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論語》裡說:“不學禮,無以立。”
出生在禮儀之邦,一輩子都要學習禮儀。
暑假裡,很多學生都考上了大學,升學宴一場接一場。
作為退休老人,在親戚朋友之中,屬于德高望重的人,因此要帶頭随禮,不能冷了晚輩的心。
“無規矩,不成方圓”,參加晚輩的升學宴,希望你學懂以下幾條随禮的規則,不失體面,不虧自己。
02
第一,對外随禮,分清親疏,不“一鍋端”。
按照親戚的結構,同輩的人,可以分為兄弟姐妹、表姊妹、遠房姊妹、親戚的親戚等。長輩可以分為祖父母、外祖父母、二爺爺、三奶奶等。不同的稱呼,代表不同的關系。
總體來說,親戚分為直系和旁系。可是,旁系親屬,又應該如何區分呢?不能和稀泥。
通過血緣關系來對親戚分類,又要考慮到“距離遠近”的問題。比方說,某個表弟,和你住在一個小區裡,低頭不見擡頭見,平時也交往很密切,因此表弟也和親兄弟一樣。在外省定居的親兄弟,從互相關照方面來說,還不如表弟。
把握準了親戚的“遠近”,然後随禮的時候,就要從金額多少來區分了。血緣關系越近、平時交往越多的親戚家有升學宴,應該多給一些禮金。反之,就可以少給一些。
同樣,朋友的親戚家有升學宴,喊你去湊個熱鬧,也要根據自家親戚的方法來對待。
03
第二,對内随禮,不要偏心,不厚此薄彼。
相對來說,兄弟姐妹、兒女、親家、親孫子、親外孫等,算是大家庭内部的親戚。
對内随禮,我們要掌握一條原則:“肥水不流外人田。”
家裡的人,都是左膀右臂,不管錢放在誰手裡,都不會弄丢。就算自己吃虧了,也是福氣。
可是,有的老人卻很沒有素質,受到一些不好的傳統思維影響。
我的爺爺,看到孫輩來拜年,開開心心地拿出紅包。孫輩去村口的小賣部買玩具,發現爺爺給孫女五塊錢,孫子有十塊錢,孫女頓時就不高興了。
如果不出意外,孫女一輩子都記得爺爺的“偏心”。當孫女長大之後,很可能因為“少了五塊錢”,就變得不孝順。
作為退休老人,你的素質應該比一般的老人更高,重男輕女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了。同時,對待妹妹的兒女,和對待弟弟的兒女;對待兒子和女兒的兒女,都應該是一樣的。
另外需要考慮的是,物價上漲了,早五六年給的紅包是兩百,那麼現在給的紅包可以提升到三百。這樣做,也體現了公平。
04
第三,随禮數額,量力而行,不打亂自己的生活。
随禮是三百好,還是一千好?這個問題,需要思考,并且要考慮到,今年随禮的數額,在來年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不能因為今年有存款,就放肆給紅包,來年沒有存款了,就使勁摳門。
和我同住一個小區的張大爺,隻有十多年工齡,因此月退休金隻有一千左右。
張大爺的孫子考上了本科,他一高興,就給了五千元。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張大爺連續兩個月都缺生活費,被老伴責怪了好幾次。
可見,張大爺考慮不周,随禮的數額過大。
根據實際的收入來随禮,盡了最大的力量就行了。如果是一般的親戚,也無需盡力而為,隻要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了。
你可以根據本地的随禮情況,還有親戚禮尚往來的多少來确定。實在搞不清楚,可以不動聲色地向左右鄰居、自己的兒女打聽一下。
需要提示一下的是,如果老人直接随禮給年輕人,并且數額比較大,應該告知其家長,避免年輕人毫無節制地花錢,滋養奢靡的風氣。
05
第四,随禮之後,不要張揚,避免各種攀比。
有的老人,常常在小區裡閑聊,今天去參加喜宴,給了一百塊錢;昨天去參加聚會,屬于AA制的。
聊天的時候,把随禮的情況,說得一清二楚。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親戚朋友都知道了。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
那些收禮很少的親戚,會認為你“瞧不起人”;收禮很多的親戚,會認為你“給錢時,心不甘情不願”。各種流言蜚語,鋪天蓋地而來。
晚輩考上了好學校,這是喜事,可是因為禮金的對比,變成了壞事。生活因此而鬧心,何苦呢?
随禮過後,你就不要誇誇其談了。身邊的人随禮多少,你也不要過問。很多事情,不知道,比知道更好一些。
06
第五,遇到窮人,多送禮金,無私地幫助。
有的親戚家很窮,供養一個大學生,有難度。他們甚至會因此到處借錢、貸款。
如果你的經濟不是很緊張,就要想辦法拉窮親戚一把,當禮金數額超過一千,就能解開燃眉之急。從長遠來看,他們的家庭以後會更有出息。晚輩讀完大學,會記得你的恩情,給你一定的回報。
人心都是肉長的,在掌握規則的同時,還要添加情分。
07
打不斷的親,罵不斷的親。
人啊,不要輕易和親戚斷交,不要認為沒有退休金的親戚,拖累了自己。
當你和和氣氣地出現在升學宴上的時候,就可以傳遞溫暖。晚輩帶着禮金去求學,其實是帶着長輩的一份囑托,滿滿都是愛和感動。
随禮,就是随喜,感受了年輕的活力,體會了大家庭的欣欣向榮。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