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開幕儀式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開幕儀式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7 12:13:06

坐落于首都喀布爾西南郊的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是阿富汗全國最大的博物館,成立于1919年。去年八月,博物館一度關閉三個月才重新向公衆開放。目前,這裡的文物情況如何?博物館又有哪些變化?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随總台記者的鏡頭去博物館看看。

一座普通的庭院和一棟不起眼的二層小樓,這就是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所在地。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開幕儀式(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重開一年後)1

總台記者 江浩宇:一年後當我們再次來到阿富汗國家博物館時,館裡的情景用門可羅雀來形容也不為過。燈光有些昏暗、略顯老舊的展廳裡,周末一上午空空蕩蕩,除了我們和工作人員外,隻有零星幾個遊客,本來就不大的空間顯得格外冷清。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開幕儀式(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重開一年後)2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米:一個是因為博物館離市區有點遠,另外對經濟緊張的阿富汗人來說,參觀博物館是一種奢侈的消費。就算坐公交車來,也得花20到30阿富汗尼(約合人民币1.5元到2.3元)。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珍寶展開幕儀式(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重開一年後)3

博物館門票需要20阿富汗尼(約合人民币1.5元),路費、門票二者加起來足夠普通阿富汗人一頓的夥食費。對經濟緊張的阿富汗人來說,這樣的文化活動是一種奢侈的消費。

拉希米擔任國家博物館館長已經六年多,在他的記憶中,來參觀的人數一直就不多。而與去年八月前相比,如今安全局勢相對穩定,遊客裡也多了一些外省面孔,這樣的變化讓他很是欣慰。

曆經戰火與波折 守護國寶道阻且長

阿富汗國内戰亂頻發,蓄意破壞以及文物販子的盜賣和偷運,令這裡綿延千年的文化遺産流失嚴重。動蕩的局勢更曾給國家博物館的“寶藏”帶來毀滅性的傷害,七成展品被盜,不少文獻資料也付之一炬,數千件文物遭到毀壞,就連博物館屋頂也被火箭彈擊中過。

為躲避連年的戰火,從2017年起,阿富汗國家博物館230多件館藏文物曾在中國“流浪避難”了三年的時間。

總台記者 江浩宇:神人馭龍吊墜、二神駕車圖像飾闆、與中國古代女性頭上佩戴的步搖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金王冠……這批阿富汗文物曾在北京、敦煌、成都等地巡展三年。2020年,這批文物完成展出被運回阿富汗,但在阿富汗國家博物館的現場我們沒有看到這些展品。不僅如此,現在能看到的文物比幾年前要少得多。館長坦承,很多珍貴的文物都被秘密存放保護了起來,而包括博物館在内的很多文物保護部門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預算不足。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米:我們不缺乏專業知識,但不幸的是,沒有預算寸步難行。這不單單是指(文物保護)項目開發,就連日常工作也難以維持。

館長拉希米說,不隻是博物館,所有政府部門現在都沒有保護文化遺産的預算。将珍貴的文物秘密封存,僅僅是完成了保護工作的第一步,而保護石碑和雕塑等室外文物,還要讓它們免受雨雪、地震、火災等一切形式的損壞,遠遠不止幾名安保巡邏看管這麼簡單,但目前對于國家博物館來說,就連給這些人員發放工資也非常困難。

阿富汗國家博物館館長 穆罕默德·法希姆·拉希米:如果你眼睜睜看着文物遺失,就意味着我們将再也無法找到與之相關的身份認同。而且這些文物都無法用新的東西替代,這可是一代代人傳下來的(遺産)。

而那些被破壞的文物,博物館裡的工作人員往往隻得黯然搜集被毀的文物碎塊,把它們藏在沒人會去的房間,再彎着腰、舉着放大鏡,花費大量精力一點一點進行修複。

文物修複部門的負責人坦言,比起金屬制品,泥塑的修複更為困難,這項工作熬心費力,但為了阿富汗的未來,付出和犧牲都是值得的。他堅信這些“受傷”的文物終會重見天日,阿富汗燦爛的曆史文化也将驚豔全世界的目光。

在博物館門前的石碑上,前館長馬蘇迪在石碑上刻下:“文化在,則國家存”。

(總台記者 江浩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