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13:48:52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1

西安、吉林疫情期間2起典型的發燒恐懼症事件

西安和吉林疫情分别有兩件“小事”引起了我的特别關注: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2

一件是,2021年12月西安疫情期間,一位自稱研0的學生發帖控訴了他高燒不退被6家醫院拒診的“慘狀”,在社交媒體引發了一波不小的波瀾。

根據那位的控訴,他于26日早上9點40發現發燒開始,不斷撥打急救電話,防疫部門的電話——按照他的說法,網上能找到的防疫電話差不多都打了個遍,甚至還撥打了市長熱線以及報警求助,卻先後被6家醫院拒診。期間,他還“騷擾”多位朋友,甚至打電話向爸媽訴苦“快要死在西安了”——對了,期間還跟人吵了2架。

一直折騰到下午2點多才在一家醫院的發熱門診接受了治療。

然而,直到27日淩晨3點輸液結束時,他的體溫也僅僅“降到”了38.8℃——整個過程中最高體溫也不過39℃。

據他宣稱,到27日中午12時,“才算脫離了危險,盡管還有些小燒”。

也就是說,這位雖然折騰了17個小時,騷擾了無數的人,還跟人打了2架,實際上做的卻都是無用功,他的戰鬥對象完全是它臆想出來的可以緻人死命,實際上卻完全無害,根本不需要治療的發燒這種良性症狀。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3

另一件發生在3月10日,吉林農業科技學院的一名學生因學校疫情發布的求助信息,更是在社交媒體引發了軒然大波,在發布後短短24小時内被轉發超過了40萬次,播放超過了1億次。

這些未出茅廬的大學生很是一個段子高手,短短幾百字的文字多處使用了“等死”、“挺死”、“已經沒意識了”等聳人聽聞的描述,其實最嚴重的情況也不過就是有些同學出現了發燒和不舒服。

因為,盡管吉林省疫情出現失控,但這位大學生所在的吉林市迄今都沒有出現任何一例重症病例,他所在的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感染者都是年輕學生,更不會有重症病例。

縱觀這兩位“高知”的控訴,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極大地渲染了發燒原本不存在的危害,直接将之與死亡聯系在了一起。

但是,從醫學科學的角度說,這樣說毫無科學依據,不過是由于對發燒缺乏基本的正确認知而引發的對發燒的過度擔心和憂慮,醫學上稱之為“發燒恐懼症”。

發燒恐懼症

什麼是發燒恐懼症呢?這要從40多年前說起。

我們知道,發燒是兒科日常最常見的問題,也是父母為孩子尋求醫療幫助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40多年前,美國丹佛的一位名叫巴頓·d·施密特的兒科住院醫師在發燒兒童的父母中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父母經常過度擔心發燒會對孩子造成損害後果,并經常尋求對發燒的過度治療。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4

從醫學上講,發燒是一種在人體體溫調節中樞控制下的生理反應,體溫不會無限制地升高,最高體溫幾乎不會升高到可能導緻潛在傷害的41℃以上。

這一點我在不退燒系列:發燒時,如果不退燒,體溫最高能升到多高?一文中已經做了詳細的介紹。

而且,大量研究早已表明,發燒是生物的一種保護機制,可以幫助生物更好地抵禦感染。

也就是說,從醫學上講,發燒是一種幾乎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生理性保護機制。

對于普通人來說,由于對發燒缺乏正确認知,往往對發燒影響的過分誇大,産生非理性的恐懼,并尋求過度治療的傾向。

調查發現,人們對發燒的恐懼包括,對腦損傷(燒壞腦子)、學習障礙、失明、失聰甚至死亡的擔憂;

對發燒的過度治療(處理)則包括,對有熱驚厥史的無發燒兒童使用退燒藥,叫醒兒童測量體溫,或常規使用撲熱息痛和布洛芬交替方案來治療發燒等。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5

于是乎,施密特醫生就創造了發燒恐懼症這個術語來描述這種現象,論文于1980年發表在了美國醫學會雜志上。

醫療專業人員也普遍存在發燒恐懼症

随後的大量研究發現,發燒恐懼症不僅存在于發燒兒童的家長中,也存在于發燒的成年人,甚至相當普遍地存在于醫療專業人士中。

比如,上世紀80、90年代的調查顯示,大約40%的父母和其他看護人認為發燒時所能達到的溫度是有害的。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6

即使是在醫生中,也有12%的人認為發燒可能造成腦損傷的能力;護士中的這一比例更高。

另外,有高達70%的護士和30%的醫生經常使用退熱藥物來退燒——最新的醫學指南都幾乎高度一緻地指出,發燒本身不需要治療。

40多年過去了,雖然經過了大量的宣教,發燒恐懼症仍普遍存在于各種人群中,包括醫務人員中。

比如,2019年發表的一項綜述就發現,在兒童父母和其他看護人中,發燒恐懼症仍普遍存在,在教育水平或社會經濟地位較低,有熱驚厥病史兒童,以及年輕母親中,發燒恐懼症更常見。

發燒恐懼症在醫療人員中仍很普遍,盡管大多數醫生都認識到了發燒是有益于身體的防禦機制,但許多護士卻沒有認識到這一點。

另外,研究還發現,發燒恐懼症在全科醫生中遠比兒科醫生更普遍。

我國的發燒恐懼症可能更為普遍

多數有關發燒恐懼症的研究還探讨了不同民族和地理分布的差異。

由于這些信息涉及種族問題,我們不做詳細介紹。

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發燒恐懼症在我國的存在可能高于全世界大多數國家,包括很大部分醫生和護士對發燒和發燒的處理存在符合世界主流證據的正确認識。

新冠感染對年輕人的威脅相對較小

疫情暴發2年多來,科學家對新冠病毒已經有了深入的認識。

現在已知,這種病毒盡管傳染性超強,但毒性并不是很高,對人類最大的威脅是可以引發高齡感染者,特别是存在基礎病的老年人容易發生重症,甚至死亡。

在免疫反應更好的年輕人,感染後的重症發生率很低,更幾乎不會引發死亡。

随着疫苗接種的普及,人們普遍對新冠病毒産生了具有保護性的特異性免疫,盡管這種免于對預防感染的效力不夠高對預防重症和死亡還是相當高效的。

而且,最近在全球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的奧密克戎毒株,盡管獲得了更強的傳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由于在肺内複制存在缺陷,以及人群免疫力的普遍提高,重症率和病死率都出現了進一步的降低。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7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8

比如,2021年才放棄了清零防疫策略,出現“補課”疫情的澳大利亞,流行毒株主要是奧密克戎,盡管更多的感染發生在60歲以下的年輕人,但死亡卻主要集中在70歲以上的老年人。

發燒是新冠感染的最常見症狀

在年輕人群中,感染新冠病毒後,很大比例不表現任何症狀,為無症狀感染者。

在呈現症狀的病人中,發燒仍是最常見的症狀。

比如,在1兩項包含6萬多住院新冠病人的綜合分析中,發燒比例達87%,其次是咳嗽68%。

另一項包含5萬多感染者的荟萃分析顯示,發燒發生率超過89%,咳嗽超過72%,肌肉酸痛或疲勞超過42%。僅有14.8%的人出現重症特征的缺氧和呼吸困難,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高齡老年人。

新冠感染中的發燒也同樣無害

按照目前防疫規定發燒了怎麼辦(不退燒系列發燒恐懼症)9

基于對新冠病毒的以上認識,世界主流醫學界認為,不出現呼吸困難和低氧血症的非重症感染者通常不會産生不良健康後果,不需要住院接受治療。

對于新冠感染患者的發燒,也跟其他病毒感染一樣,不但無害反而有益于預防發展成重症。因此,人們不但不需要擔心新冠感染後的發燒,而且最好避免使用退燒藥來退燒,從而産生抑制人體免疫反應的不良後果。

由此可見,西安和最近吉林疫情中兩起引發輿論狂潮的疫情控訴不過是兩個發燒恐懼症患者的歇斯底裡而已。

消除發燒恐懼症的幹擾,更好地應對未來的開放性疫情

疫情暴發後不久,科學界就形成了一個基本共識,那就是新冠病病毒不可能被根除,人群的普遍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2年多來,我國實施的動态清零防疫策略獲得了巨大成功,防止了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人的死亡,并為通過普遍的疫苗接種提高人群獲得性免疫力赢得了時間。

然而,動态清零防疫策略不可能一直施行下去,終有一天我們也會放開管控,屆時盡管重症率和病死率都已經很低,但是感染者的發燒仍然是一種普遍症狀。

一旦放開,每天新增最大感染人數可能超過50萬,甚至百萬,其中表現發燒症狀的人會高達幾萬甚至幾十萬。

如果不能消除深植于人們心中的發燒恐懼症,都像上述兩位發燒恐懼症研究生和大學生一樣折騰,僅僅發燒這一種不需要任何治療的症狀就會擠垮我們的醫療系統,還會制造破壞性影響的輿情。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