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王女士爆料:5月28日,她在成都溫江打Uber時和司機發生争執,下車後給司機打了1星評價。沒想到,随後王女士竟收到了一條“威脅短信”及一連串的騷擾短信!
王女士向優步公司投訴,并報了警。5月31日,優步處理後,她就沒收到騷擾短信了。不過,本月10日起,她又開始收到了此類騷擾短信……
而王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記者在網絡搜索相關關鍵詞,發現有不少關于乘坐網約車後給差評,繼而遭遇電話或短信騷擾的新聞報道。
據一名專車司機向小新透露,在Uber、滴滴司機圈,“通過網絡平台向特定手機号碼發送騷擾短信”這樣的軟件很流行。而市面上這樣的應用軟件,有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呼死你”。
“呼死你”是個什麼玩意?
“呼死你”——又名網絡電話自動追呼系統,是利用通訊費用低廉的網絡電話作為呼叫平台,采用國際先進的網絡電話通訊技術,可以方便設置追呼的任何一部、任何區域的固定電話及手機号碼。
起初,該款軟件是執法機關用來清理整頓小廣告的執法手段,後竟成為網絡上随意下載和使用的一款軟件。
這種軟件在電腦上操作,可以設置呼叫頻次和呼叫時長,少的一天呼幾百次,多的能達到成千上萬次,一般是機主得罪人後被報複使用。
小新百度後發現,“呼死你”不僅流行于“司機圈”……
被“呼死你”騷擾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據早前報道中的親曆者講述,電話被打到崩潰,設置了攔截之後,還是一直被呼叫,根本沒法正常接聽電話,而且專挑工作時間和夜深人靜的時候。
“呼死你”使用不需要任何技術含量,網上搜索随時可見,不同品牌的“呼死你”琳琅滿目,隻要在軟件内輸入被叫方号碼,電腦就自動操作了。
由于手機屏幕不顯示号碼,因此沒有辦法直接拉黑名單。設備響一聲就會挂掉,沒有真正接通,因此即便打印話單,也看不到真實号碼。
運營商:“呼死你”難對付
李小姐(化名)在某電信業務運營商做客服,她向記者證實,“呼死你”的投訴确實很多。
“經常有客戶說自己遭遇了‘呼死你’,然後打電話向我們投訴。”李小姐說,每次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也隻能進行記錄,并沒有更好的辦法。“我每次都會提醒客戶,是不是最近在電商網站上給出了差評?或者有沒有得罪什麼人?”她說,普通人遭遇“呼死你”大多數是這種矛盾造成的。
“手機安裝防火牆,設置白名單,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是沒有辦法做到讓對方停止呼叫。”“目前來看,運營商還沒什麼好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以後技術進步了或許會有辦法吧。”李小姐說。
建議:完善法律法規 查處類似軟件
據長期在通信行業工作的蘇先生表示,由于這種騷擾行為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和實際傷害,警方很難立案,調查也很難取證。而蘇先生也認為,随着科技的發展,對于“呼死你”軟件騷擾處置存在一定的法律空白。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法規,私用“呼死你”軟件呼叫别人電話的行為屬于民事侵權,但還算不上刑事案件。他建議完善立法,由于立法時間可能比較長,可先完善部門規章法規,比如工業和信息化部設立相應的辦法條例,對于類似“呼死你”軟件,相關部門則可依法查處。
遭遇“呼死你”怎麼辦?
電話騷擾讓人頭疼,有機智的網友表示,誰用“呼死你”對付她,那就用軟件還回去。這個方法盡管強硬彪悍,但不值得被提倡。
律師表示,此類行為屬于幹擾他人生活和破壞他人通信權,已經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的相關法規。
遇到這類情況,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阿裡小号”界面
“和多号”界面
小新了解到,市面上已經有具有“虛拟号碼”、“随便他呼”等功能的“一卡多号”應用解決方案。比如,中國移動提供的“和多号”、阿裡通信推出的“阿裡小号”之類的隐私保護APP。
據悉,不僅是打車,網上租房、購物、社交、快遞等都可以使用這類APP保護個人隐私。而通過網絡搜索發現,與此類似的軟件平台還有“手機小号”、“手機密号”、“親心小号”、“私密達”等。
其實,要找出“呼死你”系統的源頭并不難,每個通信單位都有固定的IP地址。隻要找出這些IP地址,封了就行了,不過隻有公安部、工信部才有這種權限。
你有沒有遭遇過類似的騷擾?
你還有什麼解決的妙招?
四川新聞客戶端記者 趙澤宇
綜合重慶商報、重慶晨報
編輯:蘭尼斯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