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04:37:03

編者按:今年是淄博市開展援藏工作的第27年,也是新一輪援藏工作開始的第一年。為配合做好全市援藏工作,記錄好、留存好淄博市援藏幹部的奮鬥足迹,更好地總結援藏工作經驗、展示援藏成就、傳承援藏精神,淄博市檔案館組織開展了援藏檔案資料征集工作,籌辦了“情系昂仁 築夢高原”1995-2022淄博援藏主題檔案展,并聯合本報共同開設“走進援藏檔案 傳承援藏精神”欄目,講述援藏檔案背後的感人故事,展現援藏幹部的精神風貌和兩地人民的深情厚誼。

一封封充滿回憶的新年賀信、一張張畫面溫馨的老照片、一本本翻爛了的通訊錄,在淄博市檔案館裡向來來往往的人們講述着4000公裡之外的故事,字裡行間是被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幹部镌刻在記憶深處的援藏流金歲月。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傳承援藏精神④)1

“樸樸實實做兒女,認認真真幹工作,缺氧不能缺精神,艱苦不能降标準”,這是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幹部最真實的寫照。援藏三年,紮根三年,當歸鄉的汽車緩緩駛離了生活于斯、工作于斯的昂仁縣城,伴随着那一聲聲代表着祝福的“紮西德勒”,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幹部不禁潸然淚下,過往畫面定格在了2001至2004年。

“組織讓我去西藏當三年兵”

“對于援藏者而言,‘一人援藏,一家援藏’從來不止是說說而已”。這是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幹部、時任昂仁縣委書記徐培棟回憶起援藏歲月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傳承援藏精神④)2

徐培棟與家人往來書信。

2001年4月,徐培棟在進行完選拔第三批援藏幹部查體後,犯了難。

查體結果顯示,他患有高血壓,可作為援藏縣委書記的不二人選,專家會診後還是勸他慎重入藏,援藏一事近在眼前,徐培棟是毫不猶豫的,可如何将這件事告訴年過七十的老母親,而又不讓她擔心,卻成了徐培棟的心頭緊事。

“組織讓我去西藏當三年兵。”徐培棟思量再三,回到家後,委婉地與母親說。

“怎麼40歲的人了,還讓去當兵呢?”母親哭了。

但徐培棟的母親是位老黨員,她深知兒子肩負的重擔,雖有顧慮但還是尊重兒子的選擇。臨行前,她向兒子千叮萬囑:“千萬要把組織交代的任務完成好。”

怕徐培棟水土不服,千憂萬慮的母親甚至還為徐培棟準備了一包家鄉的“竈心土”,讓他用來燒水喝。

據徐培棟回憶,進出昂仁的路是條土路,每次下大雨都有路段被沖毀。在徐培棟的回憶中,曾經那條進出昂仁縣城崎岖不堪的唯一土路,至今在腦海中依然清晰。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傳承援藏精神④)3

被帶去西藏的家人照片,援藏幹部們以此緩解思鄉之情。

出行道路關乎民生,于是援藏工作組把此路和縣城内道路改造作為援藏重點項目,援藏工作組每天帶着技術幹部,坐着縣裡用來運垃圾的12馬力拖拉機,夜以繼日冒着風沙用簡單的測量工具進行測繪。

“為節約資金,我們決定借鑒薩迦縣經驗就地取材,用秋窩鄉的石頭修路,最後我們做到了,進出城的路修成了柏油路,縣城内的道路全部修成了石頭路,還修成了藏戲廣場,并對道路兩側和湖邊進行了綠化。”徐培棟驕傲地說。

三年砥砺,三年奉獻,作為時任昂仁縣委書記,援藏三年,徐培棟帶領第三批援藏幹部深入5000米以上的牧區調查研究、踏遍了昂仁縣4萬平方公裡的山山水水,到2004年第三批援藏工作結束時,淄博市1995年制定的十年援藏規劃圓滿完成。

身體力行謀發展

“要緻富,先修路”,這個道理在西藏顯現得更是貼切。2001年,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組就“犧牲”國慶假期去修路。

“昂仁的天就像是小娃娃的臉,陰晴不定,一會兒烈日風沙,一會兒雨雪交加,說變就變,大家渴了喝口水,累了席地而坐抽支煙、拉拉呱,馬上又投入工作。”先後擔任過昂仁縣城建局局長、昂仁縣辦公室主任的鄒宗森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10月3日正值國慶節假期,鄒宗森和同事一早就帶好了高原“三寶”——水杯、遮陽帽、墨鏡,并且帶了足夠的幹糧和測量工具開赴遠在7公裡外的工作崗位,他們的“專車”就是建設局運垃圾用的一輛手扶拖拉機,蜿蜒的山路上,拖拉機蝸牛般前行了足足40分鐘,才将他們送到縣城外的目的地——卡嘎鎮。

拖拉機将鄒宗森一行人帶到目的地,大家馬上就按照分工開始緊張地忙碌起來。

“拉尺的、豎杆的、看表的、讀數的、打樁的、記錄的……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縱使風吹日曬、雨雪不斷,大家仍舊堅持每天奔波于卡嘎鎮駐地和進出城的路上、山坡上。” 鄒宗森說,即使條件再惡劣,每天每人還平均步行測量超過5公裡,沒有一個叫苦叫累的。但當每天下午五六點鐘,笨拙的拖拉機拉着他們回到縣城時,個個已是精疲力竭、渾身散了架一樣,用鄒宗森的話來說就是,“隻想躺到床上大睡一覺!”

在藏幹什麼?這是每一位援藏幹部不能回避的“必答題”。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傳承援藏精神④)4

劉平所捐相機,記錄援藏瞬間功不可沒。

援藏三年,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幹部劉平在2001年到2004年期間,先後擔任了昂仁縣政府副縣長、南木林縣委副書記、地區稅費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成員與改革試點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兼任地區财政局副局長,在援藏即将結束時又被組織公布為南木林縣委副書記(正縣級)。這在淄博市援藏幹部的工作履曆中是不常見的,而這也讓劉平受益匪淺。

“多崗位鍛煉,讓我終生受益,我感受最深的是,透過自己工作崗位幾次調整的曆史背景,切身體會到了作為援藏幹部的那份特殊責任和光榮。援藏三年,做了貢獻,受了鍛煉,值得!”劉平表示。

劉平在衆多工作崗位上,都交出了積極的、正确的答卷。在昂仁,他主抓的花崗岩石材開發、液化氣站建設、桑桑酥油加工、物資交流會及招商引資,都實現了突破。在南木林,他牽頭實施鄉鎮“五小工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科技緻富帶頭人培訓、婦女勞力輸出工程,都走在全地區前列。特别是他在抓自治區級農牧區稅費改革試點工作中,求真務實,大膽探索,創造出成功經驗,在全藏所有縣推廣、借鑒。這些成績,既是昂仁、南木林援藏工作組與當地黨政幹部集體智慧的結晶,又是劉平勇于開拓紮實苦幹的結果。

三年援藏 山鄉舊貌換新顔

如何在三年之後交一份西藏人民滿意的答案,帶着衆多問題、想法,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組三年時間埋頭于昂仁發展建設,實實在在讓昂仁農牧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讓昂仁的山鄉舊貌換新顔。

幫助農牧緻富,打造服務型鄉級黨委、政府是淄博援藏工作的一項創新。

“桑桑酥油是全世界最好的酥油!”這是當地牧民對桑桑酥油的肯定。而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組不僅看到了桑桑酥油的品質,也察覺到了它所帶來的商機,他們成立了桑桑酥油場。自此,桑桑酥油從曆代班禅的指定貢品,變成了尋常人家餐桌上的美食,也更成為了昂仁農牧民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

為支持重點龍頭企業,打造拳頭産品,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組還幫助昂仁創立了西藏吉祥草食品加工廠,開發了風幹牦牛肉、牦牛鞭、奶條、奶渣等特色産品,這些産品在當年自治區“兩油一節”和拉薩名優新特展洽談會上被搶購一空。其中,風幹牦牛肉還與成都、重慶多地簽訂了高達5萬餘公斤的客商訂貨,為養殖加工農戶帶了很大收益。

“城鎮開發”是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幹部“三大開發”工作的重點之一。三年來,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組幫助昂仁縣建立起了第一條柏油路,徹底解決了昂仁人民雨季無法進出城的“瓶頸”制約,建立了與淄博交相呼應的“緯四路”,為縣城出行與交通增添“大動脈”,憑借淄博援助金實現了昂仁縣商貿中心的同年拆除、同年使用,開創了高海拔施工“先河”;首次進行土地使用權拍賣并大獲成功,改變了群衆的用地觀念,拉動社會投資近300萬元;争取到自治區優惠政策,沿219國道的卡嘎、桑桑段民房改建,與開發家庭賓館有機結合,成為旅遊資源開發和農牧民創收的一個“亮點”。

以援藏之智書寫援藏新篇章(傳承援藏精神④)5

援藏手稿

“如果三年援藏下來,昂仁的教育事業沒有大的進展,那就是我們工作的失職,援藏的失敗。”徐培棟說,為了從根本上扭轉昂仁縣教育落後的現狀,淄博市第三批援藏工作組選派了11名教育工作者到内地進行培訓,擴建了淄博希望小學,建設了多白完全小學等一批鄉村校舍,從軟件硬件兩方面為昂仁教育助力。

三年光陰,白駒過隙。2001年6月,第三批援藏幹部在一聲聲“紮西德勒”的祝福中,走向奮鬥奉獻的工作崗位;2004年6月,他們又在一聲聲“紮西德勒”中帶着滿滿祝福,回到家鄉淄博。三年援藏,就猶如這一聲聲飽含真情的“紮西德勒”,凝聚着第三批援藏幹部與昂仁人民的真感情。

大衆日報淄博融媒體中心記者 孫良棟 見習記者 黃文姣 通訊員 耿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