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水的古義? 據悉,全國帶“陂”自的地名不下百個尤其是南方居多,如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和陂縣,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的西陂鎮,還有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黃陂橋鄉,江西省甯都縣、撫州市宜黃縣與廣東省梅梅州市以及興甯市、清遠市、英德市等4個地方,均有叫黃陂鎮或黃陂鄉的,廣東惠州市博羅縣和福建長汀縣有個黃陂村,安徽廬江縣的黃陂湖等,其讀音五花八門特别是各種工具書也說法不一,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陂水的古義?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據悉,全國帶“陂”自的地名不下百個。尤其是南方居多,如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和陂縣,福建省龍岩市新羅區的西陂鎮,還有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黃陂橋鄉,江西省甯都縣、撫州市宜黃縣與廣東省梅梅州市以及興甯市、清遠市、英德市等4個地方,均有叫黃陂鎮或黃陂鄉的,廣東惠州市博羅縣和福建長汀縣有個黃陂村,安徽廬江縣的黃陂湖等,其讀音五花八門。特别是各種工具書也說法不一。
一、“陂”字讀音。
“陂”有5個讀音,稍有不慎就會讀錯用錯。
①pō。(1)陂陀.清代人葉燮《原詩》:“故即跌下陂陀,沙礫石确,使人褰裳委步,無可盤桓。”(2)傾斜,不平坦。(3)台階。(4)在古漢語裡有時作“波”。《前漢書·景十三王傳》有:“遊雷陂”。《集韻》《韻會》音滂禾切,音坡,不平也。《集韻》逋禾切,音波。《博雅》:“陂陁,衰也”。《史記·五宗世家》:“邯鄲中諸使過客,以彭祖險陂,故莫留邯鄲。”(5)在閩粵贛的一些客家地區也有讀pō的。
②bēi 。(1)用于名詞,傾斜、土地隆起處,形似山坡。如:陂坡。(2)池塘。《禮記·月令》。注:“畜水曰陂。”《國語·周語》:“夫尋常之污,不能溉陂澤。”(3)水利工程。如:公元前七世紀末楚莊王時河南人孫叔敖所主持興建之灌溉工程“雩婁之野。”。在今河南商城及其附近一帶。央視《中國影像方志·河南卷·葉縣篇》,将葉公(春秋時楚國葉縣縣令沈諸梁,名子高)所築葉縣龍泉鄉寨底村“葉陂河”,讀作“葉bēi河”。再如《淮南子・人間訓》和杜佑《通典》所載的安徽壽縣南的古芍陂(4)湖泊。《淮南子·說林》:“後又穿長安城,引内沣水注第中大陂以行船。”(5)邊際;旁邊;彼澤(水聚集的地方)之陂。《詩·陳風·澤陂》:“故濱于東海之陂。”《國語·越語》。注:“崖也。”騰雨師注《漢書·禮樂志》:“灑路陂(旁)”。(6)舊地名.如:蔡陂縣,隋開皇十六(596)年分長葛、許昌、鄢陵3縣置,屬洧州。治所在今河南尉氏縣西南。富陂縣,即富波縣。在今安徽阜南縣東南王化鎮附近。
③pi(第四音),地名。如:(1)湖北陂縣、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2)江西禮陂縣.(3)福建省莆田、木蘭陂、泗華陂;莆田引水工程南安陂;太平陂,又名太和陂。
④pí(第三音):地名。如:河南省潢川縣轄傘陂鎮。
⑤bi。(1)在閩粵贛的客家地區一般讀bi,比如:高陂、低陂、矮陂、新陂、黃陂、水陂、麻陂、牛陂、陂塘壩、官陂陂等。(2)北方地名。在陝西省鹹陽市三原縣有“西陂”;西安市鄠邑區澇河西畔(秦漢上林苑、唐代遊覽勝地)渼陂湖;河南南陽社旗縣陌陂鄉(在河南,靠近湖北的豫鄂相臨地區“陂”讀“pí”;其他地方讀“bi”)。
二、工具書對“陂”之誤釋、誤注。
截至目前,《漢語大字典》《漢語大詞典》均注有4音,即:bēi、pi 、pō、bi,《現代漢語詞典》僅注有3音,比上述少了bi音。《新華字典》已經出了第12版了,也是不盡如人意。值得注意的是,舉例都很簡單。在漢語實踐中,遇到一些地名總是讓人無所适從。
遺憾的是,有的地方的地名類專業書籍,不但沒有給相關地名正音,而且出現了誤導。福建龍岩有衆多帶“陂”的地名,如:龍岩市新羅區的西陂鎮(龍岩市政府行政中心所在地,堪稱閩西第一鎮,當地俗話說“無陂不成鎮”),實際是讀“bi”(逼)音,卻注成了“bēi(悲)”音。《閩西地名》(鹭江出版社1992年版),《廣東省大埔縣地名志》(廣東地圖出版社1987年12月版),在介紹高陂鎮時,也都無一例外的注為“bēi(悲)”音。永定區南部50公裡的也有個高陂鎮,隸屬廣東省大埔縣管轄,當地的地名志《廣東省大埔縣地名志》注音也是“bēi(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