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巢湖小龍蝦生态混養

巢湖小龍蝦生态混養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9 04:23:18

近年來,江蘇興化市永豐地區河蟹、小龍蝦混養模式發展遇到了一些問題,從養殖收益上來講,因為相對而言投資大,風險高,收益好時每畝淨利潤能達到1萬多元,但由于發病死亡量比較大,很多池塘處于虧損狀态。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由于小龍蝦自身的特性:自繁能力非常強、不耐低氧、特别好鬥,相互殘食,導緻養殖病害多、管理難度大。另一方面,很多人對于混養小龍蝦的養殖觀念、管理的精細度,包括增氧力度、水質調控等方方面面跟不上,導緻養殖成功率持續走低。本文為大家梳理了一些蝦蟹混養模式的關鍵點,希望對養殖有所幫助。

一、池塘條件

以大塘口為主,面積30~50畝,四面環溝,環溝寬大,坡度平緩;頃杆寬大,有适當坡度更好;圍子坡度要平緩,有利于水草的栽種、布局以及減少中後期的缺氧;進排水方便,增氧設施完善。

巢湖小龍蝦生态混養(小龍蝦混養關鍵點)1

圖1 養殖池塘

二、控制小龍蝦密度

1、清塘使用“菊酯類”藥物:密度大的池塘(養殖3-4年左右)一般打水到30~40公分進行藥塘,保留圍子上的小龍蝦即可。

2、三月份頃杆處局部圍網,抓大雨後出爬的抱籽蝦,之後視塘口密度選擇出售或繼續養殖。

3、四五月份時可适當使用一些殺蟲藥(如敵百蟲,阿維菌素等)殺掉部分龍蝦,降低密度。

4、密度大到影響水質調控和水草管理的情況下,要在5月底到6月初盡早出蝦賣蝦。

5、養殖結束後堅持環溝清淤,一般第二年小龍蝦數量都會相應減少。

巢湖小龍蝦生态混養(小龍蝦混養關鍵點)2

圖2 小龍蝦互相争鬥緻殘

三、科學增氧及減少耗氧

1、捕蝦時用大網孔籠子出蝦,捕大留小,減少因人工撿選帶來的缺氧風險,同時将籠尾吊起來,增加空間。

2、及時查料并調整投喂量,勿過量投喂;定期使用“利苗多”、“利菌多”等拌料投喂,減少糞便污染耗氧。

3、保持合理的水草布局,避免水草過密;及時撈掉腐爛的伊樂藻,一定要避免伊樂藻爛在塘底。

4、合理配置增氧設備:伊樂藻為主的塘口建議以底管增氧為主;田面水韭菜多的池塘可以選擇環溝布置水車、坂田上布置湧浪機,增氧力度越大越好,最好不低于0.2kW/畝;養殖中後期看外河水質量适當打水換水。

5、定期改底(“底加氧” “底居安”)、補菌,分解耗氧物質,使用頻次依據投喂量和池塘水質環境、水草活力而定。

6、慎用耗氧物質(如某些絮凝性底改藥物),合理用肥及刺激性大的化學消毒劑。

四、水草管理

1、水草合理布局:一般環溝兩側栽種伊樂藻,田面栽種伊樂藻配合水韭菜(部分再配合輪葉黑藻),圍子适當鋪種水花生。

2、控制水草密度,避免伊樂藻連成片,并提前疏通,留出通風溝;注意觀察水草活力并及時養護。

3、安全用藥,勿用控草及易傷草藥物;定期補菌,少量補肥養草,底肥不足的可打底肥。

巢湖小龍蝦生态混養(小龍蝦混養關鍵點)3

圖3 池塘底部爛草

五、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

1、平時注意小龍蝦活力、吃料量變化,一旦發現有明顯變化,及時找原因,對症下藥。

2、趕龍蝦後、水變後、缺氧後(上草,浮頭)、蛻殼期、發病後、使用化學消毒劑後、台風暴雨等突變天氣前後及時抗應激、恢複體質。

3、五月下旬到七月下旬龍蝦發病期需要定期(至少1周1次)補充營養,“激活”為主,配合“長生-100”、“活力鈣”等。

六、控制病菌傳播

1、穩定的水環境(減少水變)、穩定的溶氧(避免嚴重缺氧)是減少病菌傳播感染的根本保障。

2、養殖過程中交叉拌喂“三黃散” “肝膽易康”/“銀翹闆藍根散”等,并定期使用“優肽”抑菌,尤其是5-7月份的病害高發期。

3、一旦發病後,盡快出蝦賣蝦,降低密度(尤其是密度大、發病早的池塘),并及時撈掉死蝦,減少相互殘食交叉感染。

4、不建議使用傷體質(降低免疫力)、耗氧大、刺激性大的、甚至易引起水變的化學消毒劑和抗生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