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裡學生們總是面臨着大量的閱讀任務,讀什麼樣的書?怎樣讀好一本書?浙江省杭州市文三街小學首席班主任、語文老師陳月認為——
好的閱讀就是觸發孩子的情感
每到暑假,一張張的書單就發到孩子們的手上,有的學校要求讀的書目多,有的少一些。家長們也會找來各種的書籍給孩子們閱讀。是不是讀的書越多越好,是不是讀的書越快越好?其實提高閱讀量是必要的,但是說閱讀量越多越好,也不盡然如此。
人類所書寫的,且被出版,到目前還存在的書籍,汗牛充棟,要把這些書都看一遍,可能幾輩子都看不完。好的閱讀應該是觸發孩子的情感,啟發孩子的思考,提高文字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圖為杭州市文三街小學首席班主任、語文老師陳月)
比如下面的一篇《最後一頭戰象》的讀後感裡,我們可以,當孩子被戰象的情感所打動的時候,他愛護動物,尊重自然的情感就油然而生。他就會自覺地去理解和翻閱什麼是情感,去理解文字背後的意義。那麼,當他今後拿起筆,去寫文字的時候,他的表達也會富于情感,運用文字和典故也會更加貼切。
附:
一頭戰象的訴說
——沈石溪作品《最後一頭戰象》讀後感
杭州市文三街小學二(3)班 孫浩正
指導老師:陳月
今年暑假,沈石溪先生創作的一本動物小說帶我走進了一個與衆不同的動物世界,不僅講述了一個打動人心的故事,更讓我深入地了解了動物的情感,這本書就叫《最後一頭戰象》。
解放前的西雙版納,有一支象兵隊伍,也就是騎着大象進行作戰的軍隊。他們承擔着保護當地百姓的任務。1943年,入侵西雙版納的日本鬼子跟象兵打了一仗,鬼子在打洛江裡扔下了70多具屍體,而我方80多頭戰象幾乎全部死亡,隻發現一頭戰象還活着,它叫嗄羧。
很多年過去了,年邁的嗄羧臨死前執意要披上自己的盔甲——“留着彈洞,似乎還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煙、戰塵和鮮血奇特的氣味”的象鞍。他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的灰塵,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上摩挲着,淚光閃閃,像是見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他繞着寨子走了三匝,對救活他、收留他并養活他二十六年的寨子表達一種戀戀不舍的心情。
随後嗄羧在打洛江邊,踩着江水,在曾經救過它的那塊澗石上,親了又親,過了很長時間,才擡起頭,對着天空那輪火紅的朝陽,“歐——歐——”地發出震耳欲聾的吼聲,這是他在緬懷往事,思念着自己的戰友。最後,在百象冢邊用鼻子挖了一天的土,挖出了一個兩米深的坑,嗄羧就跪在裡面,去世了。他那對露出土坑的象牙,在晨光中閃爍着華貴的光澤。讀到這裡,我已是熱淚盈眶,心潮起伏!
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怎樣的感?這是我們所熟悉的大象嗎?我爬上書架,翻出各種字典,《說文解字》裡,“情”的注釋是“人之陰氣有欲者,從心”。《辭源》裡引用了《禮記*禮運》的注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看着解釋,我覺得嗄羧完全具備了這七情,它的愛憎分明、它的戀戀不舍、它的視死如歸深深地打動着每一個讀者。此時此刻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不再是一頭大象,而是一位對這人世間有着深深眷戀的老人!
我經常看紀錄片《動物世界》,發現許多動物都是有情感、有靈性的。母象會奮不顧身地保護小象,母牛天生會保護小牛,獅群就像一家人相親相愛。我看過電影《忠犬八公》,八公在火車站裡等候、凝視的眼神,像極了一個人,不,他就是一個人,就象《最後一頭戰象》裡說的——含有一種很高級的情感。
《最後的一頭戰象》這個故事中還有一個人,他叫波農丁,他本來想跟着嗄羧去象冢馱象牙,發一筆财,當他一路上跟蹤嗄羧,卻被嗄羧深深地感動,放棄了撿象牙,“除非我們枉披了一張人皮”。他們把浮土推進坑裡,掩埋了象冢。
動物和人一樣,都是有着“七情六欲”的寶貴生命,他們有思想,有情感,有生命的尊嚴。嗄羧死了,但是他的情感還在許多動物的生命中延續。波農丁被嗄羧感動了,我也是,你呢?我們要尊重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保護動物,學會和動物和平相處。
來源:浙江電視台《周哥視角》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