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有高中學曆,在流水線上做了5年工人,雙手還差點被機器卷進去,竟然有底氣拒絕央視的邀請。是地方台主持人唯一入選進2004年“中國最新銳十大主持人”,他普通且低調,和我們一起擠公交車。
接下來說說孟非的打拼故事。
1971年,孟非出生于重慶市一個普通市民家庭。
在孟非12歲時,因爸爸工作調動舉家搬遷到南京。孟非中學和高中的學習成績一般。
高考時,語文成績在江蘇省排第二,數理化三科總成績還不到100分,落榜是意料這中的事。
他想重新複讀,但是文理科的分數相差太多,沒有補習班留下他。
經過思考,為了尋找出路,他就和同學去了深圳。
繁華的深圳打碎了最初的夢想。一連找了十幾天工作,都沒有找到。最後隻好去做廉價的搬運工。
臨時的,随叫随到,工資低得不值得汗水的付出。
孟非毅然決定回到南京,找到了一家打印紙的印刷廠做印刷工,工資依然不高,但是可以免費閱讀報紙。他認為一切重頭開始并不晚。
由于印刷量特别多,機器從每周二到周四都不停地運轉。操作機器的隻有4名小工。平均每分鐘要從機器上取下1112張報紙。
僅管這樣還要不分晝夜地連續3天工作時間裡,每10個小時,他才能休息一次,時間僅為1個小時。
在這樣高強度的工作中,還會被領班訓斥。
第一個月工資隻有23元。
他在日記本中寫道:“我不能一輩子呆在這個地方,想換好工作,就得有知識。”
孟非選擇了成人高考。重新再拿起書本,他感到久違的親切感,學習也有了無窮的動力。
1992年9月,孟非報名進入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函授班。
函授班針對社會在職人員上課,周六、周日上課。孟非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工作多累都堅持聽課。
邊工作邊上課,休息時間短暫,孟非僅在2個月就瘦了16斤。
努力吧,隻有站在足夠的高度才有資格被仰望!
沒有誰的成功是随便得到的。
孟非下定決心要把失去的學習時光找回來。實在堅持不住了,就把頭浸在冷水裡泡一泡……他每天告訴自己:這還隻是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啊!
由于高強度的勞動和學習,一次工作不小心,差點把手卷到機器裡,萬幸搶救及時,保住了手。廠領導因為事故受到批評,孟非無奈,主動提出辭職。
孟非走在南京有喧嘩的街道上,高樓林立,怎麼就沒有自己的容身之處呢。
此後他送過水,拉廣告,做保安,做過無數個底層的工作。
還借錢開過小超市,奈何沒有經驗,以失敗告終。
此時,他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沮喪占據了内心。
但是最後,孟非還是選擇自救。他相信這隻是考驗,繼續找工作。
1994年2月,他看到報紙有一則招聘:江蘇電視台文藝部體育組要一名接待員。
雖然接待員隻是一個服務别人的簡單工作,但是他曾經在報社印刷廠的工作經曆,使他很向往媒體這個行業,于是就報名了。
因為他身體強壯能吃苦很快就被錄用了,從此成了電視台裡的一名臨時工。
工作一年之後,對這個被邊緣化的工作,孟非再次産生的迷茫,難道就這樣給别人服務一輩子了嗎?
1994年7月,孟非通過兩年的函授班學習,取得了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專科文憑。
有了學曆,孟非也有了信心。
他每天很早就去台裡,邊打掃衛生邊熟悉記者的工作流程。
甚至他總是搶着去給記者扛着那台重重的攝像機。别人戲谑他“傻冒”!
隻有孟非心裡知道,雖然很累,但是他學會了熟練使用攝像機,也知道了記者采訪的過程。
生命不是超越别人,而是要時時超越過去的自己。
隻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長且阻!
慢慢地勤快的孟非,和記者們越來越熟悉,些小新聞,老記者看不上眼的,就開始交給孟非,做好後加上老記者的名字就成了。
每次有這樣的事情,孟非總是非常高興,很認真地去完成。
積少成多,他的名字也頻繁地出現在電視節目制作裡。晝夜工作是常事,但看到自己拍出來的片子,全部是自己剪輯、自己寫稿,甚至于自己配音的時候,還是特别的開心。
有時台裡的領導也把大的任務交給孟非獨立完成。
1996年8月,孟非作為總攝影參與拍攝了26集專題片《飛向亞特蘭大》 。
該電視片在全國長篇電視專題片評比中榮獲二等獎,而孟非的敬業精神也得到了大家的一緻好評。并且終于轉成了正式記者!
他在日記說:“苦難中積聚的力量正一步步地把我引向成功!”
1995年,江蘇電視台組建了江蘇電視台城市頻道,籌備了一檔10分鐘的深度報道欄目《都市傳真》。
孟非進入該組後由于文字功底深厚,他在做記者的同時也做起了編輯工作,他的工資則提高到1000多元。
自此之後孟非的成功之門就打開了。他一路倔強地走出了自己的輝煌。
挫折是塊磨刀石,把強者磨得更加堅強,把弱者磨得更加脆弱。
當把所有的失望和沮喪都不放在心上,成功的鑰匙已然握在手中。
孟非用多年的經驗分析了自己的優劣:平民節目,當然要求主持人有平民特色;不一定長得帥,關鍵是要有底層生活的閱曆,說百姓關心的話題……而這方面,放眼全台,有誰比自己更有資格?
他敏銳地感覺到:機會來了!這将是他從幕後轉向台前的一個機會。
不同的信念,決定不同的命運!
孟非在選擇的路上找到了對的方向。
誰也沒料到,《南京零距離》由于定位準确,第一期就獲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觀衆紛紛感歎從未見過這麼有個性的主持人。
由于關注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沒過多久,《南京零距離》收視率就一路飙升,從選稿到播報内容,孟非開始全權負責。
他完全颠覆了人們對傳統“新聞主持人”的概念,成功地塑造了另一類平民化的新聞主持模式。
2003年7月一個月,《南京零距離》的平均收視率就高達8.3%,最高收視率甚至達到驚人的17.7%,超過了同時播放的央視的《新聞聯播》,創造了收視率的奇迹。
2002年一年,《南京零距離》的廣告收入高達5000萬元,孟非成為《南京零距離》不可替代的核心人物,不少觀衆親切地把孟非稱為“城市平民的代言人”。
有一次,夫子廟一帶發生火災,當時路過的一個女孩兒拿着數碼相機立刻拍下了經過,等到别的媒體記者趕到,火早就熄了。
南京城的十幾家主流媒體願出高價索買照片,那個女孩子隻說了一句話:“這照片我隻給《南京零距離》,隻給孟非。”
孟非與《南京零距離》的迅速火爆,很快引起了國内不少媒體的關注。
《東方時空》的制片人時間曾通過台裡的有關領導,想把孟非拉到央視工作,一切工作做通後,卻被孟非婉言謝絕了。
他卻婉言拒絕了,并說,他隻選擇适合自己的!
2004年初,喜訊再度傳來,孟非被評為年度“中國最新銳十大主持人”之一——這十大主持人中,除了孟非,全是央視名嘴!
孟非艱難的逆襲成功的故事說完了。但是他在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放棄的精神卻值得,每個人人學習。
有人說過:成功是一把梯子,雙手插在口袋裡的人是爬不上去的。
董宇輝說過:就連太陽光到地球都需要八分鐘,所以你也需要時間。耐心一些啊!
所以那些急于求成人們可以放慢腳步,想想怎樣的路更适合自己的發展。
既然選擇了就不要輕言放棄。
孟非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沒有躺平,沒有内耗,他總是在痛哭之後,告訴自己長征路才開始。
前進的路總是坎坷的,甚至荊棘密布,隻有不懈的努力,苦苦地熬過黑暗,黎明自然會現出曙光。
孟非的起點并不高,和普通人一樣。平凡的家庭,平凡的童年。
隻是孟非并不想要過平凡的生活,他在一次次被冷落的時候,總是積極主動地去尋找突破的口。
他的勤快,他的踏實,他的積極樂觀,都為他日後的成功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人在低谷時,一定要發奮向上,學習是永不過時的方法。
有了知識,改變的不僅是命運,而人的思維,認知,知識讓人的精神飽滿的同時,也教會,解決困難和問題的方法。
知識和自己的靈魂融合一體的時候就會散發獨一無二的光芒,那是智慧的光芒。
.
喜歡董宇輝這句話:匠心就是做好一件事情,初心就是一直做好一件事情。清楚全面理性的看到自己的價值,堅定熱情執着的去做好這件事情。
送給正在迷茫的你!
送給開學的你,願我們都可以别人的逆襲成功的故事裡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送給因工作不順利而内耗的你,不再内耗的最好方法,立刻去做!#頭條創作挑戰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