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越無人識越安閑——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二”專題展将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與廣大觀衆見面。
展覽海報
“越無人識越安閑——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二”是北京畫院美術館自2005年開館以來所推出的齊白石作品陳列的第二輪第四展,也是北京畫院“2019人物之年”最具重量級的展覽項目。
此次展覽以齊白石人物畫的演變曆程為線索,共分為:下筆如神在寫真(早期作品)、掃除凡格總難能(中期作品)、幸能筆墨不相同(晚期作品)三大闆塊,以精彩的齊白石原作、詳實的文獻資料和難得一見的“手稿”,還原齊白石大寫意人物畫的發展脈絡和藝術特色。
齊白石的人物畫之名遠早于他的花鳥畫、山水畫之名。據白石老人自己回憶,他人生中的第一張繪畫作品便是8歲時摹拓的雷公像,在做雕花木匠時,齊白石也常常會為鄉鄰們繪制神像功對來養家糊口。正式踏上繪畫道路之後,除了為人畫寫真像之外,齊白石還擅畫仕女,還因此在湘潭當地赢得了“齊美人”的稱号。此次展覽中齊白石的早年仕女作品可謂佳作雲集,彙聚了諸如《西施浣紗圖》、《黛玉葬花圖》、《麻姑進釀圖》等民間傳說、文學作品中的經典女性形象,觀衆可以從精細的作品中看到齊白石早年紮實的人物畫造型功底。
衰年變法後,齊白石人物畫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早期的工細寫實轉向簡率粗放,常以寥寥數筆便表現人物神情的微妙變化。描寫對象也已擺脫了早年“齊美人”的範疇,開拓出許多新的人物畫題材。
“越無人識越安閑”出自齊白石的一首自作詩,有一次,齊白石的門人為他畫像,而身旁好友皆說不像,唯有齊白石題詩一首作為巧妙回應“身如朽木口加緘,兩字塵情一筆删。笑倒此翁真是我,越無人識越安閑”。作為此次展覽主題,這首七言絕句則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齊白石的人物畫藝術,作為中國畫的集大成者,齊白石詩書畫印全能,但是長期以來學界和社會上都對齊白石的花鳥、草蟲關注頗多,山水、人物則相對薄弱。而且在齊白石自己的藝術生涯中,他也曾對人說過四十歲後較少做人物畫,在潤格筆單中人物畫也逐漸消失,這與齊白石人物畫不受時人認可有關,而“越無人識越安閑”則可視為齊白石對于外界最好的回應,從中我們也能感受齊白石超然的人生态度,以及淡于名利,堅守藝術“寂寞之道”的本心。
編輯 王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