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孟浩然《宿建德江》(書法作品為自創,文字、圖片來自網絡)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注釋】
①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經建德(今屬浙江)西部的一段江水。
②移舟:劃動小船。泊:停船靠岸。煙渚(zhǔ):指江中霧氣籠罩的小沙洲。煙:一作“幽”。渚:水中小塊陸地 。《爾雅·釋水》:“水中可居者曰洲,小洲曰渚。”
③客:指作者自己。愁:為思鄉而憂思不堪。
④野:原野。曠:空闊遠大。天低樹:天幕低垂,好像和樹木相連。
⑤月近人:倒映在水中的月亮好像來靠近人。
【翻譯】
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小洲,日暮時分新愁又湧上客子心頭。
曠野無邊無際遠天比樹還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來和人相親相近。
【作品簡介】
《宿建德江》是唐代詩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刻畫秋江暮色的詩,是唐人五絕中的寫景名篇。
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煙霧迷蒙的江邊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為自己的抒發感情的歸宿,寫出了作者羁 旅之思。第一句點題,也為下面寫景抒情作了準備;第二句中“日暮”是“客愁新”的原因;最後兩句,因為“野 曠”所以天低于樹,因為“江清”所以月能近人,天和樹、人和月的關系,寫得恰切逼真。此詩前兩句為觸景生情 ,後兩句為借景抒情,描寫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現了細微的景物特點。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 韻天成,頗有特色。
【創作背景】
孟浩然于唐玄宗開元十八年(730年)離鄉赴洛陽,再漫遊吳越,借以排遣仕途失意的悲憤。《宿建德江》當作于 作者漫遊吳越時,與《問舟子》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詩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人,世稱孟襄陽。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 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頓、痛苦失望後,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終身。曾隐居鹿門山,生了六子。詩與王 維并稱“王孟”。其詩清淡,長于寫景,多反映山水田園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在藝術上有 獨特的造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編詩二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