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機”曾經盛行一時,也造就了第三方ROM市場的繁榮景象。但最近一兩年,用戶的熱情正在漸漸削弱。去年3月,百度雲OS突然宣布停止更新,如今,國内最大的第三方ROM品牌樂蛙也宣布将停止在國内市場的運營。
樂蛙崛起于2011年,和它同一時期的還有MIUI、百度雲OS、Freeme OS以及衆多紅極一時的第三方ROM。2012年之後,第三方ROM迎來了一段黃金時期,籠絡了大批的個人和企業用戶。到了2013年,樂蛙已經占到國内刷機市場23%的份額,僅次于小米的MIUI。
從快速崛起到衰落,樂蛙的遭遇無疑是國内第三方ROM市場的一個縮影。
在智能手機發展初期,當時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手機界面醜陋、交互蹩腳、運行卡頓。而基于Android系統深度定制和優化的第三方ROM,彌補了原生安卓界面的一些不足。于是,“刷機”在手機發燒友中逐漸興起。
其中,小米功不可沒,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小米的發燒友将刷機熱帶向了頂峰。在小米迅速獲得一部分原始用戶之後,接着,不少第三方ROM開發商都開始推出定制化的OS系統,國内第三方ROM市場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時期。不過好景不長,為了實現盈利,ROM開發商和軟件廠商開始合作,在系統中預裝大量的雞肋軟件,有一些預裝軟件甚至還造成信息洩露等問題,導緻用戶體驗大打折扣。
而第三方ROM廠商日子真正難過,是從手機廠商開始嘗試研發自主系統開始的。此後,用戶發現手機廠商的系統與手機融合度更高,操作流暢,體驗更佳,還省去了自己刷機的麻煩。因為缺乏硬件産品的支撐,樂蛙等第三方ROM廠商迅速失去了積攢起來的用戶。
安卓在幾次大的版本叠代之後,基本解決了運行卡頓和交互上的問題,而系統UI又有大批的桌面APP補缺。相對而言,适配了越來越多機型的第三方ROM,想要緊跟安卓版本升級的節奏已經力不從心,就連用戶量最大的MIUI,也因為系統版本問題成為吐槽的對象。
到目前為止,樂蛙OS已經對外發布了184個版本的更新,這個頻率很高,也證明樂蛙有實力做好ROM,但無奈市場中的Android機型越來越多,要一一做适配幾乎不可能,即使版本更新速度很快,但也避免不了産品覆蓋面越來越小的事實。
和許多第三方ROM廠商一樣,樂蛙也想過轉型。此前,這家公司還推出一款盛行一時的預裝APP,但其團隊主要是由一些玩家和開發者組成的,他們大多抱着一邊玩一邊掙錢的心态,結果産品的用戶體驗越來越糟糕。之後,樂蛙漸漸弱化了預裝APP的戰略,團隊也漸漸解散。
後來,樂蛙又開始向B2B的轉型之路,重心放在了為手機廠商提供服務的業務上。
樂蛙起初有兩大類客戶,一類是一線的品牌廠商,比如中興、華為和聯想等,樂蛙曾經為中華酷聯的很多廉價智能機合作開發過ROM;還有一類就是數量衆多的中小廠商和新興廠商,這些廠商拿樂蛙的代碼和産品做一些修改,樂蛙提供技術支持,最多時這些廠商的數量曾達到40多家。一方面與廠商合作銷售預裝樂蛙OS;另一方面,預裝樂蛙OS的手機廠商也将應用商店交由樂蛙運營,這樣樂蛙在應用分發和服務方面也能獲取相當可觀的商業收入。在這樣的模式下,樂蛙成功從B2C市場轉向B2B市場,一度風生水起。
但正如樂蛙CEO趙力此前所言,第三方OS在國内的B2C業務早已是窮途末路,B2B業務也在快速萎縮,再怎麼掙紮意義也不大。他認為,海外市場才是第三方ROM廠商的新一輪機遇。但問題是,新興市場的手機廠商在成熟之後,勢必會自主研發OS系統,到時樂蛙等第三方ROM廠商恐怕還會經曆和目前相似的窘境。
《鋒觀點》欄目稿件由作者專門撰寫,威鋒版權所有,未經允許不同意轉載![文章糾錯]
現在還沒有評論,請發表第一個評論吧!
正在加載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