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男子家門口發現怪魚,活蹦亂跳離水不死近日,廣東揭陽的一名男子早晨起床被妻子叫去打掃家裡衛生,他半夢半醒地拿着掃把,打算先從大門口開始打掃,結果看到一條髒兮兮的魚在門口蹦跶。确定自己不是在做夢後,他突然來了精神。
什麼魚不用水還可以這麼活躍?男子好奇地拿掃把不斷擺弄這條魚,魚每被動一下,就會激烈的反抗,玩了幾分鐘,男子越發覺得神奇,離開水能活動也許不稀奇,但它為什麼可以這麼久不需要水?他突然對生命産生了敬畏,用簸箕把魚掃起來,丢進了一個水桶,然後上網去查關鍵詞,結果很快就得到了結果,這是一條攀鲈,不是什麼稀罕魚類,隻是自己沒見過。
他随即将其放生到家附近的河流中。
這種魚雖然并不少見,甚至是可以被人工養殖來食用的,但它确實很神奇,其生命力之頑強實在令人贊歎。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它。
令生物學家打臉的發現史18世紀,有一位名叫約翰的傳教士前往丹麥在印度的殖民地的特蘭奎巴進行傳教,他的目的有沒有實現我們不知道,但他卻有了個意外的收獲。
當地有一種神奇的魚類,它們可以利用自身鋸齒狀鱗片和鋒利魚鳍爬到樹上生活,這個過程甚至不需要水,它們能在陸地上活動幾個小時。約翰讓當地人幫忙抓了5隻這種魚,帶回了自己的國家。想當然的,這種魚引發了關注,但大多數人都在嘲笑約翰瞎編,傳教不成難道要轉職動物學家了。
1791年,丹麥博物學家達爾多爾夫剛好到了特蘭奎巴進行物種采集,他聽說過約翰的發現,但根本不在意,隻當是瘋話。結果他自己居然真的在一顆樹上發現了一條魚,而且是活着的,這瞬間被打臉。達爾多爾夫還是專業的,他仔細記錄下這條魚的特征,并排除了當地人耍自己的可能,将這種魚在岸上活動的行為仔細地記錄了下來。
這種魚在岸上行動的時候,會用鰓蓋和肛鳍上的刺支撐着自己,同時用魚鳍前後擺動,尾巴來回擺動,拖着自己前進。達爾多爾夫還觀察到,這種魚在地面上行動了幾個小時都還活着,将其命名為“攀爬魚”後,達爾多爾夫将這些魚帶回國後,這個發現轟動了當時的西方社會,令許多博物學家和動物學家都急沖沖地前往印度當地觀察。1816年,博物學家克洛奎特補充命名了新的種類屬名“Anabas”,将其歸于攀鲈科。
最有趣的記錄是1876年去印度旅居的英國的著名動物學家朗西斯·戴寫下的。他當時眼睜睜看着一條攀鲈被人抓到了筐子裡,然後又自己爬了出來,慢吞吞地挪動身軀,花了30分鐘,走了100米的路程,又走回了河裡。
後來在1927年,印度的魚類專家B.K Das辟謠稱,攀鲈并不會爬樹,隻是它有時候被鳥抓到樹上後沒有死去,憑借着驚人的生命力往下移動,或者卡在樹梢間被人看到,才引發了這樣的誤會,但攀鲈是真的能走路的,而且能在離水的環境中存活數小時。
為什麼這麼有活力?攀鲈出色的行動能力來源于其強壯的胸鳍,它們通過胸鳍拖動自己移動,再配合鰓蓋、肛鳍和尾巴,它們甚至可以做出翻身的動物,這個能力讓它們在旱季或者遇到危害時候,提供生存的機會。
其鰓内部上方具有輔助呼吸器官,是可以直接吸入空氣進行呼吸的,這種原始的器官跟最近很火熱的鳄雀鳝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可以直接呼吸空氣,但鳄雀鳝的呼吸系統會更原始一點。
最離譜的是,除了行動能力和呼吸能力,它們甚至優化了視覺。要知道水中的視覺是會經過水折射的,因此水中的動物跟陸地動物的視覺系統差異不小,而攀鲈居然能适應水中折射到空氣折射光線改變,因此它們在陸地也方向感十足。
後記因為其強悍的生命力,攀鲈成為了最能适應水污染的物種之一,在大多數物種因為污染而死去的時候,攀鲈都堅持了下來,它們甚至成為了污染水域的優勢物種。一些污染水域的攀鲈的數量,居然能作為水體污染程度的指标。
強悍到這種程度,總覺得有點不現實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