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尿毒症和急性腎損傷的區别

尿毒症和急性腎損傷的區别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18:30:04

周遜 腎内科主任醫師

急性腎損傷(AKI)是腎内科及泌尿外科最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由各種病因引起的短時間内腎髒排洩功能急劇減退,腎小球濾過率快速下降,最終導緻腎髒功能或結構改變的臨床綜合征。事實上,急性腎損傷這一疾病不僅發生在與腎髒有關的科室,而且在ICU、心内科、介入科、呼吸科、腫瘤科、内分泌科及外科等科室也多會見到。其關鍵在于,急性腎損傷往往不被重視。近期發現,急性腎損傷的發病率與死亡率均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也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尿毒症和急性腎損傷的區别(急性腎損傷進展至尿毒症)1

急性腎損傷(AKI)的危害并非隻與延長住院時間與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這麼簡單,而且它還會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而在其它疾病的住院患者中急性腎損傷(AKI)檢出率約為21%。更為重要的是,從長期預後來看,急性腎損傷可增加遠期慢性腎髒病(CKD)與終末期腎髒病(ESRD)的患病風險。近期的一項荟萃分析提示,急性腎損傷(AKI)新發或進展至慢性腎髒病(CKD)的風險增加約1.67倍,進展到終末期腎髒病(尿毒症)的風險增加約3.81倍,死亡風險增加約0.8倍。

來自歐美等國家的研究發現,急性腎損傷(AKI)患者經一年的随訪觀察,15%-20%的患者可發展為進展型慢性腎髒病,20%的患者進展為新發慢性腎髒病;經三年的随訪,約25%的患者進展至慢性腎髒病。而中國的相關研究數據表現,每年接近300萬的急性腎損傷成年患者住院治療,約有一年時間患者可進展至慢性腎髒病。由急性腎損傷導緻的慢性腎髒病的發生比例如此之高,相應最終進展到終末期腎病(尿毒症)的比例也會随之升高。因此,尿毒症患者越來越多的原因之一也與此有關。

尿毒症和急性腎損傷的區别(急性腎損傷進展至尿毒症)2

一般認為,隻要是急性的,都可以完全治愈,急性腎損傷也是一樣。然而,那些能被治愈的急性腎損傷,往往有一個重要前提,即能被及時發現并給予積極有效治療。由于腎髒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因而即使已經出現腎髒損傷,患者也可以并無察覺,更談不上及時治療。急性腎損傷之後,可通過炎症反應、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激活、細胞周期停滞、腎髒的缺血缺氧及細胞衰老與凋亡等機制,最終轉化為慢性腎髒病,進而進展為終末期腎病(尿毒症)。這一過程,或許僅需數月或一兩年,或許需要更長時間的數年或十數年。過了急性腎損傷之後轉為慢性發展階段更是一個隐蔽的過程,更不容易被發現。等到已經診斷為尿毒症時,隻能通過腎髒替代治療才能維持生命。

尿毒症和急性腎損傷的區别(急性腎損傷進展至尿毒症)3

既然急性腎損傷(AKI)是慢性腎髒病(CKD)與尿毒症的高危因素,則預防AKI的發生是關鍵。針對不同的原因,可采取如下三大預防措施。

1.不能讓腎髒缺水,預防腎前性急性腎損傷

如急性出血、嚴重腹瀉、高溫高熱大量出汗及其它各種不顯性失水等未能及時補充與補足水分,導緻有效血容量減少,腎髒灌注不足,腎髒缺水,腎小球濾過率下降,這就是腎前性急性腎損傷。及時補充并補足水分,就可以預防腎前性急性腎損傷的發生。

2.避免腎毒性藥物的使用與及時治療腎髒疾病,預防腎性急性腎損傷

腎性急性腎損傷,主要包括腎小管間質疾病與腎小球疾病,也包括腎血管疾病。其中感染、腎缺血與腎毒性物質(或藥物)導緻的腎小管間質損傷是引起腎性急性腎損傷的主要原因;其次,則與系統性疾病繼發的腎小球疾病,以及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等,也會引起腎性急性腎損傷。預防腎前性急性腎損傷就要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盡量避免使用含有腎毒性藥物的中藥與西藥,如關木通與馬兜鈴及解熱鎮痛劑與氨基甙類抗菌素等;二是謹慎使用造影劑與化療藥;三是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四是規範治療腎小球疾病并盡快獲得緩解。

3.不能讓尿路梗阻,預防腎後性急性腎損傷

包括腫瘤、結石、血塊及前列腺肥大等在内的原因緻尿液排出途徑被阻塞,從而引起腎後性急性腎損傷。及時治療如上梗阻原因,就可以避免或減少急性腎損傷的發生。

因此,早期預防急性腎損傷(AKI)是減少或避免慢性腎髒病(CKD)與終末期腎病(尿毒症)的關鍵,尤其對易患人群給予早期幹預,則更為重要。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衆号同步首發,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