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2-29 04:00:40

馬路上的汽車喇叭聲,樹上的鳥鳴和人們的交談,耳機裡的美妙音樂,聲音無時無處不在,但我們真的了解它嗎?中科院聲學所張志博老師,帶你一起探索聲音的奧秘。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1

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 張志博老師

聽不見的聲音

你知道聲音是如何産生和傳播的嗎?在日常生活中又是如何被我們感知到的呢?

細心觀察,音樂不但能聽,還能被看到。音箱喇叭的表面或是正在演奏的琴弦,都能看到振動。我國古代有一種銅盆——魚洗,當人們在盆邊摩擦,銅盆内的水就會激蕩起來,同時發出嗡嗡的聲音。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2

試想一下,當鬧鐘被放進一個密閉玻璃罐中,然後把玻璃罐内的空氣抽光,聲音是否還能被我們聽見呢?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3

人類有一套完整的聽覺系統來感知聲音,但隻能聽到可聽聲。次聲和超聲也是聲音,但超出了人類能識别的頻率範圍,是我們所“聽不見的聲音”。别小看這些聽不到的聲音,除了音樂、說話,我們利用這些聽不到的聲音可以實現B超檢查、确定物體的位置等。

樂器裡的“六耳猕猴”

樂器是人類特有的發明創造,每一種每秒的音樂都需要特别的樂器來演奏。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4

體鳴樂器、膜鳴樂器、弦鳴樂器、氣鳴樂器和電鳴樂器這5種樂器的發聲原理各不相同。要論新時代的樂器寵兒,電鳴樂器絕對是最具科技風的。

1875年,美國的貝爾發現了聲和電信号可以互相轉換,并由此發明了電話,這為電鳴樂器的誕生奠定了理論基礎。現代電子合成器采用了集成電路、信息處理器和數字處理技術,它幾乎可以模拟任何一種樂器和任何一種聲音,還能創造出自然界和生活中所沒有的聲音,在演奏效果上集傳統樂器之大成。

算法作曲是否會取代傳統的音樂創作?

2017年,格萊美獲獎制作人艾利克斯和他的創作夥伴“沃森”共同創作了一首容納了千萬傷心事的歌曲《Not Easy》,榮登Spotify全球榜Top 2。而這個“沃森”并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計算系統。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5

“算法作曲”作為新時尚,依靠數學思維作曲,甚至完全不用作曲家介入。除了傳統的數學和算法,現代人工智能開始用于音樂,創造了計算機作曲的人機交互模式。

那麼,算法作曲是否将取代傳統的音樂創作? 在眼下,這當然還是天方夜譚,但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未來也未可知。

人類為什麼要發明耳機?

19世紀80年代,世界上第一副耳機誕生。不過它并不是因音樂而生,它是為通訊而生,那時候的耳機更像是一個大型聽診器。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6

1937年,德國科學家尤根.拜耳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款音樂耳機。至今,耳機已經成為人們最便捷的音樂收聽方式之一,甚至被權威機構評選為“世界上最偉大的100個發明之一”。

随着科技的發展,抗噪音耳機、耳塞式耳機、無線耳機,甚至藍牙耳機、骨傳聲耳機等黑科技為耳機賦予了更多的功能。

什麼樣的建築才能實現“繞梁三日,餘音袅袅”

用耳機聽音樂固然方便,但對于很多人來說,音樂會現場的立體沉浸式體驗更加妙不可言。

一場互動和實驗背後奇妙的黑科技(用科技解鎖聲音的奧秘)7

音樂廳不同于普通的建築,它涉及音樂、聲學和建築等諸多科學理論,是藝術和科學的綜合體。

混響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到音樂廳的聲效,适合的混響時間,要根據房間的體積、大小、聲音的種類來選擇。根據聲波傳播反射原理,設計師要推斷出聲波在室内的走向與分布,使聲波能在一定時間裡均勻的分布在整個室内,這樣獨特的室内設計才能“繞梁三日,餘音袅袅”。

當藝術和科技完美融合,此時音樂奏響,音樂殿堂裡除了美妙的音符,是不是還飄散着滿滿的科技符号。

“探索聲音的奧密”系列科普視頻是由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深圳市平安公益基金會,科技日報社聯合策劃出品,旨在引導青少年觀察生活,探尋蘊含在生活中的科學原理,培養青少年的探索精神。

系列視頻内容陸續在科技日報新媒體矩陣、中國科技網、科普中國、騰訊視頻、西瓜視頻、百度百家号、微博泛知識、B站、青少年科技素養提升計劃公衆号、KK直播、YY直播等多個平台同步上線,關注我們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趙衛華)

來源: 科技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