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薅羊毛”的新聞迅速登上熱搜:網店“果小雲”誤把28元4500g寫成28元4500斤,一位B站上有60萬粉絲的UP主“路人A-”抓住網店的設置漏洞,鼓動粉絲大規模下單28元4500斤的橙子,交易額達到700萬 ,導緻網店關門。此事也引發了全網憤怒,其後,淘寶發布聲明表示已為該果農店恢複了正常運營;B站也對該UP主封号處理。11月9日,“路人A-”通過媒體表态,稱希望去果農家道歉。
一場牽動全網的波瀾,随着“果小雲”網店的複活,會暫時告一段落。一個小小的網店,經曆了這樣一場生死考驗,也算是一次曆練。生意從來不單單是生意,其與這個社會息息相關。這一事件也再一次印證了,互聯網不僅有記憶,更不乏正義感。連日來,衆多網友紛紛指責“路人A-”的冷血,稱其根本不是在“薅羊毛”,簡直就是在“薅羊肉”。
希望這一事件對“路人A-”一類的“羊毛黨”會是一次教訓。市場經濟、商業社會,固然需要精明,但前提是要講究商業倫理,講究公平交易。揪住其他市場主體的一個明顯BUG,瘋狂發動集團刷單,這已經屬于明顯的商業惡意,與“鑽空子”“投機”并不相幹了。無論現在的“路人A-”如何抱怨自己的苦情,也洗刷不掉之前的惡意。
不過,這一起事件過去,并不意味着互聯網“薅羊毛”的警報就解除了。網絡上的很多意見屬于“口舌正義”,不過是一種話語方式而已,并不妨礙其這邊痛斥“路人A-”,那邊順手下個搶便宜的單。隻要仍缺乏相應的防範與懲戒機制,此類事件此前曾發生過,此後也注定不會絕迹。
一者,個體的自利傾向一旦投放到陌生人的群體之中,很難實現所謂的自律、自警、自省,很快會演變為追逐利益與釋放自我的行為。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指望個人的道德感發揮作用。就如此次事件中,在瘋狂下單“果小雲”的幾十萬單裡,不會都是存心不良的惡意購買。群情喧鬧之下,難言道德。
再者,當“薅羊毛”已經發展成一種黑灰産業,形成了完整的産業鍊時,問題就更難措置。據網友披露,這已經不是UP主薅垮的第一家店了。在此之前,他曾用同樣的方法讓“意大狐旗艦店”、“一葉子”等店鋪面臨危機,迫于壓力,這些店鋪都曾發表聲明讓網友取消訂單。而這些做法的指向就是,通過舉報觸發賠償機制,獲取商家的保證金。
可見,“羊毛黨”實際上鑽了兩個空子,一個關乎人性,一個關乎制度。而因為制度的漏洞,往往會放大人性的惡劣。于是,事情就越發不可控,也會時不時沖撞一下公衆的認知底線。
當下之計,關鍵仍在于封堵制度漏洞,比如,能否設置針對下單異常的預警程序,以避免事件走向不可收拾的地步?又如,針對存在異動的賬号,是否采取更為嚴格的監督與審核?此外,在事後的賠償訴訟環節,也應該多一些公平交易的理念。特别是對于那些利用平台漏洞以虛假行為騙取不當利益的行為,應該旗幟鮮明地禁止。
新經濟必然會帶來新問題,對此,加快完善制度的步伐,不能再以任何理由推脫拖延了。
(來源:光明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