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死亡詩社》裡有這樣一句話:
“我們讀詩、寫詩并不是因為它們好玩,而是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分子,而人類是充滿激情的。”
最近,英國人居家隔離,百無聊賴,無所事事。
為了讓他們乖乖在家呆着,BBC第4台就推出了一部談論遙遠東方詩人的紀錄片:
《Du Fu: China’s Greatest Poet(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有的網友表示震驚,自古文無第一,你将杜甫封神,有沒有問過李白的意見?
沒有。似乎,在英語世界,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更受青睐。
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也認為,杜甫就是最偉大的中國詩人。
“在詩歌界,有但丁,有莎士比亞,還有杜甫。想知道最偉大詩歌長什麼樣,他們的作品就是範本。”
好吧好吧,有西方專家認可了,可歐美普通大衆并不認得他。
這畢竟是西方第一部專門介紹杜甫的紀錄片,如果觀衆不感興趣,怎麼辦?
BBC:“快去西天請如來佛祖……不是,是請甘道夫!”甘道夫:“好的,我來辣!”
李爾王、甘道夫等諸多著名角色的扮演者伊恩·麥克萊恩爵士,用他的莎翁腔念起了杜詩。
性感爵爺,在線念詩,點開視頻,耳朵懷孕。
出鏡主持人、曆史學家邁克爾·伍德是BBC當家花旦,從小就讀英譯唐詩,80年代就來過中國。
他最愛的詩人是杜牧,能用中文背誦“十年一覺揚州夢”的《遣懷》。
從黃河到長江三峽,再到湖南的山巒,他按照的杜甫生平,一路朝聖。
首站便是西安。千年前,這裡的名字叫長安,身為大唐都城,是全世界最繁華的都市。
這裡,正是少年杜甫心中神往之地。
為了讓西方讀者更加容易理解杜甫,主持人大量使用西方的人物、曆史事件與杜甫作對比。
“中國有超過3000年的詩歌傳統,比古希臘的《荷馬史詩》和《奧德賽》還要久遠。
杜甫生于712年,當時的唐朝正處于最鼎盛的時期,詩歌文學也是最興盛的黃金時代。
要知道那時,英國史詩《貝奧武夫》才剛剛成書,英格蘭文學才剛剛起步。”
杜甫出身書香世家,從小就是個小天才,七歲就能成詩。
在《壯遊》裡,他回憶道:“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片中英文版的詩歌均由漢學家洪業翻譯,偏向直譯,雖然有些典故缺失,但也還算能傳遞情感。
所以,英國人聽起來,大概就是這樣子:
“我才7歲的時候,滿腦子浪漫主義,作的第一首詩就是歌詠鳳凰。”
少年輕狂的他應試落第,未能上岸,但依然開心又快樂。
當時,他的父親在兖州做司馬,他便跑去父親那玩兒,順便在齊趙平原上旅遊,号稱壯遊。
“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春歌叢台上,冬獵青丘旁。 呼鷹皂枥林,逐獸雲雪岡。”
這幾句詩都在叙事,譯文便都也都是直譯,春天如何如何,冬天如何如何。
二十啷當歲的杜甫到處飛鷹走狗,打獵玩兒,公子哥兒嘛。
将近30歲的時候,他遇到了自己的知己,大哥李白。
此時的李白剛被玄宗賜金放還,迷弟杜甫開心得不得了,跟着大哥到處玩。
兩人路上還遇上了高适,三個人一路上找仙人,采仙草,煉仙丹。
一首彩虹屁《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隐居》,主持人在長安街頭激情朗誦: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陰铿。 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不願論簪笏,悠悠滄海情。”
譯文:“哎呀,我們李白大哥的詩,寫得真好,我這個小小隐士,把他當成弟兄!每天喝了酒就牽着手到處逛該,回來就同床共寝醉卧大床。什麼工作啊,不管了!我們就徜徉在這超凡脫俗的情誼中!”
李白聽了:“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幹了幹了!”
後來兩人離别,此後再未相見。可杜甫還是常常夢見李白。
得知李白流放夜郎,他積思成夢,醒來之後寫了首《夢李白》:
“江南瘴疠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譯文:“哥哥,久未收到你的消息,我常在夢中見你,可知道我有多想你了嗎?”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譯文:“江湖水深,波濤洶湧,别讓蛟龍把你抓走啦!”
一語成谶。後來有人傳說,李白卻是醉後水中撈月溺亡,不辨真假。
如是真事,不知杜甫得多傷心。
扯遠啦。辭别李白後,杜甫也玩不動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長的人入京赴試,已經而立之年的杜甫也來到京都長安考試。
結果,宰相李林甫對所有應試之人統統不予錄取,還向唐玄宗道賀,說天底下的英才都在陛下的麾下了,“野無遺賢”!
杜甫心裡苦。書香門第的他,心高氣傲:
“自謂頗挺出,立登要路津。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譯文:“我杜某人自以為挺強,很快就能登堂入室輔助君王,讓他比堯舜還強;另外搞好社會風氣。”
“此意竟蕭條,行歌非隐淪。”
譯文:“平生的抱負全部落空,我悲哀地歌唱,但決不想優遊退隐。”
賞識杜甫的人不少,長安到處都在傳頌他的詩詞。可他在長安混吃混喝十餘載,還是不能出頭。
至于杜甫為什麼未能求取與其詩名匹配的功名,有一種盛行的說法十分直接:
杜甫的考試才能可能遠比不上他寫詩的才能。
于是他開始激情吹彩虹屁,靠一首賦得到玄宗賞識,結果又遇上李林甫,沒有得到任職。
看人臉色10餘年,杜甫認識了人情冷暖,也發現了大唐這件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44歲的他謹小慎微,越活越慘,無奈接受任命,當上右衛率府兵曹參軍。
這是個低級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
杜甫甚至沒有公租房,隻能把把妻兒安置在京城隔壁的奉先縣。
一次,在探望妻兒的路上,他路過骊山,寫下了《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君臣留歡娛,樂動殷樛嶱。賜浴皆長纓,與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阙。”
譯文:“君王大臣享不盡富貴榮華,隻有達官貴人才能一起泡溫泉。可禦賜的綢帛都出自勞動婦女之手,她們的家人被逼将其運進京城。”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譯文:“那朱色的門裡啊,富人家的酒肉都腐臭了,隔着牆的大路上,保守凍餓之虞的屍首有誰去埋葬!”
“入門聞号啕,幼子饑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緻夭折。”
譯文:“回到家聽到哭聲,小兒子因為餓而夭折。我愧為人父,連食物都搞不到。”
“生常免租稅,名不隸征伐。撫迹猶酸辛,平人固騷屑”
譯文:“我自己免征賦稅和兵役、勞役,都已經慘成這個樣子,那普通的人,還能怎麼樣?”
很快,安史之亂爆發了。
叛軍占領首都,洪水和饑荒摧毀了整個國家,杜甫被迫居家逃難。
“詩人不幸詩家幸。”
主持人說,他成了莎士比亞口中的poor unaccommodated man,孤苦人。
在人生最後的近二十年裡,杜甫生活凄涼。
做小官,逃亡,寄人籬下,流浪,飽受饑寒。
紀錄片中沒有挑選這些詩句,可能因為太苦了。
767年,杜甫人生的倒數第四年,他在夔州(今重慶北)見到公孫大娘的弟子舞劍,寫下了《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
“開元五載,餘尚童稚,記于郾城觀公孫氏,舞劍器渾脫……五十年間似反掌,風塵澒洞昏王室。梨園弟子散如煙,女樂餘姿映寒日。”
譯文:“五十年前,我還是小朋友時,見過公孫大娘本人舞劍,天下第一強。”
時隔五十年,世事巨變,風月談不成了,最強的舞團散夥,藝術都凋零了。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繭荒山轉愁疾。”
““And I am now a old man, who does not know where he is going.
我垂垂老矣,不知何去何從。”
微博網友@Petrushka_ 說,看到這句英文的,就想起爵爺去年曾穿着同一身衣服,吟誦莎翁獨立創作的最後一部劇作《暴風雨》:
“We are such stuff as dreams are made on, and out little life is rounded with a sleep.
轉進一生,皆在夢中。”
公元770年,杜甫在由潭州往嶽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終年59歲。
去世之前不久,他還在挨餓,餓了五天。
兩個世紀之後,他名揚天下,成為著名的詩聖,和大哥、詩仙李白并稱李杜。
1200年後的今日,人人皆識李杜,随口吟誦李杜詩篇。
主持人感到驚訝:
“一個去世1200年的詩人,他的詩歌依然不朽,這在西方是不可能的。
你不可能想象,有一天整個英國的人都會背誦但丁、莎士比亞。”
“為什麼你喜歡杜甫?”
主持人把問題帶到了杜甫曾經涉足的大江南北。
成都,杜甫草堂。
一個能背誦《春夜喜雨》的小朋友說,覺得念起來好聽。
她的母親說:“我從小就背,現在也想讓我女兒得到熏陶。”
一位姐姐的話很有詩意:
“離家遠遊久了,你就會想家。年輕人越來越喜歡杜甫,喜歡傳統文化,因為那裡就是我們的來處。”
一位老人家,每個月都會來杜甫草堂一次。
他用英語告訴主持人: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用詩句記錄曆史,不為帝王将相,為我們。”
湖南長沙。
杜甫曾在安史之亂後期到這避難,這被比作二戰中的卡薩布蘭卡。
一群大學生身着漢服,在這演繹《江南逢李龜年》。
“杜甫那麼苦,可他在這期間,因為一些小事兒就能開心起來。
苦中求樂的火苗很能打動年輕人,能給人生活的希望。”
湖南嶽陽,平江平江縣安定鎮小田村杜甫墓祠。
一群學者在此讨論杜詩。
“杜甫把他的心血都拿出來寫成詩,杜鵑啼血,這麼多年過去,依然能夠教導我們。”
紀錄片播出後反響不俗,不少英國人甚至開始買杜詩原著回來啃。
這位千年前的詩人,正在21世紀的英文社交網絡上翻紅。
有西方批評家說:“天不生杜甫,萬古如長夜。”
蔣勳認為,你不管從什麼階段開始讀詩,從什麼人開始喜歡詩,最後在那裡等着你的,一定是杜甫。
宇文所安也表示,即使有讀者在中學時會為背誦杜甫叫苦不叠,但是等年紀閱曆更長些,ta也許就會在某一刻滿懷深情地回憶起杜甫的詩篇。
“因為,西方沒有類似杜甫這樣的人物,能夠通過文字把整個文明的道德情操都表現出來。”
“在中國,詩人一直被視為人民心中和國家曆史上可信賴的先行者。”
“時代更叠,杜甫已經不僅僅是詩人,他成為了國家道德良心的守護者。”
今年是老爺子逝世1250周年,願老人家安息。
希望大家都能在先人智慧中汲取到精神力量,祝大家求仁得仁。886。
紀錄片圖源/微博用戶@Joken是個教書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