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我們國家少數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我國的西南地區,貴州是苗族的“大本營”,占了苗族總人口的一半左右。
苗族也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不管是音樂還是舞蹈都具有非常悠久的曆史,形成了其獨特的風格,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苗族那些好玩的樂器。
蘆笙
談到苗族的樂器就不得不說一下蘆笙,這可算是苗族樂器的代表了。
蘆笙屬于自由簧氣鳴樂器,而蘆笙的笙管通常都是用蘆竹制成的,所以稱為“蘆笙”。
蘆笙在苗語裡面叫做“嘎鬥”、“嘎傑”、“噶東”等,蘆笙有笙鬥、笙管和共鳴筒所構成,而蘆笙的笙鬥一般都是采用杉木、松木所制作,鬥上插兩排笙管,一般為六根。不過蘆笙也不是苗族的獨有樂器,像侗族、水族、瑤族等也都有這種樂器。
據《黔書·苗俗》記載:
“每歲孟春,合男女于野,謂之跳月,預擇平址為月場。及期,男女皆更服飾妝。男編竹為蘆笙,吹之而前,女振鈴繼于後,以為節,并肩舞蹈,迴翔婉轉,終日不倦。”
可以看出來蘆笙多用于喜慶節日,很多時候還是作為苗家男女談戀愛的媒介,往往表演的時候都有很多人,并且在吹蘆笙的同時,還随着節奏一起跳舞,可以說是一種非常歡快的表演。
而随着時間的發展,現代蘆笙不管是在性能上還是演奏技巧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現在在吹奏蘆笙的時候表演性更強,豐富了舞姿、跳步、踢腿,還加入了一些有一定難度的雜技類動作,不過對于樂曲方面仍然繼承了傳統的旋律明快、音色雄厚等特點。
現在蘆笙已經成為了苗族人民對外展現苗風苗俗的一張名片,所以在很多的節日表演上我們都可以見到蘆笙表演的身影,甚至苗族同胞們還将這項獨特的樂器帶上了國際舞台。
樹皮拉管
樹皮拉管在苗語裡叫做“巴葛丢冬”,屬于邊棱音氣鳴樂器。在苗族人生活的地方,經常會聽到一種悠揚的樂器聲,聰明的苗族人民很會利用大自然,這種樂器就和它的名字一樣,它的材料就是樹枝,然後把表面的皮給剝掉,再将樹芯去掉做成管,一般長約15厘米,一根小小的樹枝便成為了一種樂器。
這種樂器的音色十分清脆,很像我們平時吹的口哨,所以在苗族人家這是年輕小夥子放牧休閑的一種娛樂方式,智慧的苗家人還用“樹皮拉管”創作出了獨奏曲《苗山歡》。
能歌善舞的苗家人,憑着他們對生活的向往,對音樂藝術的天性熱愛,不管是重大節日還是休閑娛樂,他們都離不開音樂藝術的相伴,也正是這一份熱愛,才使得苗族人民創造出多姿多彩的擁有着獨特魅力的民族文化。
你還知道哪些有意思的少數民族樂器呢?可以通過評論告訴我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