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4 07:32:27

編者按:郡縣治則天下安,縣域興則國家強。中國各地縣域以實幹笃定前行,不斷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備受期許的新征程。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為立體展現中國縣域貫徹新發展理念、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生動實踐,感受新時代壯美中國、活力縣域的蓬勃氣象,央廣網特别策劃推出《大宏圖·“縣”在啟航》系列主題報道,33個地方頻道100多名記者走縣域、看發展、探變化,沉浸式解讀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韌性密碼”,與您共同分享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圖景。

央廣網昆山2月9日消息飛機發動機葉片上的陶瓷塗層、汽車座艙的智能視覺感知系統、骨折整複微創手術機器人……誰能想到這些高科技産品都出自一個縣級市的同一家科技園。

3年時間,6名員工,孵化53家企業,3億多元産值……這是劉新中所在的昆山複旦科技園交出的亮眼成績單。“昆山的快速發展蘊藏着大量機會,我們也在這裡創造更多可能。”劉新中說。

2009年4月,同志在江蘇調研時指出:“像昆山這樣的地方,包括蘇州,現代化應該是一個可以去勾畫的目标。”肩負着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探索路徑、積累經驗的責任,昆山不負使命。

根據2022年中國中小城市高質量發展指數,昆山連續18年位居全國百強縣榜首。同年,昆山跻身人口超百萬的Ⅱ型大城市,成為全國105座大城市之一;地區生産總值跨越5000億大關,成為國内首個達到這一量級的縣級市……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1

“八方來水”的江南基因滋養着昆山(央廣網發 昆山市委宣傳部供圖)

2023年2月5日,昆山推出全國首個縣級融媒體3D超寫實AI數字人主播,這是昆山搶灘“元宇宙”新賽道的又一探索。

光環之下,昆山之“好”,好在哪裡?

敢闖敢試:跨省區域協同推動産業創新

2月3日6時30分,天蒙蒙亮。昆山花橋地鐵站迎來早高峰時段,這是中國第一條跨省地鐵線路的始發站。

記者跟随劉金橋檢票進站,一同坐上開往上海的地鐵。從花橋坐地鐵到上海隻要15分鐘,劉金橋經常通勤往返于兩城之間。兩年前,在上海工作的他選擇在昆山安家。“以前隻知道昆山經濟發達。住下來之後,才真正看到了一個‘多面昆山’。”

昆山作為“環滬第一城”,僅居住在花橋經濟開發區的“滬昆通勤”人員就有近6萬。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2

連接昆山與上海的花橋地鐵站(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微小的流動彙聚成推動城市發展的大洪流,向外打破城市邊界,引入更多源頭活水。

進入新時代,昆山逐步走出“發展孤島”,積極引進“大院大所”及在滬高校協同創新載體,推動産業從“大體量”到“高質量”不斷轉型,搶抓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機遇。

昆山複旦科技園就是2019年被引入的“在滬高校協同創新載體”之一。作為該科技園的負責人,在劉新中看來,昆山雄厚的電子信息産業基礎與完善的上下遊産業鍊,大大降低了相關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成本,讓初創企業少了很多後顧之憂。“加上政府的重視與毗鄰上海的地緣優勢,教授們很願意帶着研究團隊和科研項目到昆山轉化落地。”

從正式落戶昆山至今短短3年間,昆山複旦科技園已孵化53家企業,覆蓋微電子、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多個高科技行業,2022年總産值達到3億多元。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3

昆山孵化的高科技企業科研人員正在調試産品(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該科技園所在的花橋經濟開發區是滬蘇同城的“橋頭堡”。作為昆山下轄4區之一,這個面積隻有52平方公裡的地方,以“敢闖敢試”的昆山精神書寫着發展傳奇。

“我2009年剛工作時,這裡最高的樓隻有11層,在那裡可以俯瞰整個花橋。現在那棟樓基本成了附近最矮的。”花橋經濟開發區金融辦副主任董鑫然從小就生活在這裡,談到當地發展時他感慨萬千。

花橋經濟開發區在謀劃發展定位時,沒有選擇走“以工業帶動城市化”的老路,而是充分發揮毗鄰上海優勢,将目标瞄準以數字經濟、總部經濟、研發産業為代表的第三産業。如今,花橋經濟開發區地區生産總值已突破400億,其中第三産業占比達到70%以上。

在全國縣域經濟發展中,昆山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上世紀80年代,昆山在水稻田裡劃出3.75平方公裡,自費開辟工業小區。由此開啟的“昆山之路”精神,成為無數昆山人幹事創業的精神引領。

2022年6月,“昆山之路”被蘇州市委常委會賦予了“敢闖敢試、唯實唯幹、奮鬥奮進、創新創優”的新時代内涵。圍繞2025年和2035年兩個時間節點,昆山确立了打造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縣域示範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4

花橋經濟開發區與上海接壤,被稱為江蘇“東大門”(央廣網發 花橋經開區供圖)

在“元宇宙”的新賽道上,昆山立志到2025年實現“元宇宙”相關産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成為國内最具競争力的元宇宙産業先行試驗區、集聚區之一。

“昆山以往發展出了産業集群優勢,如今又緊抓機遇打造創新産業集群。”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田芝健認為,從内部城鄉一體化到蘇州市域一體化、再到長三角一體化,昆山找到了自己在區域發展大格局中的位置,并不停求新、求變。

城城相連,是昆山對縣域聯動鄰近大城市發展新路徑的積極探索。昆山将發展放到更高的坐标系中謀劃推進,跳出縣域看縣域,以區域聯動發展打造新的戰略增長極。

村美民富:讓幸福陽光照徹“鄉土中國”

盡管1月初并不是當地的旅遊旺季,昆山錦溪鎮計家墩村的停車場,依然被外地的汽車停得滿滿當當。

“這些車基本都是遊客的。”計家墩村黨支部書記周青一直見證着家鄉的變化。10年前大學畢業後,周青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回到家鄉計家墩村做大學生村官。2016年計家墩村将部分農房集中翻建成為民宿,依托當地資源發展鄉村旅遊。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5

計家墩村舉辦多樣文旅活動(央廣網發 昆山錦溪鎮供圖)

鄉村旅遊的發展為鄉村注入了活力,同時也為周青帶來了新的挑戰。原來,計家墩村的旅遊旺季集中在3-5月,到了旅遊淡季,村裡的民宿往往面臨入不敷出的情況。

為了打破這一局面,周青帶領村民們群策群力。特色鄉村旅遊品牌的打造需要鮮明的标識,于是在2020年,周青和村裡的藝術家團隊一起設計了吉祥物“墩墩鵝”。“好多遊客來這裡都喜歡和它合影。”如今,計家墩村還會定期舉辦田園生活節、豐收節、鄉村音樂會等活動,不斷豐富本村的旅遊業态。

“我們把淡季創造成了旺季。”說到村裡的發展,周青總是笑盈盈的,“村裡現在多美呀!連村口阿姨的小賣部生意都變好了!”

在昆山,像計家墩村這樣不斷創新發展的鄉村并非個例。

千燈鎮大唐村是當地典型的“城中村”,也是遠近聞名的“千萬元村”。為了讓城鄉風貌能夠更好相融,從2017年到2020年,大唐村村委會對廟外台村進行了統一改造,創造了廟外台“組團式”翻建模式。村裡通了天然氣,建起了老年活動中心和健康步道。提起村裡的變化,村民們無不稱贊。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6

廟外台村的孩子們在村裡休閑區玩耍(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為了讓村民能安居樂業,大唐村村委會還出台了教育、醫療、養老等相關的保障政策。在大唐村,村民住院花銷如果超過500元,村集體将會承擔社保報銷後剩餘醫藥費的60%。“2022年的村集體收入達到3000萬元。村級經濟收入在穩步提升,我們也在努力讓村民們共享鄉村發展成果。”大唐村黨委副書記王蘇萍說。

“2022年昆山的村均集體可支配收入1153萬元,超千萬元村達到84個。”昆山市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計華明表示,昆山從2004年開始探索縣域統籌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機制,大力打造“城鄉共同體”,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的并軌。2022年,昆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46萬元,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8:1。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7

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園為居民提供休閑場所(央廣網發 汪榮 攝)

“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這是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城鄉一體化是城鄉關系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田芝健看來,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要逐漸拆掉城鄉之間的那堵“牆”。

縣域發展的兩端,一頭連着城市一頭接着鄉村,是彌合城鄉之間分野的關鍵。村村共富,就是拆掉城鄉發展中的“牆”,讓縣域經濟的發展成果從城市走進鄉村,惠及千家萬戶。

人人皆安:打造宜居宜業“江南新水鄉”

“搬到昆山之後,我感覺創作狀态越來越好了。”珊麗娜2016年定居昆山,這位盤扣藝術的非遺傳承人,就這樣成為了“新昆山人”。

談及住在昆山的感受,珊麗娜說:“這裡有着大城市的便利,也有着江南的靜谧。水鄉的文化氛圍給了我很多靈感。”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8

昆山打造宜居宜業“江南新水鄉”(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制)

“昆山有玉,玉在其人。”這是社會學家費孝通在昆山考察後做出的總結。據統計,2021年昆山常住人口211萬,其中戶籍人口114萬,外來人口占比近一半。

昆山何以成為“大城市”?這些“新昆山人”用腳步之所向給了回答。

“‘昆山之鍊’的建設,在将來會讓昆山南部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參與設計“昆山之鍊”首段工程的湯淑星,帶着記者來到了位于昆山南部的首段工程。寬敞平整的道路、沿路的自然小景、路兩旁的休閑驿站……走進這裡,一幅江南水鄉的悠閑生活圖景鋪展眼前。就在一年前,這裡還是一條狹窄的鄉間小道。

“咱們現在看到的這個咖啡廳,是村裡的垃圾房改造的。”經過工程前期周密的準備工作,湯淑星對于昆山南部水鄉的文化資源和生态岸線了如指掌。“昆山之鍊”就是利用現有資源,以區域為單元進行全域的景觀和設施提升改造。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9

大吳美麗宜居小城鎮建設(大宏圖縣)10

“昆山之鍊”工程改造前後的南新路(央廣網發 昆山濱湖集團供圖)

水鄉聯動,自由生長。昆山以“一條鍊(昆山之鍊)、兩古鎮(周莊、錦溪)、三節點(太史澱、金家莊、錦秀客廳)”為載體,着手培育江南水鄉生态人文組團,打造江南文化樣闆區。江南文化的保護傳承延續了昆山曆史文脈、提升了城鄉品質,使昆山既有“大城市”的便利,又有錦繡江南的詩意。

據《中國城市基本現代化監測報告2022》數據顯示,昆山基本現代化指數達91.72,蟬聯全國縣級市第一位。“新型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田芝健表示,新型城鎮化建設歸根結底是要人們的生活越過越幸福。而正是“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共同富裕變成一個可持續的過程。

在謀劃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實踐路徑中,昆山多方發力、不斷探索。昆山市委書記周偉表示,面向未來,昆山将勇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縣域示範”的重任,建設新城市、發展新産業、布局新賽道,奮力在區域一體發展、産業創新發展、深化改革開放、現代化城市建設、社會綜合治理、實現共同富裕六個方面争當示範,努力把昆山建設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窗口。

城相連、村共富、人皆安,這是新時代“昆山之路”的寫照,也是這座傳奇之城向未來給出的答案。

【百家讀城】

靈秀昆山 一枕江南

□ 李金海

我們總是在不确定的世界尋找确定性,這種确定性在中國文化中叫安身立命之處。

我們希望重構城市與生活的方式,在城市的繁華中可以走向鄉野偷得浮生半日閑。

安身與立命,繁華與甯靜,有個地方可以兼具,這就是昆山。

昆山,以山得其名,以水得其靈。

山是昆山的性格。玉峰山百裡平疇一峰獨秀。“一峰獨秀”意味深長,既是現實也是未來,現實是昆山連續十八年登頂全國百強縣之首;未來是昆山的勃勃雄心,立志做中國式現代化的縣域示範。

水是昆山的靈魂。陽澄湖秀美,澱山湖玲珑,傀儡湖清澈,各種湖泊天光雲影各得其美。詩人筆下的“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浪漫,在昆山,不是想象,而是現實。

經濟決定城市的現在,文化決定城市的未來。

昆山是全國首個GDP連續跨越4000億元、5000億元的縣級市。昆山更擁有底蘊深厚的文化,這意味着,昆山将有美好的未來。

昆山尚雅,孕育出了昆曲的極緻雅文化;昆山崇文,文化史上繁星燦爛,更有顧炎武、朱柏廬和歸有光等儒家士大夫的傑出代表;昆山尚實,顧炎武經世緻用的實學成為新時代昆山之路“唯實唯幹”的文化源頭。早期吳文化中強悍尚武的一面,也逐漸沉澱為昆山人敢闖敢幹的創新基因。如今,這些文化積澱為“敢闖敢試、唯實唯幹、奮鬥奮進、創新創優”的新時代“昆山之路”精神,正是靠着這種精神,昆山人硬是在一片水田裡自費建成了如今全國排名第五的開發區,而昆山更是成為全國百強縣之首,創造了縣域經濟的傳奇。

昆山就是這麼立體,一面是崇文精緻的江南文化,另一面是敢闖敢幹的江湖性格。

城市越大,人越孤獨嗎?

這不是城市的本質,理想的狀态是,城市在人心中,人在城市懷中。

昆山張開雙臂擁抱來到這裡的人們。創業者,這裡有優質的營商環境和完備的産業鍊;打工者,這裡有各種園區和數萬家企業;背包客,這裡有古鎮的小橋流水和江南的粉牆黛瓦;饕餮客,這裡有大閘蟹、奧竈面和萬三蹄;漂洋過海來的外國遊子,這裡有高度國際化的城市文化。在昆山,人們各有心頭所愛,都能各得其所。

無論來自何方,都可以不慌不忙,因為我們相信來日方長。

一個美好的城市,留得下的叫歸人,留不下的叫過客。

在昆山,你我是歸人,而不是過客。

(作者系昆山市委黨校副校長)

總策劃:張軍 于鋒

總監制:伍剛 夏淩雲

統籌:陶玉德

記者:鄭楚豫 楊夢奎

編審:李紅笛 肖慶華

視頻:鄭楚豫 劉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