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節,掃墓已成為習俗。一首清明詩,被後人傳誦了許久,“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由此可見,清明時節是祭奠逝者,表達一種哀思,從古至今,概莫能外。
蘇轼的一首《悼亡妻》: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凄涼……,表達了對亡妻的思念,令人動容。掃墓,本該也就如此罷了。
随着經濟的發展,人與人之間有了貧富的差别,這種差距在現實生活中随處可見。人的能力大小、人脈以及資源的占有不同,決定了人的生活水平以及地位的不同。這個應該很好理解,人各有命,富貴在天,窮人與富人自古就有,這種差别不會随着時代的進步與發展而很快消失,反而有加大的迹象。
而這種差别,慢慢地也演變到了墳頭。近年來,全國各地在建的或已建成的豪華墳墓,不在少數,有的仿造明清皇陵的形式,大有“遺傳萬代”之風。
而那些散落在山間荒坡之間,看似多年無人問津的荒墳也不少,其間雜草衆生,有的若不細看,就以為是一小土丘,而隻有土丘前的一方石塊,尚能證明這是一座墳瑩。哎!若墳主地下有知,自家墓地破敗如此,不知該有多難過!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的生命隻有一次,到底有沒有另一個世界的存在,活着的人誰也不知,唯有問“鬼”,但這個世界上有鬼麼?目前為止沒有人見過。現實的世界,唯物主義論認為是沒有的。
也就是說,随着人的死亡,生命也随即停止,人死不能複生,當然也就沒有知覺了。那麼,在墳場大造豪華,墓主人也是無法感知的,隻是徒增多占了幾分地而己。
人死之後,難免換來一坡荒土,人世間的各種富貴一絲也帶不走。無論窮人還是富人,最後難免落個一樣的結局,大家生前有貧富,死後皆入土而回歸自然。
正如《簡愛》裡有一句名言:我們每個人,都要通過墳墓,站在上帝的面前。
因此,我們的靈魂是平等的!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