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生活中常見的詞,原來差别和講究居然這麼多,您要是能分清他們,可就比一般人厲害多了。

今天就來說一說,亭台樓閣,軒榭廊舫!
亭:

“有頂無牆,結構簡單”為“亭”,“亭”通“停”,指停下來,休憩的地方,形式多種多樣。“愛晚亭”、“醉翁亭”、“陶然亭”以及“湖心亭”是中國有名的四大名亭。

台:
“觀四方,而高者”稱為台。高出地面,表面平整又具開放性則稱“台”。如果體量和規模再大一點,則被稱為“壇”。例如我們北京市的市标“天壇”。


樓:
“重屋為樓”,指兩層以上帶屋的建築,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出現,到了漢朝的時候已經出現了三層樓的建築樓。

“樓”在我們古代的建築群裡面很重要,有城樓、劍樓、鐘樓、鼓樓、戲樓,著名的有“黃鶴樓”、“嶽陽樓”、“煙雨樓”,“望江樓”等。
閣:

“四敞為閣”,“閣”和“樓”很像,區别在于“閣”的體量會小一點,四面八方都有門窗,四周還有欄杆和回廊,供人漫步觀景。

軒:
“軒”古意指的是有窗的長廊或者小屋,“軒”和“亭”很像,區别在于必須有窗有屋,一般建在水邊或高土台上,它并不是園林當中的主體建築,起點綴的作用。

榭:
“榭”一般多指“水榭”,建在高土台臨水面或者水面,有一部分伸出水面,多在水的南岸。依靠兩旁的風景,讓遊人可以在此休憩。

廊:

“上方有頂,四方有柱子,連接兩個建築的通道”為“廊”,“廊”主要起避免太陽暴曬以及雨水的侵蝕的作用。

舫:

“舫”指的是模仿古代的船隻,停留在水面之上,大多三面臨水,隻有一面連通陸地。由于這樣的船無法搖動,所以被稱為“不系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