又稱“郢州城”。此時的郢州城是地區性行政中心,郢州、江夏郡治所都在夏口城。“郢州城”是武昌古城的第二個名字。同時在夏口城的基礎上沿蛇山脊向東擴展到蛇山尾。城牆“版築而成,基址堅實,用工缜密”, 曾抵禦過敵兵十數次進攻。今天蛇山上還留有“古郢州城垣”遺址。

鄂州現在歸哪一個市管(鄂州原來名稱武昌)3

鄂州西山下長江邊的孫權雕像

公元589年,改 “郢州”為“鄂州”,18年後朝庭改“州”為“郡”,把“鄂州”改為“江夏郡”,同時把郢城府所在的“汝南縣”改名為“江夏縣”,從此江夏就專指武昌,一直到清代。當時江夏郡下轄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江夏區、洪山區範圍)、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永興(湖北陽新縣)、蒲圻四縣,郡府設在江夏縣。“江夏”,是武昌古城的第三個名字。“江夏”一名曆史久遠,取“長江與夏水在郡内彙合”之意,由漢高祖劉邦于公元前201年設立。《漢書·地理志》“江夏,高祖置,屬荊州”。

唐高宗武德四年(621年),唐軍攻占江夏郡,将“江夏郡”改回為“鄂州”,州治仍在江夏縣。“鄂州”,是武昌古城的第四個名字。

唐寶曆元年(825年),朝廷命宰相牛僧儒任鄂州刺史兼武昌軍節度使。牛僧儒到任後做了兩件大事:一是奏準朝廷将漢陽、漢川兩縣劃歸鄂州管轄,以解決雙城隔江并立,管理機構重疊,徒增成本,效率低下的問題。這是在曆史上首次将大江兩岸組成一個行政區管轄,盡管隻延續了一百多年,但卻為一千多年後武漢三鎮合并為武漢市埋下了伏筆。二是為解決郢州城面積太小,土築城牆屢修屢壞,勞民傷财的狀況,上奏朝廷擴修鄂州城。擴建後的鄂州城在郢城的基礎上向北、東、南三面擴展,北到鳳凰山、螃蟹岬臨沙湖,南抵紫陽湖,西達蛇山頭,東至蛇山尾,城牆周遭約15華裡,全部為陶磚結構。這是武昌古城一次大規模擴建。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全國實行行省制,全國共分為十個行省外加一個中書省。“湖廣行省”管轄湖北、湖南、廣西全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其省府設在鄂州城,同時将鄂州改稱“鄂州路”。此時,武昌又成為大地區行政中心的治所。元成宗五年(1301年),又改“鄂州路”為“武昌路”,其省府所在地“鄂州”改名為“武昌”,而原“武昌”改名為“鄂州”。“武昌”,是武昌古城的第五個名字。從此“武昌”作為老夏口城的新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将湖廣行省改為湖廣承宣布政司,改武昌路為武昌府,兩級治所都設在武昌城,同時江夏縣衙也附設在城内。明洪武四年,明開國功臣、江夏侯周德興奉旨拓修武昌城,按王城的規模和形制,曆經十年方才完成。拓修後的武昌城,在鄂州城的基礎上向東、南、西三面拓展:東自雙峰山長春觀、西至黃鹄矶頭,南到巡司河,北止鳳凰山、螃蟹岬山脊,城牆周長20華裡,開九門,城外南、北、東三面有護城河,長22華裡。蛇山橫貫城中,南面建有城中之城“楚王府”,與南京城、西安城處于同一水平。我們今天所稱的武昌古城就是指的明武昌城。

三國之後的武昌城一直都是現在鄂州的“上級”,舊時的“武昌”鄂州隻能就叫鄂州了,它有冤無處伸!

(本文部分曆史資料來源于網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