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各種新制式的“縫合怪”越來越多,結合了有軌電車與公交車特點的“智軌”、“數軌”便是最為突出的例子。那麼它們究竟算不算軌道交通呢?
公交?軌交?縫合怪出沒
行業協會将株洲智軌A2線歸納為“電子導向膠輪系統”圖源: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社交媒體
通通最近在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的社交媒體上發現,他們将2021年開通的株洲智軌A2線的制式歸納為了“電子導向膠輪系統”,而同一年開通的上海臨港中運量T1線則沒有被統計進來。這意味着,在行業協會的眼中,智軌不僅被算是軌道交通家族中的一員,更有了它對應的制式名稱。
說起“智軌”和“數軌”(以下簡稱“智軌”們),首先這兩個名字都隻能算便于宣傳的名稱而非種類。“智”、“數”雖有一字之差,卻無法概括它們的主要差異;共享的“軌”字也不是它們最大的共性。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軌交運營成績單顯示,并未将智軌納入軌道交通
雖然行業協會将“智軌”定義為“電子導向膠輪系統”,從而納入軌道交通家族行列,但“智軌”并未在交通運輸部發布的軌道交通運營成績單裡出現。行業協會與交通運輸部在“智軌”們的标準定義上出現了不同的意見,雲裡霧裡誰也說不清“智軌”們究竟是什麼,通通竊以為将它們稱之為公交車也不是不可以(手動狗頭)。
BRT也是一種公交與軌交的“縫合”
沒有人規定它們屬于什麼,而這兩者也并非軌道交通與汽車融合的唯二案例,類似的案例可以說是不勝枚舉,BRT、導軌巴士,甚至是無軌電車,都可以稱為“智軌”們的前輩。那麼,“智軌”們究竟算不算軌道交通呢?看看下文,或許通通能給你想要的答案。
“智軌”們的特點
縱觀近年來出現的這些“智軌”們,它們的特點大緻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尺寸突破限制
“智軌”們尺寸更大,常常三節起步
相較于公交而言,“智軌”們的尺寸突破限制。車輛長度上,目前量産的“智軌”們都為25m起步,鹽城SRT甚至達到了36m。車輛寬度上,許多“智軌”們也達到了2.6m。
我國公交車輛的尺寸受法規限制,長度限制在了18m,寬度則限制為2.55m,真正有大客流需求的公交線路隻得付出更多的購置成本以采購更多的車輛滿足客流需求,還需支付更多的人力成本聘請更多的司機。
青年JNP6250G曾在濟南短暫載客,但僅能獲得臨牌
為了解決上述痛點,車企也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但很可惜都沒能成功。百路佳和青年都曾推出過25~27m的雙鉸接巴士,試圖打破我國公交車輛的尺寸限制,但要麼隻能在内部道路行駛,要麼僅靠臨牌短暫載客。當然,這一區别更多是受人為限制而非技術問題,“智軌”們的出現,巧妙地突破了這一限制,以其更長更寬的尺寸,給大客流需求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更經濟的解決方案。
運行更加靈活
相較于傳統意義上的軌道交通而言,“智軌”們運行起來更加靈活。
無軌電車早期不具備脫線運行能力,因而在許多國家被認為是軌交,無需懸挂汽車車牌
軌道交通的軌道形式多種多樣,APM沒有傳統意義上的鐵軌,磁懸浮列車在運行時甚至不與軌道接觸,但他們作為軌道交通都沒什麼争議。早時,無軌電車不帶輔源,一旦脫線動彈不得,頭頂的線便是“軌道”,因此至今仍被不少國家列入軌道交通。
智軌和數軌都配備了方向盤,側面體現它們對軌道的依賴更小
“智軌”們異于傳統軌道交通所采用的軌道形式并非它們的主要特點,相反,對軌道的依賴更小才是它們的主要特點。目前已投入服務的株洲所智軌全部采用光導,浦鎮數軌采用磁導,但據稱它們将來都可以選擇光導或磁導。不設物理軌道,改而采用虛拟導向系統是它們的共同點;而“智軌”們自帶儲能,既可脫離傳統軌道交通對接觸網(軌)的依賴,又通過虛拟導向系統脫離傳統物理軌道的束縛,還在車内安裝了方向盤,實現車輛運行的高效靈活。
“智軌”們,究竟是什麼?
城市巴士與城市軌道交通的本質區别是什麼呢?路權?構造?還是載客量?
從導軌巴士可以看到,公交與軌交能非常簡單地切換
其實看過國外的導軌巴士就不難發現,兩者可以非常相似,也可以非常容易地互相切換。看似普通的巴士伸出導輪進入軌道就“變身”成為軌交。通通覺得在技術層面上,能否靈活地“脫軌”運行,正是巴士與軌交的區别。
與“智軌”們形似的導軌電車
而“智軌”們剛出現時,有人覺得它們與天津濱海、上海張江的勞爾導軌非常相似,同樣的膠輪,同樣有軌似的外觀,同樣有導軌,隻是一個是虛拟軌道,一個是現實的物理軌道。
通通覺得“智軌”們更神似可自由脫線的新無軌電車
但通通覺得它們更像新時代的無軌電車,在一般情況下沿着軌道行駛,但靈活地脫離既定軌道運行也完全不是問題。上海臨港中運量T1線已經開始開行飛站的快線,當未來班次加密後,自然就會出現為超車而圖定脫離軌道運行的情景。
總結與展望
“智軌”們到底算什麼?通通覺得不用急着定義。博采衆長的“縫合”是技術發展中再常見不過的事,而在技術不斷普及應用的過程中,也會面對各種情況和各樣需求。現實不會被标準所框定,跟随其發展的技術,自然也不會被定義所束縛。
而标準和定義也并不隻以技術為導向,更受多種客觀因素影響。好比本是同根生的地鐵和火車,卻在國内形成了不同的體系,而如今又有再融合的趨勢。标準往往落後于技術的發展,過早自上而下的定義隻會限制發展。融合的嘗試取得成功自然會得到市場的認可,形成規模,找到自己的位置;對于新鮮玩意兒,先讓它自由生長一段又何妨?
文章作者
hans-johnson
hans-johnson | 配圖
三十年西海岸 | 配圖
三十年東海岸 | 配圖
烤鴨菠蘿包 | 配圖
大西瓜 | 編輯
怪獸愛吃人 | 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