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養殖青蛙給它吃什麼

養殖青蛙給它吃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2:35:54

養殖青蛙給它吃什麼(農家養殖青蛙習性及青蛙吃什麼)1

一、青蛙的外部特征

  體長約7——8厘米,成蛙體重一般60——100克,個體較大的可達150克,雌蛙較大雄蛙略小(下同)。頭部略呈三角形,長略大于寬。口闊,吻鈍圓,吻棱不顯,口内鋤骨齒2小團,左右不相遇;近吻端有小形鼻孔2個。眼大而凸出,眼間距窄,眼後方有圓形鼓膜,大而明顯。體背面有1對較粗的背側褶,2背側褶間有4——6行不規則的短膚褶,若斷若續,長短不一;背部基色為黃綠色或深綠色,或帶灰棕色,具有不規則的黑斑,背中央常有一條寬窄不一的淺色縱脊線,由吻端直到肛口。腹部白色,皮膚光滑無斑。

  二、 青蛙的栖息習性

  青蛙适于水陸兩栖環境生活,多栖息于水草叢生的江河、池沼、溪流、水溝、湖泊、淺灘等低窪、潮濕的地方。晝伏夜出,日間常以身體懸浮于水中,僅頭部露出水面,受到驚擾便潛入水中。晚間時,它們四處活動,覓尋食物。青蛙的生活離不開水,因其皮膚全部裸露,保水性能較差,而又必須保持潮濕,以進行皮膚呼吸,彌補肺結構簡單的不足。另外,蛙類沒有交接器,抱對、産卵、排精、受精、孵化和變态等必須在水中進行。青蛙有群居和定居的習性,常常是幾隻或十幾隻共栖一處。在适宜的環境裡,一經定居,便不再搬遷或逃逸,除非在生殖季節,集體遷移到環境良好的産卵場所,進行繁殖活動,而繁殖後又會回到原來的栖息場所。

  三、青蛙的生活習性

  (一)溫度 青蛙是變溫動物,體溫随外界溫度變化而改變。在自然條件下,青蛙生長适宜溫度為20-30℃,最适溫度為25-28℃。當冬季溫度降至10℃以下時,攝食與活動逐步減弱;降到5℃以下時,即鑽入洞穴或池底淤泥中冬眠。翌年早春溫度回升時結束冬眠。水溫超過32℃以上時,活動明顯減弱;溫度超過35℃時會導緻青蛙陸續死亡。

  (二)濕度 濕度是青蛙生存、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蛙類的皮膚沒有保護體内水分蒸發的組織結構,隻靠皮膚腺體分泌的黏液來保持體表的濕度顯然是不夠的。因此,蛙的栖息環境既要有水的池塘,還要有雜草叢生、溫暖潮濕的環境。濕度和溫度還有密切的關系,溫度越高要求濕度越高,否則溫度高環境幹燥,水分蒸發快對蛙生長、生存不利。

  (三)光照 青蛙晝伏夜出,怕陽光直射,但趨弱光,平時喜歡在向陽、有陰的草叢中栖息。光照對蛙體新陳代謝、生長、生殖均有促進作用,如長期在黑暗處生活,其生殖腺難以發育成熟,甚至停止産卵和排精。

  (四)水質 青蛙的卵在水中孵化,蝌蚪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因此要求蛙池水域有較高的溶氧量,一般要求達到漁業水質标準,要求不得低于3毫克/升。成蛙、幼蛙雖然用肺呼吸,直接從空氣中得到氧氣,但其皮膚仍有輔助呼吸作用。水中的溶氧高,對其仍有良好的作用,尤其是冬眠時,主要靠皮膚在水中的呼吸作用,所以溶氧量要求也不得低于3毫克/升。

  PH:青蛙要求水域PH為中性或偏微堿性,PH在7-8為宜。

  青蛙要求在淡水中生活,對鹽度的忍耐性很差,一般鹽度不高于2。

  四、青蛙的食性

  青蛙是肉食性的動物,在自然狀态下,它捕食蝗蟲、稻螟蟲、稻蟲蟬、稻蝽象、蝼蛄、金龜子、蝶蛾、蜻蜓、甲蟲等水稻害蟲。青蛙捕食,往往選擇昆蟲聚集的安靜淺水區,或離水不遠的陸地潛伏不動,一旦發現食物突然跳起伸出富有黏液的舌捕獲昆蟲,幾乎百發百中。

  青蛙兩眼間距較大,以緻對靜物形不成焦距,故能迅速發現移動的物體,而對靜止不動的物體則不易看見。動物學上的青蛙(黑斑蛙)系依靠視覺捕食的蛙類,其嗅覺不靈敏,故很難攝食靜止不動的配合飼料。而虎紋蛙等野生蛙類喜食有腥味的食物,如魚肉、螺蚌肉、蚯蚓、蠅蛆等,對以魚粉為主的配合飼料也可攝食,但對純植物性飼料基本不食,這也表明多數蛙類攝食不僅與視覺有關,還與嗅覺有關。青蛙捕食主要是晚間,但在人工飼養下白天晚上均能攝食,特别在上午太陽未出前和下午太陽下山後攝食最為活躍,是喂食的最佳時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