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世紀著名哲學家海德格爾的孫女葛爾特魯特·海德格爾及其丈夫訪問中國。葛爾特魯特是海德格爾及其夫人生活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也是《海德格爾與妻書》一書的編者。1月5日至1月7日,葛爾特魯特先後做客南京大學、南京先鋒書店和上海鐘書閣書店,進行了題為“生活世界中的海德格爾”的分享會。本次活動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及相關書店共同主辦。此外,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一兵、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慶節以及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恒等多位哲學學者參與了讨論。
1月5日,南京大學哲學系報告廳中擠滿了前來聽講座的師生
中國為什麼産生“海德格爾熱”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著作等身,其哲學思想隐秘而深刻,被衆多讀者奉為經典。長期以來,海德格爾在中國熱度不減。在王慶節看來,在中國發生的海德格爾熱是有一定原因的。
1月6日活動當晚的南京先鋒書店
“一個原因是中國現在處于一個非常關鍵的轉折點,此時需要我們對中國輝煌長久的傳統文化進行徹底的反思。而這個反思過程恰恰能夠同海德格爾的核心關注點聯系在一起。很多人把《存在與時間》讀作‘存在屬于個人自由’,但不完全是這個問題。海德格爾關注的核心問題是現代性問題,他在對現代科學和民主、自由這些西方現代性的根基進行追問。海德格爾對西方現代性的思考也在促使我們對中國的文化和根基做重新的反思。海德格爾給出的答案我們或許不一定接受,但他提出的問題也是我們在可見的未來會一直關注的問題之一。”
1月7日,上海鐘書閣書店也有不少慕名而來的聽衆
海德格爾平靜面對死亡
葛爾特魯特稱海德格爾的書信是祖母作為遺物贈送給她的,但祖母要求2000年之前不能公開這些信件。所以葛爾特魯特從1999年才開始閱讀和整理信件,辨認海德格爾較潦草的字迹并且抄寫下來,遴選出有趣或者重要的信件。
“除了哲學研究外,海德格爾也是一個非常勤于寫信的人,他寫給别人的信大多都被很好地保存和收集起來。目前他的12部書信集已出版,而且還有更多的書信集在籌備出版當中。”
葛爾特魯特·海德格爾在南京先鋒書店為大家讀海德格爾的信件
在談及對祖父的主要印象,葛爾特魯特稱“他首先不是哲學家,而是我的祖父,我印象當中,在我小的時候,家裡人都說祖父是大學的教授,到處去做演說和講座。他有很多的學生,而且用我們今天的話說有很多粉絲,大家對他都是非常崇拜的感覺。但對我來說好像他就是我的祖父而已,祖父在家工作時,我們不可以太吵,不能打擾到他。”
海德格爾
對葛爾特魯特來說,祖父給她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他的去世。“祖父在1976年5月去世,那時我21歲,職業是護士。我在醫院裡經曆了很多危重病人的死亡,他們很多是非常痛苦的,或者像鬧劇一樣,但我覺得祖父在去世時有點看破生死的感覺,他面對并慢慢走向生命的終結,他拒絕人為延長壽命的方法,他的死在我看來是非常坦然的。”
海德格爾的哲學從來沒有脫離生活
我們穿透海德格爾的哲學概念發現,其思想從來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深深紮根于現實世界。那麼,哲學家海德格爾在現實生活中是什麼樣的呢?三場講座中,葛爾特魯特向大家介紹祖父的生活側面,現場為大家朗讀了從《海德格爾與妻書》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九封書信,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曆和資料查閱情況對這些信做了背景介紹,從日常生活角度向我們描繪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海德格爾。
《海德格爾與妻書》書封
海德格爾在哲學上造詣頗深,但是他的成長軌迹并不是一條平滑上揚的曲線。 究其一生,盡管海德格爾早期和晚期思想差異巨大,但是其哲學從來沒有脫離生活根基,海德格爾的哲學是産生于現實生活事件的縫隙處的,生活中的種種沖突造就海德格爾思想中對現代性的有力批判,才使海德格爾哲學在當代仍然散發勃勃生機。
海德格爾《林中路》中譯本
孫周興認為,生活中的海德格爾的重要性取決于海德格爾思想本身的重要性。“我個人實際上對海德格爾的政治文化和私生活是沒有什麼興趣的,關于海德格爾這些方面的介紹加起來已經超過了海德格爾著作的中文翻譯,對于思想家來說重要的是思想,然後才是故事。如果他的思想對我們沒有幫助,我們為什麼關注他的私生活。”但《海德格爾與妻書》是“很真實的書,這種東西的研究當然是很重要的,豐富我們對海德格爾真正的認識”。他認為葛爾特魯特對于海德格爾的研究是一種以客觀、曆史的姿态面對祖父的生活事件和書信這類文本,通過書信這類文本接近海德格爾是一個很好的途徑,這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更真實地把握海德格爾哲學思想。
南大哲學系講座提問環節,現場同學用德語向葛爾特魯特·海德格爾提問
王慶節也認為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與其生活緊密相連。“顯現在我們面前的海德格爾好像并不是非常高大上的,他是有激情,但是也有一些私情,這是真正的人生,這個會幫助我們了解一個真實的海德格爾,這些信很多地方也是非常可愛,這是我們第一個想跟大家分享的,讀海德格爾,或者我們理解海德格爾有不同的層面,而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與哲學概念層面不同的經驗。”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恒(左)和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慶節(右)
王恒認為,海德格爾首先是作為一個人,其次才作為一名哲學家而存在。王恒從自己切身的研究感悟談起,認為我們理解海德格爾哲學必須要突破哲學概念造成的幻象,走出在頭腦中構建海德格爾哲學的洞穴。回到生活處的海德格爾研究,才會讓人感覺跟着海德格爾真正地“活了一次”。在生活細節處凸顯的海德格爾才是一個真實的“我”的存在。
海德格爾是“最會談戀愛的哲學家”
1915年,作為老師的海德格爾和作為學生的埃爾福麗德相識于研讨課上,很快他們就墜入愛河,兩人不顧家人反對和宗教信仰差異私定終身。埃爾福麗德的家庭條件優渥,她是一位有教養有思想的新時代女性。在葛爾特魯特講述兩人的愛情結合時,一位玫瑰色的海德格爾緩緩走進我們視線中。“我想在你的心裡休憩,我想望向你眼睛裡那甯靜而又能使人心緒甯靜的澄明。”埃尓福麗德給予海德格爾很多精神養分,認識妻子之前海德格爾對音樂不甚了解,結婚之後,在夫人的熏陶下,海德格爾對音樂産生濃厚興趣,他對音樂的見解也多次在哲學思想中顯露。
海德格爾和妻子埃爾福麗德以及兩個孩子
由于海德格爾一次又一次和不同的女人發生感情糾葛,他們的婚姻不斷地出現危機,生活的玫瑰色也漸漸退去,留下諸多現實瓶頸等待海德格爾去突破。面對埃爾福麗德的質問和聲淚控訴,海德格爾解釋試圖挽回妻子。葛爾特魯特從女性特有的視角為我們勾勒了海德格爾與妻子不同色調的愛情生活。
“書信是一種靈魂與精神的共同之處的形态”。在書信中,海德格爾表露了諸多真實狀态。熱戀時,海德格爾寫道“在我們的婚姻中你的作用如甯靜的道路,你那女性的存在在我最直接的創作現實中,你那母性的使命在我們形而上的命運之中,今天,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我的生命中不能失去的能量,也是我們的愛情當中鮮活的作用和生命的關聯——這些是我們生命統一體中形而上和曆史的東西。”想要挽回婚姻時,海德格爾寫道:“我也要把很多我耽誤掉的東西給補回來——我謝謝你不斷重新贈予我的信任——其實我本不配有的信任。”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孫周興
對此,孫周興進行了幽默風趣的點評。他認為從蘇格拉底、康德到尼采,哲學家還都不會談戀愛,而他将海德格爾評為“最會談戀愛的哲學家”,那些呼喚“親愛的小心肝”的甜言蜜語觸動人心。在這一點上,孫周興認為中國男人應該向海德格爾學習,“我們中國男人不太會甜言蜜語,包括我自己也是,不會老了還叫‘我的小心肝’。甜言蜜語也是一種本事。”
另外,孫周興認為海德格爾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理性哲學家,“你的存在,始終與我共在,永遠進入了我的思想”,海德格爾哲學不是理性的說教,而是一種打動人的語言。“當然海德格爾的生活作風不太好,要批判,但同為哲學寫作者,我們應該學習海德格爾用哲學感動人。如果不能打動别人,自己愛的人都打動不了,就不要搞哲學了。”
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中譯本
王慶節也進行了精彩評論:葛爾特魯特眼中的海德格爾不僅僅是玫瑰色的,更有豐富多彩的顔色。海德格爾的哲學思想看似形而上學,但實際上是我們生活的親切感悟。真正理解海德格爾和妻子婚姻生活中的現實沖突,我們才會于思想深處理解海德格爾思想。
不能詩意地栖居,我們的家園受到威脅
“人,詩意地栖居”在中國已經是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而提出該論斷的海德格爾的很多哲學著作是在小木屋中創作完成的。作為海德格爾哲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小木屋實際上和海德格爾妻子埃爾福麗德不可分割。現實中的小木屋是妻子1922年提前預支父母遺産,親自為丈夫海德格爾設計并找人建造的。
講座現場,葛爾特魯特公開放映了關于小木屋的家庭電影。這部電影是其父親約爾克在20世紀50年代末用手搖攝影機拍攝的無聲電影,并作為70歲生日禮物送給父親海德格爾的。這一幀幀黑白影像記錄了生活中多彩的海德格爾以及他的生活環境。
海德格爾常去度假的小木屋
靜默的影片中的托特瑙山風景迷人,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海德格爾也并非我們從哲學著作中所了解到的那個冷峻嚴肅的海德格爾。他幫妻子搬木材、劈柴,坐在床上磨咖啡,冬日在小木屋前的山坡上滑雪,晴天在門前午休和鄰居交談。這些珍貴的鏡頭向我們展現了熱愛自然、熱愛黑森林大地的海德格爾,讓我們看到了作為人的活生生的哲學家海德格爾,讓我們在感性直觀中接近了海德格爾。
據葛爾特魯特介紹,海德格爾平時喜歡在小木屋度過自己的生日,還會和妻子互相朗讀文學作品。在小木屋的客廳裡,有一張德國詩人約翰·彼得·黑貝爾的照片,而海德格爾是這位詩人的粉絲,還會經常朗誦他的方言詩歌。
多次訪問海德格爾故居的張一兵也講述了自己探訪故居和黑森林小木屋時的真實感受,他認為這對于探尋海德格爾的隐秘思想構境是有推進作用的。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一兵
對于小木屋,王慶節感慨到,哲學家海德格爾在自己的小木屋中經曆自己的人生,審視、反思人的存在狀态。“我們把小木屋、海德格爾的婚姻狀态和家庭生活都看作一種栖居的狀态,這樣就能跟我們自己的生活連上了,這也是我今天讀這本書和聽葛爾特魯特講解的一點很重要的體會。小木屋也是海德格爾哲學的一個核心意象。如何呵護和經營我們生存的小木屋,也是海德格爾哲學一個很重要的方向。小木屋實際上象征每一個人心底裡的家園,而這個家園現今受到了威脅。”
對于海德格爾的生活狀态,王恒談及著名的哲學論斷“向死而生”, 認為“向死而生”對于如今的中國人很有啟發意義,“聯想到《塑料王國》,當下中國人不畏死的生活态度難以理解,我們真的沒有把死當回事,因而做出很多有害于自然、人類的事情,而海德格爾熱愛自然的生活姿态是富有意義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