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也就是“三伏天”天中最熱的“中伏”終于結束了。
可憐的廣東人,不僅要面對身體外部的火烤,還得忍受來自體内“上火”的煎熬。這時候很多茶友就會建議說,想要消暑降火,多喝點綠茶白茶吧!
不能說ta說得不對,但要茶道君說,這種“上火天”,反倒要喝“有火工”的岩茶。
不是說喝岩茶容易上火,不會越喝越火嗎?
重點要看你怎麼喝,怎麼選。
因為在廣東,夏天的“濕”比“火”更厲害,我們除了降火,更重要的是祛濕。
如果你的腸胃棒棒,那麼喝綠茶是很好的,但如果你腸胃不好,生活的地方濕氣本來就很重,喝綠茶,隻會越喝越虛。
喝岩茶上不上火主要看兩點,一是火工,二是喝的量多寡。
如果天天喝高火的,那肯定上火,沒跑的。
但如果你懂得挑,會挑,選擇了中火或足火,并且經曆過一段退火期的岩茶,那就滋味和功效雙收了——
退了火的岩茶茶性溫和滋潤,不僅不會上火,還能養胃健脾。好的岩茶喝起來口腔清爽生津,同時能排汗、降溫、提神,對祛暑解毒大有好處。
既把濕祛了,又把胃養了,還爽口生津,大大地把暑氣給解掉了,你說,三伏天不喝岩茶喝什麼?
當代茶葉專家陳椽也寫:“福建武夷岩茶,溫而不寒,提神健胃,消食下氣解酒,治痢同烏梅、幹姜為用,也是南方治傷風頭痛的便藥。”
三伏天的輕微身體不适,都可以用一泡岩茶來解決。
夏天喝肉桂,爽過喝可樂
燥熱的夏天,沒有什麼比一杯香氣馥郁的肉桂能更讓人平靜了。
“香不過肉桂”,一言道出了肉桂的美妙之處。它的香持久,複雜,光說得出的就有花香、果香、木質香、桂皮香等等,還有許多難以描述、美妙動人的香氣。
更特别的是,這種香氣,不僅聞得到,還喝得到。
好的肉桂的香氣能夠沉入湯水之中,經過口舌,滑進鼻腔,交織纏繞,久久萦繞不去。
這款肉桂來自武夷山正岩核心産區範圍内,是符合當地标準風味的标準樣。
幹茶條索烏潤緊緻。輕嗅時可以聞到輕微的幹爽火味。
經過沸水稍加激蕩,幹茶的封印被随之釋放……
湯水澄澈透亮如琥珀,映襯着夏天的綠意,生機勃勃。
茶湯稠糯飽滿,溫熱的時候喝,甘甜的感覺一直都在。香氣會停留很久,萦繞着,和蟬鳴聲一道起起伏伏。
再說火工。
焙火的味道,不喜歡的人接受不了,喜歡的人卻超喜歡。
接受不了的有一種可能,就是師傅本身焙的不好,反倒讓岩茶給他背鍋了。
對我來說,肉桂沒有點“火味”,不好喝。沒勁兒。
這款肉桂的火工屬于足火,上市時剛好處于它複焙退火的最佳時間,不辛辣,柔滑感很強。
茶友們既不用有上火的擔心困擾,又可以安心品味經曆過煙火熏陶的,時間的味道。
巡山訪茶,寫山,寫水,寫人
每當喝到這款肉桂,就會讓我想起在武夷山行走、寫作的日子。
武夷山鐘靈毓秀,養人,更養茶。
(茶道新生活記者 林可欣 攝于大王峰)
正岩區域生态環境最好,最适合茶樹生長。
一是土壤,二是優秀的遮陰。
正岩産區的土壤由丹霞岩石風化而來,紫色砂礫質,土壤含砂礫度高達30%左右
(茶道新生活記者 在三坑兩澗帶回來的泥土)
土質越疏松,意味着它的透氣和排水性就越好,而這,正是茶樹寶寶最需要的“生長空間”呢。
為什麼常常說岩茶有“岩韻”,感覺内裡物質豐富、回味無窮?其實很簡單,就是茶樹根系吸收和保存的養分更多更足,帶來了更豐富的“岩骨花香”的韻味。
再說遮陰。
和平常見到的成片成片的茶樹不同,正岩區域的茶樹通常生長在峭壁坑谷内,有大面積且自然的遮擋。
(茶道新生活記者 林可欣 攝于鬼洞)
茶農們在采茶時,通常需要攀爬到山崖邊去,一面是高聳的山崖,另一面就是空蕩的山谷。在這裡生長的茶樹很少會受到太陽的直射,每天接受光照不會超過四五小時。
既有足夠的陽光滋養,又有共生的喬木幫助茶樹遮陰,别說是茶,人待着也會覺得非常舒服呀~
在這種環境下長出的鮮葉,香酚物質會被特别好地保留在葉片裡,這也是為什麼武夷岩茶沖出來的湯更“厚”的原因。
看完山場看工藝。
加上岩茶有近20道制作工序,相比其他茶類多出一倍以上。其中最重要的,一是做青,二是焙火。所以在岩茶的加工過程中,青師傅和焙師傅也是被談論最多的工種。
僅僅是“做青”這個過程,就會消耗8~12個小時甚至更久,全憑青師傅豐富的經驗拿捏。
而焙師傅得熬住火氣,吃得了灰,才能将這最後一個步驟穩穩接住,徹底解除岩茶的香氣封印。岩茶火氣會怎麼退,退掉後茶又呈現什麼樣的狀态,都要看這關鍵的一步。
在這麼多“麻煩”的加持下,才讓人在三伏天裡喝到一杯養胃解暑的岩茶。
這前兩個步驟,我們都已經确認好,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第三步,審評篩選。
我們團隊在武夷山的采風時,會跟着茶農一起走山場,踩着潮濕的苔藓生怕滑落懸崖;也會跟着師傅們一起熬夜做青,通宵結束後喝上一大碗滾燙白粥。
了解了當地的風土風味,從鮮葉到成茶的過程悉數看一遍,才會選擇一些産地适宜、工藝到位的茶樣帶回。
怎樣才是好喝的岩茶?也許一個兩個人說了不算,但大衆的眼睛是雪亮的,感官也是敏銳的,所以在後期篩選過程中,大衆評審們會用盲品的形式為茶樣排序評分。
其中最優秀的幾款,交由專家評審打分,大衆評審再次品鑒。
這樣選出的茶樣,可能不一定是最特别的,但一定是來源清晰、絕對真實、最适合大衆口味又安全靠譜的好茶。
這款茶樣的背後,可以看到武夷山的日升夜落,峭壁懸崖上古老的羊齒植物,和淩晨時分竈邊疲憊又專注的做茶師傅。
有茶友說,最放松的時候就是一邊看着我們的書,了解茶源地理的風土風味,一邊喝着我們的源茶樣,好像自己也經曆過一場茶山跋涉似的。
肉桂在我們的青鳥茶館裡,常常是被茶友一眼挑中的“種子選手”。在這樣濕熱的天氣裡,喝一泡肉桂,出一身汗,整個人都會輕松很多。
武夷山産區的量本就不大,最近茶館内的肉桂更是供不應求,話說連我都好久沒喝上了……
最近肉桂又到貨了一小波,量不多,想雲體驗武夷山茶山風土的茶友可以下手了。
畢竟,最好的茶館,就是你家茶台。
啊,終于能和三伏天和睦相處了~
關注“茶道新生活”小程序購買~
想了解更多及時的茶資訊,請關注“茶道新生活”公衆号
作者 | 茶道君
資料來源 | 《茶源地理 · 武夷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