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
《水浒傳》中角色
吳用,綽号智多星,道号“加亮先生”,是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說《水浒傳》中的角色。
吳用原本是山東濟州郓城縣東溪村私塾先生,但通曉文韬武略,足智多謀,與晁蓋自幼結交,幫他智取了大名府梁中書給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因此上梁山。後憑借其才華,激林沖火并王倫,又幫助梁山破祝家莊。晁蓋死後幫助宋江坐上梁山寨主并攻破曾頭市、大名府。在梁山處在上升期,收服許多頭領。梁山大聚義後,兩敗童貫、三勝高俅,并推動招安進程。接受招安後,随梁山軍隊南征北戰。平滅了幾方勢力後,被封武勝軍承宣使。得知宋江被害死後,與花榮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于宋江墓左側。
中文名
吳用
别名
吳學究、智多星、吳加亮、賽諸葛、加亮先生等
人物關系
秦明
好友
宋江
好友
人物評價
似秀才打扮,戴一頂桶子樣抹眉梁頭巾,穿一領皂沿邊麻布寬衫,腰系一條茶褐銮帶,下面絲鞋淨襪,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須長。(出自《水浒傳》第十四回 赤發鬼醉卧靈官殿 晁天王認義東溪村)
人物性格
《水浒傳》中,吳用的整體形象是智慧的化身,作者把吳用的英雄才略寫得栩栩如生。作者将這個特定時期的曆史人物置身于宋末的農民起義風雲中,展示其性格的複合性。
連環畫中的吳用
吳用的性格具有現實性。雖然《水浒傳》強化了“智多星”吳用智慧性格,但并沒有把他照寫成一具簡單的智慧之王。他雖有濟世之才卻缺乏濟世之志。吳用乃“一村中學究”,雖無封建知識分子的消和多元性,使之現實化。不甘于現狀,但其替天行道的志向也隻能依靠宋江領導的梁山起義大軍才得以實現。否則,吳用再“智多”,也隻能是一個碌碌無為的鄉村教師。
吳用的性格智慧也有兩面性。如戰馬龍嶺時,用計失誤,使梁山人馬折損;作為軍師,沒能阻止晁蓋負氣攻打曾頭市等。這些情節并非作者有意破壞吳用的“智多星”形象,實際上喻示人的智慧即使“超凡”也有不能脫俗之時,也不一定能拯救人類以擺脫困境,從而深化了吳用形象的多元性和複雜性。
吳用的性格還有忠君、寬仁、重義氣、輕原則等。如他對宋江的計劃有時雖不贊同,卻“說歸說,做歸做”;在重大的招安問題上,不與宋江争執,處處附從;與衆英雄好漢和睦相處,其顧全大局;夢系宋江并不辭遙遠徑往探看,知其死後,不惜以身相随,這些事例顯示其重義如山的性格。但同時,所有這些都表明了吳用始終擺脫不了封建忠義意識的束縛。
人物經曆
吳用原本是山東濟州郓城縣東溪村私塾先生,自幼結識了晁蓋。得到了劉唐的報信,就說服了三阮,應了七星聚會,協助晁蓋等人智取了梁中書給太師蔡京獻壽的十萬貫生辰綱,為躲避官府追緝而上梁山泊。到梁山以後,他智激林沖火并王倫,扶持晁蓋作頭領,開始了自己的“軍師”的生涯。
宋江因題反詩被判死刑時,他讓戴宗傳假信,不成後參與了謀劃劫法場,救出宋江後來投奔梁山。宋江入夥後,又扶持宋江,使宋江坐穩梁山二把手地位,并逐漸架空晁蓋的權力。
吳用故事
梁山三打祝家莊時曾多次失敗,吳用雙掌連環計,讓孫立等人深入祝家莊,裡應外合攻破莊院。宋江鬧華州時,他又出計用宿太尉金鈴吊挂,救出了史進和魯智深。呼延灼用連環馬攻打梁山時,又派時遷等人計誘徐甯上山,打敗呼延灼。
晁蓋征曾頭市被毒箭射中身亡後,幫助宋江成為山寨之主,改聚義廳為忠義堂。後扮算卦道人,計誘盧俊義上山,同時散布盧俊義已經投降梁山的虛假消息,盧俊義被抓後,攻打大名府。期間又收服關勝。最後,吳用在元宵節令時遷等進入大名府放火,攻取大名府,收服盧俊義。
吳用與宋江合梁山兵馬攻打曾頭市,收服郁保四,用反間計誘史文恭偷襲,攻破曾頭市。大聚義排列位次時,坐第三把交椅,任梁山掌管機密軍師。後多次協助宋江争取招安時機,也指揮了戰勝高俅、童貫的戰役。
梁山起義軍受朝廷招安後,吳用又佐宋江、盧俊義征伐遼國、田虎、王慶和方臘等,被朝廷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後因宋江被害,深感朝廷奸佞當道,恐刑戮及身,并忠于宋江,與花榮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門外蓼兒窪宋江墓前,屍身葬于宋江墓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