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在《山海經》裡指的是地名。《海内南經》所載,“海内東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閩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閩中山在海中。”從這段描述看,閩地有山有海,有的學者研究認為,這裡說的“閩”就是指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福建、台灣在内。
“閩”也是古氏族部落名稱。“閩”這個字,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裡解釋為“閩,東南越。”這個觀點認為古“閩”人是越人的一支,生活在東南地區。但實際上最早“閩”和“越”不是一回事。有的學者認為:閩人起源于岷山,與夏禹是同族,夏代時閩人居于山東七汶之地與夷人同居一處,因此而被稱為“七閩”。夏滅亡之後,閩人又向南遷移到現在的福建武夷山居住。因此後來福建才被稱為“閩”。越人也是夏禹後裔:《水經*浙江水注》“夏後少康,封少子杼以奉禹祠為越。”所以“杼”又被奉為越人之祖,“杼”就是古越國的先祖“無餘”。戰國時越國被楚國所滅,越人散入東南,其中包括入閩的越人。
《周禮》中有個官職名稱叫“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與其用、九谷、六畜之數要,周知其利害。”這個“職方氏”是個非常重要的官職,要掌管全天下的地圖,以京師為核心,外圍是王畿區,王畿區再外圍就是戎狄蠻夷,這些諸侯國以及氏族部落生活在哪些地域,都有什麼特産及财物,有什麼利、有什麼害……這些職方氏都要了如指掌。
在“職方氏”掌管中的、遠離中原京師、王畿的戎狄蠻夷氏族部落中有“七閩”。鄭玄作注時說,“閩,蠻之别也。”也就是說,古閩人在中原看來就是蠻族的一種。如果古閩人是夏禹後裔,但遷到東南沿海在後來的周人眼裡也成了蠻夷。也有的觀點認為,之所以叫“七閩”,就是說:古閩蠻族服于周的在氏族之下有七個部落。所謂“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這裡面的數字指的都是歸服于周的氏族下部落之數。或者還有的觀點認為:“七閩”是指當時古閩人的居住地分布,包括現在的江蘇南部、安徽東南部、浙江、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針對這種觀點來說,應該是比較廣義地來認識“閩”人,這是“閩”和“越”融合之後的認識。越國滅亡之後散入閩地的越人和已經生活在這兒的古閩人相融合,而對東南地區稱之為“閩”是在這種融合之後的秦漢時期漸漸形成的。
被楚國所滅的越國有一支貴族逃入了東南閩地,後來建立了閩越國。閩越國隻存在了短短的九十二年,但是由此帶來的楚、越文化卻深深影響了閩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閩地設置了“閩中郡”,西漢建立後因為閩越首領無諸反秦并佐漢滅楚,所以漢高祖劉邦又重新恢複了閩越國。漢代的閩越國城郭宏大、宮室華麗,還有十分發達的冶鐵業、造船業、紡織業、制陶業等技術水平。從春秋戰國到秦漢,中原漢文化傳入并與閩地文化相結合,這是後來閩越文化奠定基礎的時期,也就是閩越土著文化的形成時期。
剛才說的是“閩”以及“閩越”作為族群形成的大緻過程。如果以“閩”作為地名的稱呼,很可能遠古的時候古閩人就已經存在,福建地區就有很多的例子。現在考古發現大約在五十萬到一百萬年前,古閩先民就已經在閩南晉江海濱和九龍江流域的丘陵地區生活。福建地區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是距今五十萬到九十七萬年之間的晉江深滬灣舊石器遺址,這也是中國東南沿海海邊地層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到新石器時代以及後來的青銅時代,閩地的文化遺址多達三千多處,遍布閩中内陸、閩西腹地,幾乎達到今天福建的全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