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發布”消息,10月28日,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捐贈儀式在中國船舶七一九所舉行。
為鼓勵裝備科研人員不斷開拓創新、勇攀高峰,“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核潛艇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向七一九所捐贈1100萬元個人所獲獎金,作為科技創新獎勵基金,以激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捐贈儀式現場(圖片來源:湖北發布)
為用好捐贈獎金,七一九所遵照黃旭華本人意願,設立“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制定《黃旭華科技創新獎勵基金管理辦法》,并成立相應的管理組織機構。該獎勵基金每兩年評選一次,用于獎勵為推動裝備研制事業創新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科研人員。
黃旭華院士為在座的年輕科技工作者授課,講述了老一輩〇九人白手起家、艱苦創業的過程,分享他們克服艱難險阻,變“不可能”為“可能”,研制出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感人故事。他指出,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不斷創新、沒有止境的。“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他寄語青年員工,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人孕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的〇九精神,拼搏進取、開拓創新,為鑄就國之重器再創輝煌、再立新功;要樹立敢于創造的雄心壯志,自覺肩負起光榮曆史使命,勇攀科技高峰,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我的捐贈,希望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起到‘種子’的作用,引起社會的響應,讓更多的人都來關注、關心、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業。”黃旭華說。
捐贈儀式現場(圖片來源:湖北發布)
據報道,目前,黃旭華院士已将個人所獲得的各級各類獎項獎金逾2000萬元,幾乎全部捐獻出來,用于國家的教育、科研及科普事業。
據《長江日報》報道,2020年1月,黃旭華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800萬元。陪同黃旭華一起去北京領獎的中國船舶集團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工作人員劉軍青回憶,領完獎回武漢的路上,黃老就開始考慮這筆獎金該如何更好地使用。
黃旭華說:“核潛艇是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全國2000多個科研院所、工廠和高校大協作的結果,榮譽屬于大家。飲水思源,這筆錢應該回報社會。”
據報道,2020年夏天的一日,劉軍青突然收到黃老給她的一張清單,黃旭華親筆列明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捐贈的單位和數目。黃旭華說:“獎金的使用大緻分三個方向,捐贈給科研、教育、科普事業。”
此外,黃旭華還給自己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學、桂林中學等捐款或設立基金,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為支持科普事業,黃旭華向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科協分别捐款。
另據《廣州日報》2020年9月報道,黃旭華在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之後,決定将其中的50萬元獎金捐贈給廣東省潮汕星河獎基金會。
2021年7月29日,“武漢科普發展公益基金”成立,黃旭華捐款100萬元。據悉,這一公益基金由武漢科技館聯合武漢市慈善總會發起設立,旨在推動武漢市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工作“兩翼齊飛”,營造崇尚科學、尊重科學的良好社會氛圍。
黃旭華說:“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我要做年輕科研人員的啦啦隊,為他們加油鼓勁。我希望我的捐款能起到抛磚引玉的作用,有更多人關注、加入到科普工作中來。”
黃旭華生于1926年3月,1949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船舶制造專業。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前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719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副所長、所長兼代理黨委書記、以及核潛艇工程副總設計師、總設計師、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職。
黃旭華長期從事核潛艇研制工作,開拓了我國核潛艇的研制領域,是中國第一代核動力潛艇研制創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核潛艇之父”,為我國核潛艇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他奉命參加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的研制工作,從此隐姓埋名三十年,全身心投入核潛艇這一國之重器的研究和制造,并親自參加和完成了第一代核潛艇的深潛試驗。直至把核潛艇研制工作的接力棒傳給第二代科研人員之後,黃旭華院士仍不顧自己年事已高,繼續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緻力于為新一代核潛艇的研制獻計獻策。
黃旭華分别獲1985年和1996年“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号。2014年被評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2019年,黃旭華榮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并成為“共和國勳章”獲得者。
文字來源:湖北發布 長江日報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