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

旅遊 更新时间:2025-02-13 21:50:22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1

很多人喜歡旅行,每個人對于旅行的感悟,并不一樣。

我以前常常喜歡一個人背着背包,去看一些我心裡惦念的山水。有時,旅行需要陪伴,有時,旅行需要孤獨,需要一個人體會,思考。

跑出去,不是為了在哪裡留下痕迹,很多人覺得,享受的過程,才叫人生。一個地方,一件東西對于一個人的意義,需要個人自己去梳理。

下面這段古文是古人旅遊的感悟,對于走過的地方,每個人的心得可能不一樣,有的喜歡曆史人文,有的愛詩和遠方,有喜歡的人願意在一起看大海星辰,也可能是惦念某個蒼涼的背影和大漠孤煙。

這篇文章好像是從遠古娓娓道來。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2

“初,子列子好遊。”初是列子剛學道的時候,那時的列子喜歡外出旅遊。

壺丘子曰:“禦寇好遊,遊何所好?”他老師壺丘子問他,你喜歡遊山玩水,說說旅遊當中有什麼好玩的,聊一下遊玩的哲學。

列子曰:“遊之樂所玩無故。人之遊也,觀其所見;我之遊也,觀其所變。遊乎遊乎!未有能辨其遊者。”列子說,遊玩的快樂在于所玩的地方,接觸的事物都是新鮮的,遊玩的哲學,都喜歡去陌生的地方,每天都有新的感受,這就是“無故”,旅遊也是有層次的;“人之遊也,觀其所見”,普通人遊山玩水,隻欣賞事物的表面,隻是看看風景而已,照個相就完了,我旅遊,能夠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感受到他的曆史,一個地方,一棵樹,一棵小草,一座山,一條河,無時無刻不在變化,早晨,晚上,一年四季,不同角度,不同感覺,就像蘇東坡寫廬山一樣,“橫看成嶺側成峰”。宇宙的神奇,一般的人都是悅愉自己的眼睛,我能感受到生命的無常,旅遊啊,旅遊啊!大家隻知道玩兒,沒人懂玩的哲學,很少人能辨别這兩者的不同。

很多東西,一旦明白了背後的道理,運用起來自然不一樣。就好像讀易經一樣,有人感覺的是深奧,有人感覺得是樸實。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3

壺丘子曰:“禦寇之遊固與人同欽,而曰固與人異欤?”列子覺得自己遊覽與衆不同,但他的老師說。禦寇啊!你遊玩的理念和一般人一樣啊,隻是你自己覺得不一樣罷了。

“凡所見,亦恒見其變。”凡人、普通人所見到的也同樣能看出内在的變化,或經常看到變化。

“玩彼物之無故,不知我亦無故。”你雖然知道一切無常,今天看到的已經不是昨天那個東西,一切都在變化,不知我亦無故,你不知道,今天的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也不是今天的我,我們的情緒、思想、外貌和内心,也都在變化中。

“務外遊,不知務内觀。”你隻知道出去玩,看外面的風景,遊山玩水,卻不知追求生命内在的境界。要學會反過來觀照自己内在變化,自己的觀念,身體感悟,對于自我生命的影響,甚至對自己身體的健康,内心的喜悅都能觀照到。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4

“外遊者,求備于物;内觀者,取足于身。”隻曉得外遊、靠外物、環境的美好影響使内心得到快樂,而内觀者,本性具足,生命有一個最大的秘密,每個人都有一個先天的寶藏,内求止觀,完備自身。

“取足于身,遊之至也;求備于物,遊之不至也。”懂得取足于身,是遊玩的最高境界,有求于外物,靠外界的環境而獲得享受和快樂,跟着的物質轉,是沒有圓滿的。

“于是列子終身不出,自以為不知遊。”列子聽了老師的話,從此再不出門遊玩,自己覺得自己并不知道所謂遊的道理。

壺丘子曰:“遊其至乎!”看到列子專心反觀,真正能夠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地進入一種自由的狀态,不由自主地感歎,遊其至乎,這樣的遊玩真完美啊!

“至遊者,不知所适;至觀者,不知所眡(shì)”。眡(shì)古同視。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5

接下來壺丘子老師總結,至遊者,到了最高的遊玩的境界,不知所适,字面翻譯“不知道所去的地方”,延伸是自己不曉得在哪裡,無我,忘我了。至觀者,最深刻的觀賞,也就是真的關照到那個境界,不知所眡(shì),字面意思是“不知道所看的東西”,延伸開來,一切境界都不存在,一切都無所見。

“内足于已,故不知所适。” 出去走走是為了解決一些問題,現在内心得到了滿足,不用外求了,所以不知往哪裡去。

“反觀于身,固不知所眡(shì)。”反觀自己,都用不上眼睛了,反觀,内觀。

“物物皆遊矣,物物皆觀矣,是我之所謂遊,是我之所謂觀也。”物物皆遊,則無處而不自在。物物皆觀,所有境界都清清楚楚,了然于心,是我之所謂遊,這就是我要你達到的遊玩的境界。

這個“遊”其實就是莊子的逍遙遊,真的逍遙自在,“是我之所謂觀也”内觀達到了無所住,金剛經裡面的“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樣的遊,這樣的觀。

故曰:“遊其至矣乎!遊其至矣乎!”終于解脫了,最後總結說:這樣的遊玩多麼理想啊!這樣的遊玩多麼理想啊!想要遊戲人間,多看看道家的哲學還是有感覺的。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6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我完善的過程。一個人走上一條路,人在途中,心随景動,從起點回到起點,有快樂,也有孤獨,心在遠方,夢在腳下,足迹連接生命。

唐·李冶(女)曾寫過一首詩:

至近至遠東西,

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

至親至疏夫妻。——

遊玩,生活,由近及遠,由遠及近,遊玩的是身,修行的是神,感受的是生活,無心的是那茫茫歲月。

願每一個讀者,都能在旅途,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山水,就好像聽一首歌,看一幅畫,最終化為内心的感受感悟,沉澱下來,一勺花語,一曲山歌,心釋然,自欣慰。

古人是怎麼旅遊的呢(古人的旅遊感悟)7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