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雲南大理
“蒼山雪,洱海月”的美景
相信很多人一定聽到過
但我們今天說的不是大理的美景
而是世代生活在蒼山腳下,
洱海邊上的白族人
其中,一群50到80歲的老奶奶們
就特别的引人注目
奶奶們年齡最大的今年已有87歲
最小的也有50多歲了
她們沒什麼出衆的絕技
甚至大部分人從沒上過學
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
但在“雙廊農民畫社”組建者
——著名畫家沈見華的指導下
卻憑借手中的畫筆
繪出了自己最平凡而真實的鄉村生活
不僅如此,在各界人士的幫助下
這群白族奶奶們
甚至把畫展開到了北京,上海,
深圳,杭州等各大城市
她們質樸純真的畫面圖景
讓衆多的繪畫愛好者對中國傳統農民畫
又有了全新的認識
同時也讓夢想迷茫的年輕人們
重新燃起了希望的火焰
後來,2018年來了一個節目組
将白族奶奶們的繪畫故事
拍成了紀錄片
取名為《畫油畫的白族老奶奶們》
2022年,在CCTV-9熱播的紀錄片
——《理想的鄉村》中
奶奶們的故事和作品
再次走到更多觀衆的面前
其中,今年87歲的王秉秀
是“雙廊農民畫社”中比較年長的一位
她在10年前就開始在畫家沈建華的指導下
逐步接觸農民畫的創作
這麼多個幾乎沒上過學的白族老太太
為什麼會那麼厲害
還創作了如此多幅生動的作品呢
這事要從2011年前說起
當時藝術家沈見華因妻子健康狀況欠佳
最終,一家人決定
來到風景如畫的大理雙廊鎮夥山村
定居一段時間
在此期間,閑暇之餘的沈見華
從走訪周邊村子時了解到
這邊的很多當地人
因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
他們的經濟狀況并不理想
很多都是一大家子人擠在一起生活
老人們每月得到的政府補助金
隻有很少的幾百塊錢
還要想辦法申請才能有
一向熱心腸的沈見華
很想幫助這些白族老人們
稍微減輕一下經濟負擔
但作為一位畫家,
除了畫畫外很少會别的技能
此後,他思慮再三最後
決定教這些奶奶學畫畫
并且保證幫她們把畫好的作品拿出去售賣
最終得到的錢,全部給她們
沈見華剛将這個想法傳出去時
很多人都不敢相信畫畫竟然還能賺錢?
正當大家都處于觀望狀态時
當時年紀比較大的王秉秀打算試試
本想着也算是一種娛樂方式
就算最後沒有賺到錢也沒什麼
沒曾想,當她的第一幅油畫作品完成後不久
沈見華竟然幫她賺到了上千元錢
王秉秀剛開始還難以置信,
沒想到從沒學過畫畫的自己,
畫出來的畫真的會有人買
回去後,
王秉秀将這一好消息告訴了其他的人
短短幾天裡,
不斷有村子裡的老奶奶找到沈見華
表示自己也想跟他學畫畫
就這樣,沈見華開始每天在自己住的地方
教授老太太們怎樣通過自己的想法
畫出一幅完整的畫面
在學畫的人數越來越多後
他便建立了“雙廊白族農民畫社”
甚至專門找到一個場地
供這群老奶奶聚在一起畫作品
随着畫社規模的不斷壯大
人數從原本的幾個人發展到目前的二十幾人
由于精力有限,沈見華決定
讓畫社裡最年輕的一位學員
擔任畫社的主要管理人
而這位小夥子與奶奶們不同
他從小就喜歡畫畫,
特地從隔壁鎮跑到雙廊鎮
并且下定決心跟從沈見華學習繪畫
他在畫社的學習之餘
還會幫助奶奶們完成搬運作品等等工作
畫社經過近10年的發展
當年繪畫技藝生疏的老奶奶們
今天對于作品的繪制早已爛熟一心
甚至在畫面創作的過程中
又有了很多新的思路
這也讓她們的每一幅作品
呈現出熟悉又生動的民間鄉村氣息
雲南的形象大使楊麗萍
聽說了白族奶奶們的故事
曾多次前往她們的畫展現場
為她們做展覽宣傳
如今,很多奶奶們的油畫作品
甚至在市面上賣到了一萬元每幅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
很多人對她們作品内容的認可
老奶奶們在人生幾十年裡
甚至有一部分人連自己的名字不太會寫
為何能畫出這些精彩的作品呢
小編覺得,這一定離不開
她們對生活的熱愛
仔細看這些畫面
大家一定能從中看到
從作品的内容再到繪制的用筆上
很多畫面都是有着明顯的區别
例如,有的奶奶家裡主要是以捕魚為生
那麼她畫的一定是自己
在河邊勞作場景相關的畫面
而有的奶奶家裡如果以養牛羊為主
那麼她的畫面最常出現的一定是草地,牛羊群等等
奶奶們的油畫作品,
展現出的不僅是對生活的熱情
還有一種特有的鄉土情懷,
讓人熟悉且懷念,而這樣的繪畫作品
很難讓人不愛吧!
(作品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禁止商用,侵權必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