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清代玉雕兩個童子

清代玉雕兩個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06:09:43

清代玉雕兩個童子(宋明清玉雕童子揭秘)1

宋代喜歡玩荷葉,明代長得有點粗,清代好動更活潑

中國玉器的曆史源遠流長。到宋代,制玉技藝工藝更加成熟,玉器的内容和題材逐步趨向世俗化和商品化,生活用器和玩賞器日益增多,出現了許多新品種,玉雕童子就是在宋代出現的,被當時的人們喜愛。玉童子的出現和盛行,以嶄新的面貌顯示出民間濃厚的生活氣息,是中國玉文化進入世俗化時期的重要标志之一。

宋代玉童:常舉荷葉,因為那是潮流

宋代玉童以持荷題材最多,其次為攀枝、抱盒、抱球等多種反映現實生活的内容。整體來看,宋代玉童有幾個比較突出的特點:

1.均為浮雕作品,局部镂空透雕,雕刻精細,以陰線刻出大部分紋飾。

2.頭部較大,後腦隆起,眼睛、鼻子也比較大,嘴比較小,面部五官刻畫較簡單。

3.衣服袖子細長,着長馬甲,短肥褲,身後一衣角略起,褲子的紋飾有“*”和“×”形紋飾,上衣有三至四道陰刻線紋。

4.發式有三種:即平直短發、齊額短披發、左右分發。發絲刻劃細密、均勻、整齊。

5.童子所持荷花大多數高于頭頂或與肩部平齊,荷花也比較大,一般不小于童子的頭部,花瓣厚實飽滿。

宋代玉童子造型多持荷,這可能與民間生活習俗有關。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七夕》載:“七夕前三五日,車馬盈市,羅绮滿街,旋折未開荷花,都人善假做雙頭蓮,取玩一時,提攜而歸,路人往往嗟愛。又少兒須買新荷葉執之,益效颦磨喝樂。”宋代持荷玉童子便是此習俗在藝術品中的體現。

明代玉童:我們不再是八字眉啦

明代玉雕童子出土的比宋代的多,傳世的也比較多。明代玉童保留了元代遺風,同時出現了新的特點,雕工趨向于簡練豪放,不及宋代精細,這是受了元代遊牧民族粗犷簡率性格的影響。

明代玉童有一些突出的特點:

1.明代早期的持荷童子保留了宋代持荷童子将荷花多高舉頭側或腦後的造型,但到了中、晚期,童子所持荷花多放于腦後或過肩垂至後背,與宋代明顯不同。

2.頭形較大且扁平,多作正面姿态,少見後腦隆起。頭形比宋代的小,一般小于袖口。雙腿多作交叉或并立狀。

3.發式以桃形為最多,還有其他發式如左右分或留發髻的發型,但留發的面積比宋代小,發絲線條短粗稀疏,已失去宋代細密均勻的特點。

4.鼻子多為楔形,耳朵多為長橢方形凸塊狀。眼睛的線條更為簡練,眼臉多剔地隐起,眼中刻一橫陰線。宋代玉童特有的八字眉在明代已經不見。

5.衣領多為圓領和交領。腰間束帶和紮蝴蝶結成為明代新時尚。衣褲褶皺線條比宋代粗深,呈波折紋。

總之,明代的玉雕童子,如嬰戲、連生貴子等,有圖比有意,有意必吉祥,以玉童為主的題材多吉祥、喜慶的内涵。

清代玉童:或站或蹲,動作多了

考古發掘出土的清代玉雕童子較少,但是民間的傳世品比較多。清代玉童突出的特點是:

1.造型多樣,形體寫實,或站、或立、或蹲、或跪、或卧等造型比前代增多。裝飾題材也比宋、明兩代繁雜,除持蓮荷外,還有多種動植物的組合,尤其是持如意等寓意吉祥、喜慶的題材成為這一時期的主流。

2.雕琢精緻細膩,一絲不苟,每個角度、每個線條都經過仔細琢磨,不露刀痕和棱角。

3.器形比較大,前額頭寬闊飽滿,後腦部渾圓。發式多為雙鬓形,也有平直短發。

4.臉部五官雕琢十分細緻、寫實,一般眼眶圈壓磨較深,上眼臉突起。眉、鼻相連,鼻梁骨較高,蒜頭狀鼻頭。大耳貼于面頰兩側,顴骨高凸。這些五官刻畫的特征都代表了典型的清代風格。

5.服飾比宋、明時的都寬大,以寬袖束袍服或短衣居多,下身一般都穿長褲,褲腿寬松,褲子上不施紋飾,衣服的褶皺紋刻畫得較粗深,線條流暢,立體感強。

總之,研究宋、明、清三朝的玉雕童子,不僅要看考古發掘出土的玉雕童子,比較不同時代的雕琢風格,而且還要與同時期的繪畫、瓷器、金銀器中的童子形象進行比較研究,這樣才能對宋、明、清三朝的玉雕童子有全面的了解。

玉雕以童子為題材,有着深刻的含義。童子是人生之初,行為樸質無邪,坦蕩自然,其實就是代表着返璞歸真的境界和坦蕩磊落的襟懷。

宋 持蓮花玉童 高6.7厘米,童子雙手持蓮莖,蓮花過頭頂。額下短八字眉,管形直鼻,小嘴,露環形右耳。身穿長袖對襟衫,下着寬松肥褲。腰間束帶,手腕戴镯。

宋 撫鹿童子 高4.2厘米、寬3.0厘米、厚1.3厘米。童子直立、細目直鼻、小口大耳。身着窄袖長衫,下着肥褲,露足。左手持一折枝帶葉之荷,花下蹲伏一口銜靈芝的雛鹿,構圖勻稱,刻劃細膩。

明 白玉童子 高6.2厘米、寬3.5厘米、厚2.3厘米。白玉,半透明,局部有黃斑。童子頭戴軟翅頭巾,面露笑容。身着窄袖長衣,外罩半袖襦衫。雙手持折枝長蔓仙草。

明 持荷玩鳥童子 高5.7厘米。白玉,半透明。童子頭形較大且扁圓,手形比較小,左手持蓮莖,蓮莖順身體左側而上,蓮葉過肩垂至後腰部。上着對襟長衫,露裹胸,束三層帶飾,下着寬松肥褲。背面有一條長陰線以示背縫,下擺兩衣角外翻。

清 擊鼓童子 高3.6厘米、寬6.0厘米。童子頭梳雙髻,寬額,蒜頭鼻,滿面笑容。身着束腰上衣,下穿肥褲,倚鼓蹲踞。左足置于鼓前,右足屈于身後,右手執短棒于鼓前,左手執如意于鼓後。鼓頂懸磐,磐下垂彩結流蘇,寓意“吉慶如意”。鼓下有镂雕鼓座。鼓座後側卧一長尾卷耳小犬。

清 張仙送子 高6.0厘米。白玉,半透明。張仙頭佩軟巾,慈眉善目,長髯,身着寬袖長衫,腰間束帶。右臂上舉,手托彈丸,左手執弓。小童側首仰視,一手托竹簍,一手執花結。全器質如凝脂,白玉無瑕,做工精細,為康乾朝玉件精品。

舉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