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花的樹
李清照,這個住在宋詞裡的女子,作為中國曆史上罕見的才女,我們總是更了解她的作品,而往往并不知道她的生平。
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和南宋交彙的那個風雲際會的時代,她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她因為國難而輾轉大江南北,為了保護丈夫的文物而殚精竭慮,她一生好酒、好賭,也成為中國曆史上罕見的“休夫”的女人。
1084年3月13日李清照出生于山東濟南章丘一代,71歲而卒,号易安居士,漢族,宋詞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假亦真時真亦假:濟南近40幅明清書畫真僞對比展
李清照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文學基礎。
出嫁後與夫趙明誠共同緻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進犯中原時,流居南方,境遇孤苦。她所作的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歎身世,情調感傷。
李清照作詞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她能詩,但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
這首《一剪梅》是李清照結婚之後,丈夫趙明誠出門遠遊時,李清照寫的抒發相思之愁的詞。
初秋季節,天氣轉涼,荷塘裡的荷花漸漸飄零。這一天,孤獨一人的李清照坐在荷花池邊看着一池殘荷輕輕地歎息:
紅藕香殘玉簟秋。
簟=竹席 玉簟=潔淨如玉的竹席 秋=秋涼、秋意
紅色的荷花,香味悠長;
潔淨如玉的竹席,也染上了秋天的涼意;
花開花落是自然之景,象征悲歡離合;
竹席生涼象征内心寂寞、孤身獨處的感受。
唉!如何排解一下這寂寞的感受呢?
濟南趵突泉李清照塑像
李清照于是——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輕輕解下薄薄的羅裙,獨自走上一葉蘭舟。泛舟水上,以前李清照泛舟時留意的是青花鷗鳥,現在李清照留意的是能夠傳書的大雁。
她歎道——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雲中=空中。我國古代有鴻雁傳書的說法,雁從天上飛來,所以說雲中。
錦書=寫在錦帛上的信,這裡代指趙明誠寄給李清照的信。
雁=鴻雁、雁陣。雁字指鴻雁飛行的隊形。
仰望空中,沒有大雁帶來丈夫的傳書。唉!可惜!一直等到西樓月圓時,才見到雁陣掠過。
大雁來了,是否真的為她帶來了錦書呢?原來沒有,于是李清照失落的感慨——
花自飄零水自流。
流水、落花——象征青春易逝、光陰難留。
花朵自顧自飄零,湖水自顧自流淌。大把的時光裡,隻有我孤單一身。沒有丈夫的陪伴,真是傷心無奈啊!
李清照正被孤獨和相思折磨得緊,忽然想到遠方的丈夫,想必也正如此想念着自己呢。于是她說——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兩處——指夫妻雙方彼此都在思念着對方,可是又不能互相傾訴,隻好各在一方獨立。
閑愁——指相思煎熬。這種煎熬有沒有可能被消除呢?李清照無奈地搖搖頭——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種愁情沒辦法可以消除呀,那眉上的愁雲剛消,心裡卻又愁了起來。
這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是曆來被人稱贊的名句。
其實,将“愁”寫在“眉頭、心頭”,并非是李清照的創意。在此之前,北宋詞人範仲淹寫相思時,也曾寫到過:
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李清照的這句“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脫胎于範仲淹的前句,卻更勝于它。
你看“才下”和“卻上”構思巧妙,“眉心”與“心頭”相對應,非常規整。相較于範仲淹的“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的直闆平實,李清照的這一句是不是更加驚豔,令人耳目一新呢?
一首篇幅不長的宋詞,卻有道不盡的相思。比起現在那種用華麗的詞藻堆砌出來的不知所雲的矯揉造作,李清照的詞簡直高出千萬倍。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
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 · 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有書教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