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理論有雲:秋冬進補,來年打虎。為什麼要秋冬進補呢?人體四季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特點。選擇在入冬後進補的原因,就在這“冬藏”上。入冬後,氣溫低,人體能量消耗大,胃口大增,吸收率增高,所以在入冬時節進補,能更有利于營養物質封藏。而且,秋冬因為氣溫低,進食補益的食品不容易像春天、夏天一樣上火、滋生濕熱。
很多女性朋友容易有疲累、怕冷、手腳冷、肚子冷、腰背冷、臉黃、血壓低、乳房脹痛、月經不調、内分泌失調、代謝能力不及等症狀。這類人群,大部分屬于虛、寒體質,更應該抓住秋冬這個時節合理調理進補。怎麼進補呢?
藥療不如食療。食療是中醫養生的精髓,而且食療因避免了中藥之“苦”,比較容易被群衆接受。
體虛的人群,如果辯證為較為單純的虛或寒,可以首選參類于冬季食用。參分為人參和西洋參等。人參性溫,扶元益氣,并補陰陽,抗衰老。西洋參偏寒,偏于益氣養陰。人參分為生曬參、紅參。生曬參偏于補氣陰,紅參偏于暖補養血。紅參補氣作用減弱,但抗衰老、養血效果更明顯,同時,上火的副作用也更明顯。偏氣虛患者,可用生曬參;偏陽虛、怕冷,或陽虛又合并血虛患者,可以用紅參;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也可以選擇性價比較高的紅參須代用。西洋參偏寒,适用于氣陰兩虛,容易上火者,但寒症應避免用西洋參。黨參、太子參等因補益作用較弱,此不贅述。
方法:
材料:人/紅參5克(如西洋參或紅參須用10克),枸杞5克、紅棗兩枚、瘦肉(或雞瘦肉)30克,姜蔥适量。(單人單次食療份量)
做法:食材洗淨,瘦肉切條,飛水去血沫,至無血沫殘留,食材藥材共入單人炖盅炖煮好後放鹽和蔥段調味後食用,餐前服用,一周約1次,共四次即可。
注意事項:
1.以上方案建議正規中醫婦科門診系統體質辯證後選擇使用。
2.服用人參食療過程中禁進食蘿蔔,包括白蘿蔔、胡蘿蔔,防止降低人參藥效。
3.人參藥療效果持久(後勁足),切忌頻繁、大量、長時間進補,導緻後續藥效累積引起頑固上火症狀。如果上火,可以适當進食蘿蔔、石斛、麥冬等對抗。
4.兒童及高血壓患者嚴禁盲目使用人參。
5.急性病或舌苔厚膩者不宜進補。
6.食療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症狀嚴重患者建議專科治療。
(科普需要,文中部分圖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麻煩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