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朋友圈,除了國足赢球之外,還被另外一種截圖刷屏,那就是微信指數。
微信指數是什麼?
簡單來說,微信指數是微信官方提供的基于微信大數據分析的移動端指數。
微信指數的來源整合了微信上的搜索和浏覽兩種行為數據。
目前來看,微信指數提供了7天、30天、90天三種統計數據,雖然微信派官方的文章宣傳微信指數是為了比較南北之争中誰才是“微信紅人”,但目前的微信指數中并沒有比較關鍵詞的功能,望月相信在接下來的版本叠代中會加入。
怎樣使用微信指數
第二種,是在微信的搜索框中輸入“微信指數”,進入微信指數的首頁之後,輸入想要的關鍵詞搜索即可。
圖片來源于微信派
微信指數有什麼用
微信官方給出了微信指數的三種應用場景:
捕捉熱詞,看懂趨勢
監測輿情動向,形成研究結果
洞察用戶興趣,助力精準營銷
太拗口了,望月倒是想到了幾個應用場景。
場景一
賤賤:大頭啊,看這微信指數,感覺搞微商比搞自媒體靠譜。
大頭:但是,望月老師說微商用群控還有色誘,臣妾做不到啊!
賤賤:你看,你這被自媒體毒害得不淺,趕緊做微商去。
場景二
老闆:小張啊,你說我們的微信指數怎麼就比乎乎少那麼多呢?
小張:我也不知道啊。
老闆:下個月超不過乎乎就别來見我。
小張,卒。
場景三
老闆:老王啊,前些天搞的那個“櫻花祭”活動不錯啊。
老王:謝謝老闆。
老闆:要不,再策劃一個活動,讓微信指數分分鐘十萬 ?
老王,卒。
很快,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玩笑。
當然,數據分析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對于企業來說,這裡面還有更多可挖掘的東西。
為什麼微信要做指數
提及指數,可能我們更多會想起的是百度指數,雖然這是一個模仿 Google trends 的産品,但它的确在一段時間裡是互聯網上的一個重要指标參數。
然而,進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後,主要的入口不在百度這裡了,而在形形色色的應用之中,很難有一個指标來衡量它們,蘋果的App Store 或許是最有資格做的,但他沒有做。所以好多企業還是得尴尬地使用百度指數,盡管它的參考意義已經不大。
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個超級入口,微信有這個能力去做這件事,也更具參考意義。
淘寶也曾做過淘寶指數,可以用來查詢消費趨勢,不過4年之後,也就是2016年3月正式下線,因為“多個數據産品并行且統計口徑不一,也給不少用戶帶來困擾”。
知乎也在内測“知乎指數”,有所不同的是,知乎指數是根據話題和内容的熱度而來,并不包含搜索指标。
看上去,在掌控了流量和内容入口之後,微信和知乎們可以用大數據分析來做很多事,而指數,隻是其中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